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睡前抽點時間給你的孩子講個故事

睡前抽點時間給你的孩子講個故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聽着爸媽講的故事入睡,這是孩子的一大幸事。然而,日趨繁重的社會壓力,已讓忙碌的年輕父母慢慢淡忘了這份責任,孩子伴着故事入睡的願望漸漸成爲了一種奢侈。前天,在

睡前抽點時間給你的孩子講個故事

  聽着爸媽講的故事入睡,這是孩子的一大幸事。然而,日趨繁重的社會壓力,已讓忙碌的年輕父母慢慢淡忘了這份責任,孩子伴着故事入睡的願望漸漸成爲了一種奢侈。前天,在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中心、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舉辦的“尋找失落的童話,放飛孩子的童年”的公益活動上,幼教專家、中國心理學會兒童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陳會昌急切的想跟家長們說:再忙,也要抽個半個小時,給孩子講個故事,因爲這在孩子的成長中很重要。

  陳主任說,故事作爲一種最受幼兒喜歡的文字形式,其優美的語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動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着幼兒。通過聽故事,促進了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最重要的是,促進了孩子們的人格發展。當孩子聽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時,會全神貫注,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會隨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產生情感的共鳴,同情弱者,憎恨惡者。受到感染的孩子們會漸漸懂得區分真善美和假醜惡,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樹立見義勇爲、懲奸除惡的價值觀念的萌芽。

  然而現在,日趨繁重的社會壓力,給孩子講故事的觀念已經隨着蓬勃發展的“快餐”文化而逐漸消失了;“隔代”扶養的流行,將方言帶入了故事敘述中;而聘用保姆帶養,更是把本來栩栩如生的故事變得像照本宣科一樣枯燥。保姆的文化層次以及對故事的理解都是比較淺的,除非家長時常對保姆提要求,或者加以訓練。不然,就失去了故事教育的真正意義……故事教育的一個又一個誤區,使得孩子伴着故事入睡的願望漸漸成爲了一種奢侈。

  作爲家長,應該自己拿出時間來訓練孩子,包括講故事以及和孩子的日常溝通。每天最好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和孩子聊聊幼兒園裏的所見所聞,給孩子講講有趣的故事。當然,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誤區值得家長們關注,那就是不少父親認爲講故事是媽媽的事情,跟父親無關。“其實,父親和母親講故事的側重點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同。母親在講故事時流露最多的是情感,而父親則講得更形象,更能體現邏輯思維能力,這一點是父母雙方不能替代的。”

  你應該這樣給孩子講故事

  父母在講故事時,不能只是簡單地念故事書,而是應該先把書讀懂,然後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遇到孩子不懂的地方,還需要有適當的講解。要一邊給孩子講故事,一邊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就是在故事的選取上花些工夫,故事的內容要略高於孩子的接受能力,讓

他覺得“跳一跳就能夠到”。夠不到的時候要多幫孩子,一旦孩子能夠到了就要馬上放手讓他自己去體會。

  剛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時,他可能一會兒要聽這個,一會兒要聽那個;一會兒要玩汽車,一會兒又想聽歌曲,使得家長們無所適從。其實,孩子因爲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而對事物的認識不夠,生疏的事物不足以引起他的興趣。因此,講故事要從他熟悉的事物開始,簡單的故事情節、誇張的語氣動作就能深深地吸引他。漸漸地,隨着年齡的增長,認識的東西多了,理解能力強了,再慢慢增加故事中涉及的事物、人以及情節。

  另一方面,還要善於運用故事。孩子都特別喜歡聽故事,家長們就可以適時地利用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潛移默化地使孩子接受社會化教育。據陳教授分析,幼兒社會化教育含義很廣,包括了跟別人打交道的能力、學會分享、遵守社會規則、懂得交流合作等等。幼兒的社會化教育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了,比如,要訓練1—2歲的孩子具有獨立性,要聽話,學會控制自己等。如果能將幼兒社會化教育和講故事聯繫起來,更能引導孩子建立道德觀念,培養其良好的性格。講《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能教小朋友認真吃飯,愛惜糧食;《蘿蔔回來了》教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關心;《小馬過河》教幼兒動腦筋不怕困難……其實,教育提示只要故事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詞就行了,如:小朋友要像小公雞一樣認真學習,做事情不要像小貓釣魚一樣三心二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