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護理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愛打人怎麼辦

護理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愛打人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寶寶慢慢長大,一些壞習慣也就漸漸體現了出來。比如說愛打人,那麼護理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愛打人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隨着寶寶慢慢長大,一些壞習慣也就漸漸體現了出來。比如說愛打人,那麼護理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愛打人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護理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愛打人怎麼辦

所有新手父母預設的“帶娃的100種美好場景”裏,一定沒有這樣一幕:孩子伸手就打人、張嘴就咬人,總是用“暴力”交往。

而作爲父母的我們又惱火又無助,還得給人賠禮道歉。納悶了!好好的孩子,怎麼就學會欺負人了!

寶寶打人,幾乎是每位家長都會遇到的狀況。其實,我家二寶從一歲兩個月也開始有了打人的現象,一不高興,一巴掌拍過來,還會捏臉揪頭髮……

有時候抱她出門,我剛和別人打招呼,她就突然在我頭上扯一把,痛的我嗷嗷叫;有時候和她一起躺在爬爬墊上,她也會爬過來又給我一把…….我那段時間真是每天頂着一頭亂髮啊。

正所謂一言不合就打人,寶寶的臉說變就變,讓人不解的是,二寶不光是會發脾氣似的打,有時候高興、興奮了也會打。慘遭“娃手”的人從我、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蔓延到隔壁王大爺、樓下李奶奶。

我也經歷過頭疼、擔憂、引導、看到她改正各個階段,所以還算有發言權。今天就來跟媽媽們talk talk 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爲啥小小的萌娃身體裏卻藏着大暴力呢?

咦,寶寶怎麼忽然就學會了打人?

寶寶打人未必意味着暴力和攻擊,要分年齡段來區別對待。研究表明3歲以前孩子的多數行爲是無意識行爲導致!這一時期的寶寶大都以自我爲中心,同時還沒學會用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合意的、不喜歡的都可能用“打”這種方式來表達。

他們還認爲全世界都得圍着他轉,通過“暴力”行爲來吸引媽媽的注意也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扶好牆,我還要給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孩子出現很多暴力行爲,原因是:憋得!

別笑!我很嚴肅的!“打人”、“咬人”行爲出現在動作發展敏感期,寶寶的手部動作有了相當的發展,用白話講就是“正在長本事的時候”

當他發現自己的小手挺有勁時,就試着調戲身邊所有,表現爲:打人、咬人、抓人、踢人……這種“試探”,是無意識的。寶寶並沒有壞心眼。

但是有一種“中國特色的育兒方式”叫做說“不”太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危險的不行!髒的不行!探索的也不行!孩子的發展充滿意外,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terrible2哪個先來。

當孩子自主意識變強時,如果家長還總是說“不”,孩子會想:“自主不能施展,好煩!”只好發泄爲攻擊性行爲。

知道了這些祕密之後,是不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打人咬人,不代表他是壞孩子!用“暴力”來社交,這只是孩子社交發展上的一個過渡期,並且是可控的。

雖然一兩歲的孩子有攻擊性行爲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但打人、咬人、發脾氣終究是不好的行爲。爸媽要對孩子的這一行爲進行正確的引導,否則孩子就真出落成蠻橫不講理的人了。

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當孩子出現明顯的攻擊行爲,父母就不能坐視不管。

孩子打人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大人的默許。有的孩子,連老人都敢打,但爺爺奶奶們不當一回事,由着孩子。

當孩子故意打人,不管是打家人還是其他孩子,最關鍵的是父母的態度和及時干預,如果一開始,大人沒有制止或一笑了之,孩子就意識不到這種行爲是不對的。

所以孩子出現攻擊行爲,第一時間予以制止,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種攻擊行爲都是不被接受的。

接受孩子的情緒,並幫Ta表達情緒

針對寶寶打人,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緒,不要孩子一打人就劈頭蓋臉一頓責罵,而是要試着幫助媽媽去表達想法。

二寶兩歲半的時候,特別喜歡打人,尤其喜歡打嬰兒車的小寶寶。每次,她看到嬰兒車,就要湊上去看一下。可一靠近嬰兒車,就立刻揮起手來,一巴掌打在小寶寶臉上,嚇得小寶寶哇哇直哭。我真的是特別尷尬。我打她的手以示懲罰,但是二寶還是照打不誤!

後來我瞭解到二寶只是想和小朋友打個招呼,可手一揚起,就變成打人的姿勢了;本來她喜歡小寶寶,可她不知道用什麼方式表達出來;還有的時候,他們打人,只是想試試自己手的力量。也可以理解爲手的敏感期。

正確的做法是,不批評不指責,蹲下來擁抱孩子,並告訴孩子正確的方式。

我跟二寶說,“你是不是喜歡小寶寶?那我們可以看看,或者揮動小手跳舞給小寶寶看。”

平時,還有意的多和孩子做手指操,讓孩子明白,小手不是用來打人的,而是用來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後來二寶真的是改觀很多!

藉助繪本等轉移注意力

如果共情等方式沒用,可以適當的引入繪本故事、情境遊戲中的角色,或用其它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媽媽可以用一些繪本來給孩子“灌輸”“手腳不是用來打人的”“牙齒不是用來咬人”的觀念,或者和孩子玩“打人”的情境遊戲,比如假裝小熊被小豬打了,讓孩子來“主持公道”。

不過這種方法和第一條的“共情”類似,它需要動用到孩子的邏輯。

最直接的方法其實是當孩子動手或者快要動手時,家長可以試着忽視孩子的這一行爲,而是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又舉起了小手時,家長趕緊說到“寶寶是要跳舞嗎?好勒,咱們一起舉高手跳舞吧!”

多給孩子關注,改善親子關係

預防孩子有攻擊性行爲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孩子的幼兒期和學前期,給他提供穩定,安全的家庭生活。穩定的,充滿愛的管教照料,會極大的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從而改善他遇到問題的時候所爆發出來的肢體語言。

正面引導,教小朋友友善的接觸

正面強化你希望孩子的行爲,教給孩子其他的反應方式,比總是簡單的說“住手”要有效。

比如拉着他的手輕輕的撫摸自己的臉,告訴他要“輕輕的”,或者用擁抱親吻臉頰等動作來教會他友善的接觸,當孩子不打人了,友善地與人玩耍,便要及時稱讚他。

總的來說,要儘量淡化孩子的錯誤行爲,積極鼓勵正面行爲。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成年人認爲的“壞毛病”出現,從一歲多的打人,到兩三歲的說謊、叛逆再到五六歲的小偷小摸。

爸爸媽媽應該儘量去了解每個階段孩子的心理髮育特點,學會尊重和理解,並給予正確的引導。

祝每個被孩子暴打過的媽媽以後都能夠被孩子更加溫柔的對待。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