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爭強好勝、不合羣,問題出在哪兒?

孩子爭強好勝、不合羣,問題出在哪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前一陣子,表姐因事外出,

把小外甥託付給我照看半天。

小外甥今年4歲半了,正是好動的年紀,

我就帶着他下樓到小區裏玩。

很快,小外甥就加入了幾個小朋友的遊戲當中,

大家你追我趕,十分熱鬧。

我在一旁看着他們跑來跑去,也覺得很開心。

可就在這時,小外甥忽然站住了,

然後就勢坐在了地上,看起來十分崩潰地大哭起來。

我猝不及防,感覺有點發懵,

和他一起玩的幾個小朋友也紛紛停了下來,

站在原地看着他。

我趕忙走了過去,蹲下身問小外甥發生了什麼事情。

小外甥抽抽噎噎地說:“我總是跑在最後面,

我沒他們跑得快,嗚嗚嗚~,我要跑到前面去……”

越說越傷心,小外甥哭的聲音更大了。

我忙安慰他,但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過了好一會,小外甥才肯站起來,

重新加入小朋友們的隊伍裏去玩了。

孩子爭強好勝、不合羣,問題出在哪兒?

2

我們總說這個社會充滿了殘酷的競爭,

但當競爭發生在只有4歲多的孩子身上,

以如此強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還是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

過了幾天,我找了個機會,

和表姐聊了聊這天發生的事情。

表姐聽了之後有些不以爲意,說:

“以後的社會競爭多激烈啊,

從小讓孩子有點競爭意識,長大了纔能有上進心。”

我不認同表姐的觀點,對她說:

“孩子在這個年紀就陷入競爭中,

對以後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況且孩子這麼小,

還沒有辦法處理競爭失敗產生的不好情緒。”

表姐說:“那有什麼辦法,我們又沒有萬貫家財,

孩子長大了只能靠自己了,遲早都是要競爭的。”

其實,表姐有這種想法我也不難理解,

因爲表姐速來對孩子寄望極高。

小外甥出生以來,

表姐早早地就給孩子報了各種早教班、興趣班,

每日奔波不停。

並且每天向老師追問孩子在學校的各種細節,

在家裏也總是給孩子下達很多的學習任務。

只要小外甥在某些方面落後於其他同齡孩子,

表姐總是十分焦慮,

想方設法地鼓勵小外甥一定要趕上去。

在表姐緊鑼密鼓地安排之下,

小外甥慢慢也變得爭強好勝起來。

孩子爭強好勝、不合羣,問題出在哪兒? 第2張

3

但這種爭強好勝,真的能夠如表姐所言,

在孩子長大之後轉化成“上進心”嗎?

恐怕未必。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

“競爭是挫折的重要來源之一,

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敵意。”

很多不必要的競爭,帶來的是不必要的挫折,

而挫折是引起孩子壞情緒的最直接因素。

過多壞情緒傷害的,是孩子內在的生命活力,

同時也讓孩子的大腦無法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

當孩子沉陷在競爭之中,

往往會阻礙孩子發揮自身真正的潛能。

而敵意,是孩子發展人際關係的過程中,

最大的障礙。

有研究表明:決定一個人幸福指數的最重要因素,

正是人際關係。

而如果讓孩子把人與人的關係都演化成競爭關係,

把溫暖演化成敵意,會讓孩子陷入一種孤獨的境地。

而且,當孩子長期處於父母的壓力之下,

他往往會將自身的價值,

自己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與能否得到父母的愛劃上等號。

這種愛的匱乏感,

更是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難以填補的傷痕。

孩子爭強好勝、不合羣,問題出在哪兒? 第3張

4

其實,像表姐一樣焦慮的父母,

內心都藏着一種深深的擔憂。

擔心孩子未來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缺乏能夠立足於社會的競爭力。

在這樣的心態下,

家長們經常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

過分重視結果,而忽視孩子努力的過程。

這種問題會直接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

在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看見成長的自己》一書中,

強調人們普遍存在兩種思維模式,

一種是僵固型思維模式,

而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擁有僵固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強調天賦的作用。

傾向於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的天賦能力,

在遭到挫折時,更容易認爲事情難有轉機,

從而自暴自棄。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強調努力的意義。

傾向於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把失敗看成一次機會,然後積蓄力量重新成長,

也就更具備了堅強的韌性,更可能獲得成功。

因此,當家長過於強調結果,

而忽視孩子的努力過程時,

更容易使孩子形成僵固型思維模式,

而非成長型思維模式。

孩子爭強好勝、不合羣,問題出在哪兒? 第4張

要讓孩子能夠坦然地面對競爭,不在競爭中迷失方向,需要家長注意以下幾點:

表揚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結果

成長型思維和僵固型思維最大的一個區別就在於,

前者更強調努力的過程,

而後者更加強調天賦與能力。

多多鼓勵孩子的努力,不必過於在意最終的結果,

更能幫助孩子激發努力慾望。

避免對孩子進行評價

“貼標籤”的方式尤不可取。

有時候,父母並沒有要求孩子進行競爭,

但孩子在父母處經常得到各種評判他們的信息,

就會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和個性品質

被時時刻刻衡量着,從而產生過度的競爭意識。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僵固型思維模式者普遍認爲,

他們必須達到父母的期待,

否則父母就不會愛自己和尊重自己。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

父母的愛,不是建立在他是否優秀的基礎上的,

他可以放心的去關注自己的內在力量,

而不是把力量消耗在取悅父母身上。

更好的競爭永遠是和自己的競爭,

讓我們真誠地鼓勵孩子的進步,把橫向的競爭,

變成縱向的求索吧,如此更能助力孩子扶搖向上,

信步從容的走向繁花盛開的美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