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說謊、偷家裏錢,只因爲父母做錯一件事......

孩子說謊、偷家裏錢,只因爲父母做錯一件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奮鬥終身卻不能致富,因爲他們在學校中從未真正學習關於金錢的知識,所以他們只知道爲錢而拼命工作,卻從不學習如何讓錢爲自己工作……

也許,你已經知道給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教育很重要了,但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去做,給了孩子錢又怕孩子亂花掉,不給孩子錢又怕錯過了最佳的財商培養時機,患得患失,自己毫無頭緒,更讓孩子無所適從……

發現孩子偷偷從家裏拿錢,很多家長會瞬間陷入焦慮中,不知所措。這個事情一定要處理得當,否則會演變爲孩子的一個道德問題或心理問題。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過偷偷拿家長錢的經歷,這其實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所以不是嚴重問題,和他偷偷多吃一塊糖或打碎一個東西而不告訴家長一樣,是一種偶然的現象,是幼稚年齡階段的正常表現。如果家長給孩子的教育是正常的,孩子的心理髮育是正常的,即使這些“壞行爲”沒有被家長髮現,也會自愈。

所以,一旦發生這樣的事,請這樣來處理:

第一,如果感覺問題不嚴重,孩子只是偶爾爲之,尤其是第一次,數額也不大,可以假裝不知道,儘量給孩子留足面子,想辦法不動聲色地告訴孩子以後什麼時間需要錢,向父母要就是了。同時要注意平時給足孩子零花錢。

孩子說謊、偷家裏錢,只因爲父母做錯一件事......

第二,感覺需要談,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談這件事。千萬不要定性爲孩子“偷”,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只是覺得他拿錢時應該打聲招呼,他的行爲只是不妥,而不是壞。一定要讓孩子確信,在父母眼裏他絕沒有“偷”,絕無道德問題。同時,在錢的使用上要和孩子搭成共識,告訴孩子以後拿錢時告訴家長一聲。

第三,關鍵是父母要改變心態,在金錢上對孩子要信任和放鬆。控制太嚴,顯而易見的潛臺詞是不信任孩子。信任不會讓孩子變壞,相反,家長看管得越緊,孩子越容易找機會偷錢。如果家長只是把錢看管得緊緊的,不讓孩子有機會拿到,這不叫教育,在孩子的“理財教育”上至少失敗了一半。孩子如果能在自主消費上和父母取得共識,他就不需要偷偷摸摸,沒有一個孩子天性喜歡幹偷偷摸摸的事。

第四,在給孩子錢時,最好放心地讓孩子自己到抽屜或父母的錢包裏取出需要的錢數,不要檢查,也不要用狐疑的眼光打量孩子是否偷偷多拿了錢。信任本身就是一種道德教育。誠實是本性,說謊是技巧,如果依本性能解決問題,孩子是不需要再動用技巧去解決的。

除此之外,家庭收入要對孩子透明。並非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存摺上的具體數額,而是要坦然讓孩子知道家中的財務狀況。至於具體數額讓孩子知曉到什麼程度,這取決於家長自己。注意要提醒孩子,家庭財產數額是隱私,不可以講給外人。孩子往往樂於和父母共同知道一樁自家的“祕密”,這樣他有主人公感覺,覺得被尊重。無論如何,切不可用謊言來欺騙孩子。

我認識一位家長,她丈夫月薪一萬元,但她爲了防止上中學的孩子亂花錢,就對孩子說爸爸每月只賺三千元。本來房貸都還完了,卻對孩子說還有幾十萬元的房貸。這樣的謊話說得再天衣無縫,孩子也能慢慢察覺出來。所以當她向我傾訴,說她的孩子說謊、偷父母的錢出去亂花,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一個人之所以會“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多半是因爲偶爾的過失被錯誤處理,一直有負面能量不斷輸送給他。比如,有的家長平時對孩子監督得很嚴,控制得很緊,一發現孩子偷錢,立即定性爲“偷”,鄙視孩子,把孩子暴打一頓,警告,並開始像監督小偷一樣監督孩子,一但發現又有偷錢行爲,不但暴打,而且去學校告訴老師,讓老師做工作,或是嚇唬孩子,要把他交到警察那裏……這樣折騰下來,孩子離小偷的角色越來越近了。沒有人天生是墮落的,只有環境一直在營造一個小偷,這個人才能最終成爲小偷?

對人性的不信任,可能是家長自我心理的一種投射,反映的是家長自身的問題。所以需要家長多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準備是完善自己,在財富教育方面也一樣,不但要求家長有好的教育理念,還需要有好的財富觀。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