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經常做這四件事,簡直是在毀孩子,尤其是最後那件

經常做這四件事,簡直是在毀孩子,尤其是最後那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次出遊,和同事花姐住一個房間。

晚上躺被窩裏聊天,聊到我女兒最近總感冒,抵抗力下降,她聽完後,就建議我給孩子喝燕窩。

“她不喝呀。”我解釋說,之前給女兒煲過燕窩,她覺得難喝。

“你騙她喝呀!”花姐順嘴就說。

“騙?”我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

花姐很認真的說:“對啊,孩子小時候不都是被媽媽騙着做一些事情嗎?”

仔細想想,爲了達到目的,用騙的方式哄孩子的確是常有的事情。

就此和花姐探討了一番,總結出了媽媽哄孩子最常用的四個招式:騙孩子、催孩子、求孩子、嚇孩子。

雖說現在的媽媽,都不會輕易打罵孩子。

但如果哄孩子的方法用不對,對孩子的傷害不亞於打罵,尤其是這四個招式,表面看起來很有效,實際上卻可能毀了孩子。

經常做這四件事,簡直是在毀孩子,尤其是最後那件

騙孩子

“不要怕,打針一點都不疼。”

“藥是甜的,放心吃吧。”

……

這幾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想來很多媽媽都對孩子說過。

的確,孩子生病後,父母最頭疼的就是喂藥和打針了。

而孩子最初都會非常排斥這兩件事情,所以很多父母都會這麼哄孩子。

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騙孩子。

第1次、第2次或許有效,第3次孩子就不那麼容易就範了。

而且在孩子心裏,會失去對媽媽的信任。

因爲打針明明很疼,媽媽卻說騙他說不疼,藥明明很苦,媽媽卻騙他說不苦,那孩子爲什麼還要再信任你呢?

或許我們會覺得,孩子是我生的,自然會信任我。

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心理學認爲,信任並不會因爲血緣關係自然而然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間也需要建立信任,而建立信任的前提就是不要欺騙對方。

你騙多了,孩子就會覺得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一羣人。

所以,面對任何事情,不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都不要騙孩子。

以孩子打針吃藥爲例,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一個心理緩衝和安慰,可以告訴他們:“打針有一點疼,但堅持一下馬上就好了。”

當然也可以鼓勵孩子:“你是個勇敢的寶寶,疼了就哭會,媽媽會陪着你。”

總之,不能爲了達到目的,就藉助謊言來讓孩子接受。

經常做這四件事,簡直是在毀孩子,尤其是最後那件 第2張

催孩子

前幾天有個公衆號發了篇文章《孩子越來越磨蹭?因爲總被催催催》,我讀了好幾遍,很慶幸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從未催促過女兒。

其實,就像作者說的那樣,催孩子,就等於是打亂了孩子內在的節奏,孩子容易出現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等特徵,也有一些孩子表現爲反應遲緩、缺少責任心等特點。

最扎心的一點是,總是催孩子,等於是持續的否定孩子,這會讓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長大後變得沒有主見。

想來這是每個媽媽都不願意看見的。

我把文章發給東東媽媽看,她苦笑着發了一條語音給我:“道理都懂,要做到不催,真的太難了。”

的確,面對磨蹭的熊孩子,前幾秒或許還可以控制情緒,但大部分媽媽很快就會歇斯底里。

起初我也有過這樣的煩惱,但後來我克服了,就是因爲我用了一個小訣竅,那就是面對你所謂的“磨蹭的孩子”,想想這句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換句話說,就是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感受。

如果你換成孩子,被父母催促快點穿鞋子,而你並不覺得慢騰騰穿鞋子有什麼問題,你會是什麼感受?你又會怎麼辦?

顯然,這裏面有個前提,就是我們在不停的催促孩子快一點時,其實是我們自己着急。

所謂問題孩子的背後是問題父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想要從根本上避免催促孩子,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

對每件事做好規劃,預留出足夠多的時間。

提前告知孩子如果他磨蹭,後果會是什麼。

如果孩子的確磨蹭,那就讓他磨蹭,並讓他承擔磨蹭的後果,比如幼兒園遲到、無法看電影等。

最忌諱的是,媽媽拼命催促後依然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而又沒有讓孩子承擔後果。

日子一久,孩子也會覺得磨蹭並沒有什麼。

經常做這四件事,簡直是在毀孩子,尤其是最後那件 第3張

求孩子

“求求你了,再吃點好嗎?”

“求求你了,先睡覺好嗎?”

……

“求”這個我們成人世界裏都很少用到的詞語,卻在媽媽哄孩子時頻頻出現。

而且,一般說完“求求你”之後,媽媽都會拋出誘人的條件和孩子交換,比如你吃完這碗飯,就讓你看動畫片,或者你現在上牀睡覺,明天就給你吃糖。

這個哄孩子的方法,讓我想起一個成語:“飲鴆止渴”。

因爲媽媽“求孩子”,往往都是無計可施後的選擇,所以用來交換的條件都是違反規則的。

也就是說,爲了哄孩子達成某個目標,我們可能會放任孩子看動畫片、吃糖,而這些無疑於“毒藥”,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壞處,得不償失。

而且,這個方法也容易讓媽媽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喪失殆盡。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和孩子平等的溝通,而不是求孩子。

因爲求就意味着我們處於劣勢,彼此地位不平等,所以我們纔會提出利於孩子的條件來交換。

經常做這四件事,簡直是在毀孩子,尤其是最後那件 第4張

嚇孩子

“不要再哭了,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你再鬧,我就不要你了!”

……

當媽媽們面對孩子手足無措的時候,總是會拋出這些看似安慰又帶有威脅的話。

當然,這種恐嚇孩子的方式很有效,可長此以往,等於間接教會孩子可以用威脅的方式讓他人服從自己,在孩子的性格中播下了粗暴、冷漠的種子。

試想一下,孩子擁有了這樣的價值觀,長大以後能真誠善良嗎?

而一個內心不善良的孩子,前程再錦繡,媽媽們都不會快樂。

所以,不要再恐嚇孩子了。

以上四種哄孩子的方法是比較典型的,當然不是每個媽媽都會使用,但每個媽媽有意無意地都會至少佔一種,這都是值得警惕的。

哄孩子,我們也要科學的哄,以確保孩子能健康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