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節日風俗簡介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節日風俗簡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鬼節,那麼大家知道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關於 中元節的節日風俗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節來歷

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源自道教,後來佛教改爲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倒懸”指的的是釋迦十大弟子目連的母親死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借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爲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農曆7月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一詩形象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節日風俗簡介

中元節的節日風俗簡介

中元節,七月鬼開門。無論是“七月半鬼開門”的傳說,還是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可見中元節其實是一個思念逝去親人的節日。不妨在這一天,點一盞燈,爲遠方的親人。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爲“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爲止。中元 之名起於北魏,,根據五雜俎的記載: 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爲上元,七月十五日爲中元,十月十五日爲下元。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爲“屋蘭瑪納”,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着、苦不堪言。爲了使衆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