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小天使,謝謝你教會我這些事!

小天使,謝謝你教會我這些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呵護孩子的時候,讓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時,爸爸媽媽們也能從孩子身上學會些什麼,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生下一個孩子,我們便自動變成了問題處理機。每一天,每一刻,與他們相處的分分秒秒都有困難需要面對,有問題需要解決,有傷痛需要撫平,有困惑需要理清。

這隻自我的小動物,滿地亂滾滿街瘋跑,臉和小手都髒兮兮的。

所以,我們總希望孩子不要太像孩子,我們總忘記孩子還是一個孩子。

我們總忙着抱怨,抱怨我們的肚皮鬆了,抱怨我們的乳房下垂了,抱怨我們的時間被侵佔了,抱怨我們的睡眠不足了。

撫育孩子,那些身心被虐的時刻總讓我們耿耿於懷;而那份“感恩”,早已埋在於日常的平庸中。

那句“育兒亦育己”,除了有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一層意思之外,其實還有另一層涵義:養育之路,我們與孩子互爲師友。很多時候,孩子更像我們的老師,讓我們重新面對自己,學會換一種角度看問題,學會用另一種方式過人生。

那些孩子教會我們的事,怎能被遺忘、忽視與埋葬?

1、孩子教會我們的第一課:“被需要”的需要

同學小A,從24歲大學畢業至今,客居北京。疲憊的時候,小A喜歡圍着永定河走一走,覺得偌大的京城,總有個地方,是需要她的。

但,十年了,她仍在尋找那個位置,在這座人海般的城市。直到有一天,帶着被客戶蹂躪後的一顆破碎之心,小A回到家。幾乎與擰開門的動作同步,小A被女兒牽起了手,說着:媽媽,我的積木總搭不好,快來幫我一起搭。

那一刻,她的心因爲被需要而粘合。

“媽媽,陪我玩!”“媽媽,我餓了。“媽媽,我要尿尿”……“媽媽”這個名詞是孩子的通關咒語,似乎天底下所有的事,喊一聲媽媽便解決了。媽媽們一邊抱怨着、厭煩着,一邊心裏又甜絲絲暖滋滋的。

儘管新時代女性一直被教導,母親已不再是女性自我價值被認同的標籤,但我們依然無法自欺欺人的逃避那份被需要的溫暖。

就像,前一段時間被刷屏的“番茄炒蛋”。將那對老夫婦從夢中喚醒的,與其說是兒子的微信,不如說是“被需要”的渴盼。

也許經過了青春期的兒子已漸漸走向獨立,身體與思想都與父母漸行漸遠,父母們何嘗沒有一絲失落。直到,兒子的求救微信,讓媽媽再一次找回了“被需要”的感覺

深夜起來給兒子拍個炒蛋視頻算什麼?因爲,點燃媽媽的,並不是“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而是那一瞬間“被需要”的感覺。

就彷彿給我們的自我價值注入了一針肉毒桿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世上最動人的情話,比起“我愛你”,我更喜歡“我需要你”。戀人給不了的,職場給不了的,城市給不了的,孩子卻給了我們。

感謝你,孩子。讓媽媽,變成了不論何時叫一聲都會哽咽的名詞;感謝你,孩子。讓我們正視內心對“被需要”的渴望;感謝你,孩子。讓我們找回被依賴的溫度。

小天使,謝謝你教會我這些事!

2、孩子教會我們的第二課:今生是第一次

養育之路,讓我們得以觀看一場又一場生命的煙火,盛大又絢爛。

孩子們出生的第一年,被無數個“第一次”塞滿:第一次試圖擺脫地心引力而努力擡頭;第一次品嚐除了奶之外的食品時驚喜又滿足的表情;第一次翻身;第一次不借助外力從牀上坐起來;第一次獨自扶着小牀站起來;第一顆乳牙的萌出;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喊媽媽;第一次行走。

小人兒們用一個又一個驚喜,向我們吶喊:初來人間,請多關照。我們因此諒解了他們的笨手笨腳,回報以持久而熱烈的耐心。

與此同時,我們也贏來了無數個屬於我們的第一次:第一次餵奶、第一次觸摸柔軟的嬰兒、第一次換尿布、第一次深夜哄睡、第一次斷奶。但我們卻無法釋懷自己的笨手笨腳。

我們因爲做的不夠好,而焦慮、自責、擔憂或者逃避。

但正像小人兒們所傳達的那樣,今生與此刻,誰又不是第一次?

