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疾病 >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兒童溶血性貧血是怎麼引起的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兒童溶血性貧血是怎麼引起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細胞內因素

1、紅細胞膜的缺陷:

紅細胞膜結構的缺陷可造成膜的可滲透性、硬度異常,或不穩定和容易破碎。在大多數病例中,缺陷在於一種或一種以上骨架蛋白,紅細胞形態也異常。這些遺傳性膜的疾病,包括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畸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棘細胞增生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其紅細胞膜對補體異常敏感,但其膜的缺陷是一種獲得性的異常。

2、血紅蛋白結構或生成缺陷:

血紅蛋白結構異常,使血紅蛋白成爲不溶性或不穩定,導致紅細胞僵硬,最後溶血。見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鐮狀細胞貧血,血紅蛋白H病,不穩定血紅蛋白病,其他同型合子血紅蛋白病(CC,DI,EE),雙雜合子紊亂(HbSC,鐮狀細胞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3、紅細胞酶的缺陷:

爲維持血紅蛋白和膜的巰基(硫氫基)處於還原狀態或維持足夠水平的ATP以進行陽離子交換的紅細胞酶的缺乏,可導致溶血性貧血

①紅細胞無氧糖酵解中酶的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磷酸葡萄糖異構酶缺乏,磷酸果糖激酶缺乏,丙糖磷酸異構酶缺乏,己糖激酶缺乏,磷酸甘油酸鹽激酶缺乏,醛縮酶缺乏,二磷酸甘油酸鹽變位酶缺乏等。

②紅細胞磷酸已糖旁路中酶的缺乏: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腺苷脫氨酶過多,腺苷三磷酸酶缺乏,腺苷酸激酶缺乏。

③戊糖磷酸鹽通路及谷胱苷肽代謝有關的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缺乏,谷胱苷肽合成酶缺乏,谷胱苷肽還原酶缺乏。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兒童溶血性貧血是怎麼引起的

紅細胞外因素

1、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A.同種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包括新生兒溶血癥、血型不合溶血性貧血等。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溫抗體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冷抗體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與免疫現象有關的貧血(移植物排斥,免疫複合物等)。

2、非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包括繼發於感染、微血管病及化學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①化學、物理、生物因素 :化學毒物及藥物如氧化性藥物及化學制劑、非氧化性藥物、苯、苯肼、鉛、氫氧化砷、磺胺類等;大面積燒傷感染;生物毒素:尿毒症、溶血性蛇毒、毒蕈中毒等。

②創傷性及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人工瓣膜及其他心臟異常、體外循環、熱損傷(如燒傷、燙傷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綜合徵。

③脾功能亢進。

④血漿因素:A.肝臟疾病:如血漿膽固醇、磷脂過高所致脂肪肝、肝硬化等引起靴刺細胞貧血。 B.無β脂蛋白血癥。

⑤感染性:A.原蟲:瘧原蟲、毒漿原蟲、黑熱病原蟲等。 B.細菌:梭狀茵屬感染(如梭狀芽孢桿菌)、霍亂、傷寒等。

⑥肝豆狀核變性。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兒童溶血性貧血是怎麼引起的 第2張

病因總結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病因根據溶血發生的部位不同分類,可將溶血性貧血分爲紅細胞內和紅細胞外兩大類。根據溶血是遺傳性還是繼發性分爲遺傳性和獲得性。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兒童溶血性貧血是怎麼引起的 第3張

發病機制

紅細胞過早地被破壞可以發生在血管外或血管內。血管外溶血即紅細胞被脾、肝中的巨噬細胞(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吞噬後破壞。血管內溶血是紅細胞直接在血循環中破裂,紅細胞的內容(血紅蛋白)直接被釋放入血漿。血管內的紅細胞被大量破壞,血紅蛋白被釋放到血液循環,出現血紅蛋白血癥,血漿中游離Hb(正常0.02~0.05g/血漿)增高(血漿呈粉紅色或紅色)。遊離Hb去路:

1、與血漿中的結合珠蛋白結合成Hp-Hb複合物,參與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膽色素代謝。血漿如有較多遊離的血紅蛋白,血漿可呈粉紅色,但由於高鐵血紅白蛋白呈棕色,高鐵血紅蛋白呈褐色,因此其粉紅色被掩蓋而不易看出。

2、超過Hp結合能力時,則自腎小球濾出,出現血紅蛋白尿,部分可被腎小管重吸收,在上皮細胞內分解爲卟啉,卟啉進入血液循環成膽色素,後二者重新利用,部分以含鐵血黃素存在於上皮細胞內,隨上皮細胞脫落,從尿排出(含鐵血黃素尿)。高鐵血紅白蛋白由於分子大、不出現於尿內。

3、分離出遊離的高鐵血紅素,與血漿中β-糖蛋白結合成高鐵血紅素蛋白或與凝乳素結合,然後進入單核-巨噬細胞系統。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兒童溶血性貧血是怎麼引起的 第4張

相關文章

[小兒溶血性貧血的症狀]

[小兒貧血推拿手法有哪些]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