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拼命努力卻換取孩子長大後的抱怨? !(哈佛女孩的啓示)

父母拼命努力卻換取孩子長大後的抱怨? !(哈佛女孩的啓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哈佛女孩當年那樣痛恨父母?

父母拼命努力卻換取孩子長大後的抱怨? !(哈佛女孩的啓示)

第一,父母把所有的力氣用在幫助女兒踏上“成功”的人生路,放在一個移民家庭的現實裏,就是努力賺錢,供應孩子。他們早出晚歸,週末加班,讓女兒可以念好學校,學好才藝,要買什麼可以有錢買。

第二,移民家庭最大的問題是語言和文化障礙。孩子在美國出生長大,母語是英文,父母的語言即使懂一些,也無法表達內心,而父母幾乎不懂英文,也無暇去了解孩子生長的文化。他們親子的對話就像在中間有個山谷的兩個山頭上對喊,用力,又聽不清楚。

第三,親密關係雖然需要語言,但更需要時間的投入。她的媽媽願意花時間爲她做事(接送,買東西,做飯),但是沒有花時間跟她建立關係。

第四,高中三年是所有孩子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他們討厭父母管,對父母有最多的抱怨和不滿,但同時,又最需要父母的體諒和鼓勵。那個女孩覺得在她是單打獨鬥過來的,父母完全無法介入她最辛苦的歲月。

如果我盡力了,到頭來孩子長大還是怨我,那怎麼辦?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祖父母那些貧窮的年代裏,能有一口飯吃着,在父母旁邊長大已經是親恩浩蕩,很少人會去抱怨父母用什麼方式管教孩子?有沒有溝通?有沒有愛得夠?而當看重教養,孩子少了的年代開啓之後,到處都是抱怨父母怎樣怎樣,害自己怎樣怎樣的兒女?

其實我能瞭解姐妹聽了哈佛女孩的故事之後的鬱悶。我也是。輔導很多年輕人,每次聽他們講父母,怪父母,我也在想,那要怎樣纔夠?爲什麼孩子好像越來越細皮嫩肉?所有他們的問題都是父母的錯?

我不禁問:教養孩子的目標是什麼?有任何保證可以讓我只要努力,就一定讓孩子成爲怎樣的人嗎?如果我盡力了,到頭來孩子長大還是怨我,那怎麼辦?

雖然寫了,講了很多教養孩子的東西,我總是告訴父母,我們會影響孩子成爲怎樣的人,但不會決定孩子成爲怎樣的人。那些“怎樣的媽媽決定有怎樣的孩子”,“父母決定孩子的一生”的文章,我讀了,笑笑,不點頭。

每一個人都要爲自己的生命付責任,自由意志是上帝給人最貴重的愛的禮物。將來我們的孩子成爲怎樣的人,會受我們現在怎樣澆灌栽種影響,但,選擇往哪裏走,終究是他們的責任。

哈佛女孩的啓示

哈佛女孩的故事給我們一些學習的警惕,人家踢過的石頭,我們避免不要再去踢。千萬不要想從中找出公式。

請問,她當年如此決裂的反應,她不需要負責任嗎?

我的瞭解是,她父母雖然不懂教養原則,卻仍然以孩子爲生活的中心在過日子,因此這孩子也習慣以自己爲全世界的中心去評斷一切是非。

在哈佛這三年,她每個寒暑假都出國,到第三世界,到偏遠的地方去,看見了“優異生”圈圈之外的天空。漸漸,我想她走出了自我,換了角度回來看自己出發的地方; 曾經的盲點,慢慢被打開。她告訴我女兒:想回家看媽媽。

這世間沒有一種投資能有絕對的保證,包括愛的投資,連上帝對人深深的愛,都可以深深地遭到背叛,不是嗎?他,難道不是最完美的父母?

我從來不鼓勵父母爲孩子而活; 所有爲孩子而活的父母,到頭來不是哀怨,就是掌控,再不然,就是懼怕。

雖然是全職主婦,也曾經在家教育好幾年,孩子從來不是我世界裏的箭靶中心,讓我單單爲了射中那個紅心而活。我沒放棄過追求自我成長(在教養兒女之外的成長),我不希望孩子因爲自己的關注而以爲他們就是世界的中心,我也讓孩子知道,媽媽的生命意義不在他們的喜怒哀樂。

因爲一切,還是要回到真理:兒女是上帝託管的產業,不是我生命的目的和價值,更不是成就。短短18年,我願意做一個盡責受託者,把這段路好好地走完,愛的最大報酬不是對方的回報,而是自己的成長,對配偶如此,對兒女也是如此。

年輕時,我曾經想過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就專心地爲上帝寫作,用文字傳遞真理。但這些年間,我漸漸地明白,上帝看重我成爲怎樣的人,更甚於我做了什麼事。而婚姻兒女,如水,有時溫柔,有時猛烈,我成了一塊躺在溪裏的石頭,在那些動彈不得的歲月裏,越來越光亮。

嗯,溪水潺潺,從石頭身上流過時,你聽見了嗎?石頭會唱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