第一次做爸爸、第一次做媽媽、第一次三十歲、第一次被另一個生命侵佔了全部的個人時間、第一次重拾年幼遺失的記憶……

那些苛責自己的深淵,在嬰兒一次又一次既柔軟又堅定的“第一次”中,被填滿。誰又曾鄙夷孩童的笨拙,誰又曾嘲弄孩童的失敗。爲何我們不能將自身,也被“第一次”加持。在我們快要被現實擊敗的時候,和自己說一聲: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感謝你,孩子,讓我們學會原諒自己,放鬆自己;感謝你,孩子,讓我們重拾“無畏”的勇氣。

小天使,謝謝你教會我這些事! 第2張

3、孩子教會我們的第三課:拋棄時間,慢生活

曾經在《孩子是個哲學家》中讀到這樣一段話:“孩子的時間概念跟我們大人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時間像箭一樣,瞄準一個方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其他都是次要的。這樣的時間很有效率但也有限。小孩的時間則像一個圈,哪裏都不去,轉了一圈又回來了。沒有效率可言,永遠趕不上火車。應該說根本沒有時刻表,但那是一個開放的時間。任何事情都可以帶來驚喜,一切都是新鮮有趣的。”

人生如果是輛車,有的人時速120km/h,有的人時速80km/h,有的人也許只有60km/h,那麼孩童的速度一定只有個位數。

飯菜已經上桌,你第十次喊娃吃飯,他仍然回答你:再等會,我要再玩一會;上課馬上要遲到了,你心急火燎,娃仍然慢吞吞的將兩條腿伸進同一條褲腿中;去超市的路上,你計算着走多久可以看到超市的標誌,而娃左顧右盼這裏停下看看那裏停下摸摸……彷彿牽了一隻蝸牛散步,小孩子永遠封印在“慢慢慢”國度。而我們,總希望用一句“快快快”咒語將其解禁。

我們總有各種擔心,擔心浪費時間,擔心不了了之,擔心茫然無緒,擔心失去控制。但小孩的辭典中並沒有虛度光陰這個詞。時間就是現在,萬物自有其趣味。世界便是一個遊樂場,人生不在兩個小時之後,就在此刻、現在。

把時間分成分秒,把自己關在年齡的牢籠裏,是屬於成年人的愛好。這也是成長的代價。就像詩中所說:“當孩童仍是孩童,曾經無法想象虛無爲何物;現在,空虛讓我們害怕。”成年的我們,彷彿時刻恐懼會死於無聊。

但小孩子喜歡重複,每天在同樣的家裏過同樣的日常,也不會感到無聊。世界對他們來說,新鮮無比。拋開時間的枷鎖,說不定這就是孩童比我們更精力充沛的祕訣。

有了孩子這些年,我們從不得不慢下來,到心甘情願“慢下來”。用孩童的速度,跟隨孩童的眼光,我們發現了生活中曾經被我們忽略的細節與美好。放下庸人自擾的“計劃”,我們也變得隨性自在,整個人生也隨之輕盈。

感謝你,孩子,讓我們學會“慢活”,變得更加細膩;感謝你,孩子,讓我們逃離時間的追趕,變得更加自由。

小天使,謝謝你教會我這些事! 第3張

4、孩子教會我們的第四課:保有好奇心的人生纔是有趣的人生

某日,家中小娃因爲午睡後的起牀氣而嚎啕大哭。他哭得如此傷心,而我除了抱着他,也不知如何替他排解。窗外西沉的太陽,將天空映襯得緋紅如火。他眼淚汪汪的雙眼被那景色吸引,頓時止住了哭聲,帶着鼻音問道:爲什麼天是紅色的?但那好奇只維持了剎那,他便又哭起來。我和他簡單解釋了太陽的光線穿過大氣層的原因,他突然又停下了哭聲,嘴裏默唸着“大氣層”、“大氣層”,好奇心再度戰勝了他的傷心。不過,最終眼淚佔了上風,沒過一會,他又哭了起來。我被他的模樣弄得哭笑不得,讓我驚喜的是,在這個對於他如此難過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忘記問“爲什麼”。

小孩子都是“好奇無限公司”總裁。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他們似乎能看到事物背後的意義,而非平庸的表面。每次跟他們在一起,都彷彿一場魔法世界之旅。

一顆小石子、一片小樹葉、一陣風,他們因爲好奇而專注。當孩童仍是孩童,在玩耍時積極熱情。現在的我們,仍然積極熱情,卻是在攸關飯碗時才如此。

下雨是天空在哭、西蘭花是一棵樹,他們因爲好奇而充滿想象。

當孩童仍是孩童,幻想着小溪就是河流,河流就是大川,而水坑就是大海。

“爲什麼”是小孩子們的口頭禪,他們因爲好奇而充滿哲思。當孩童仍是孩童,他們會問:爲什麼我是我,不是你?爲什麼我在這兒,不在那兒?爲什麼,我這個人,在來到人世前並不存在?爲什麼,我這個人,總有一天不再是我?

好奇讓小孩子的思維,充滿了迷人的氣息。但成年後的我們,卻因爲所謂的“成熟”,將“好奇”磨平耗盡。成人後的我們,生活慢慢變得臃腫、滯重、平庸、乏味。

當媽媽這幾年,不斷接收到孩子在小人國發出的“好奇”電波,那個叫“爲什麼”的細胞也在自己體內重新激活。跟隨着孩子好奇的腳步,我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習以爲常的世界,我們開始試圖透過事物的表面探究其背後的意義。

感謝你,孩子,讓我們重新擁有一顆有趣的靈魂。感謝你,孩子,讓我們找回提問的勇氣。

孩子教給我們的事,讓我們的人生,彷彿經歷了格式化與重啓,有了重生的喜悅。請讓我們藉由這樣一個節日,說出那句平日羞於說出口的話:孩子,感謝你來到我身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