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咱家不窮

孩子,咱家不窮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壹)

孩子八歲的時候,我們買了新房搬了家,居住條件改善了,也因此背了一筆銀行貸款。

外婆跟孩子提過這事,有一天吃晚飯時,孩子問我家裏欠了多少錢,要怎麼還?

我說一百多萬,每個月還,二十年還清。

她想了想,鄭重地說:等我長大了,賺錢幫你還給銀行。?

我說不用啊,我和爸爸努力工作,每個月多還點,用不了二十年。?你長大自己白手起家就好。

過了些天,我去接她放學,她和幾個同學坐在臺階上正擺弄一些器械。

見了我,便起身跟我走,又忍不住一直回頭看。

我問她看什麼?

她說:“好羨慕上科學興趣班的同學,好好玩。”

“你不能上嗎?”我問,“是老師挑人去的?”?

“不是,我沒報名。”她搖頭。

我心裏一動,問她:“你不會是捨不得讓我花錢吧?”

“是啊,要四百多塊錢呢!你還要還銀行的錢。”她沒有否認。

我又好笑又心疼,花了十幾分鍾跟她解釋向銀行貸款是一種普遍選擇的方式,不是因爲家裏很窮。

到晚上,她去洗澡時發現有三四條新浴巾疊放在一起,忽然說了一句:我們家真的不窮,有這麼多條浴巾。

雖然這邏輯實在怪異,但我終於放心了。

孩子,咱家不窮

(貳)

以前曾看過新聞報道,說有的父母爲了讓孩子懂得生活的壓力,養成勤儉節約的作風,裝窮十幾年。

孩子果然非常懂事、勤快云云。

然而這種所謂的“窮養”我是不敢苟同的。?

一方面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本應該是父母,而父母用持續的欺騙與謊言親手打破了他的信任。

以後,他還怎麼敢相信別人,又該如何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

另一方面,裝窮與真窮不一樣,裝窮必須要一直告訴孩子家裏很窮。

事實上,“窮”這個字眼在孩子心裏根深蒂固,要花費很長時間纔可能擺脫它的陰影。?

孩子的心智成熟度只要追得上他的身體年齡就很好,他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和理解需要時間,需要試錯。

(叄)

當父母的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給他一個家,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孩子去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

一次次離開家出去經歷風雨,時間由短到長,挑戰由小到大。

家始終是孩子的休養生息之地。

回家可以放鬆身心、補充給養,整裝再出發,直至終於長大成人,有能力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父母裝窮,讓孩子以爲家岌岌可危,回到家也不能卸下包袱,還要遮風擋雨,是想讓你的孩子成長成什麼樣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無可奈何的事,它是用犧牲孩子的童年、用心智的非正常成熟換來的。

催熟的果實和正常生長成熟的果實能完全一樣嗎??

孩子,咱家不窮 第2張

物質上窮或者不窮,是各人的緣法,無可厚非。

記得小時候我家的許多東西是自制的,一年四季母親都在縫補一家人的衣服鞋襪。

新舊的布料摻雜,廢棄的棉手套拆出線來,都能在她手中變出漂亮的花樣。

很多婦人誇我的衣服樣子新巧,來向我媽取經。?

家裏的蠟燭是父親做的。

將一塊蠟慢慢融化,把棉線搓成長條,在蠟水裏滾過後直直放入收集來的大小藥瓶裏做爲蠟芯,再將蠟水倒入瓶中,待蠟重新凝固。

一羣圍觀了好久的小朋友們跟着爸爸浩浩蕩蕩地去垃圾場砸瓶子,取出粗細、長短不一的蠟燭來。?

有一次,爸爸回家,特別高興地告訴媽媽因爲一項什麼工作做得好,單位額外發給他七十塊錢獎金。

兩人一商量,就帶着我們兄妹倆上街買衣服了。

我們第一次穿上了全新的不是媽媽手工做的、不是哥哥姐姐給的衣裳。?

孩子,咱家不窮 第3張

我是在工作後忽然想起這件事,再聯繫到很多細節才明白那些年家裏其實是窮的。

只是父母從未向我們哭窮,而是自己把壓力扛了,留給我的是溫馨的家的回憶。?

從那以後,家境應該是逐漸好轉。

因爲家裏開始添置電器,衣服也買成品,我終於有了合腳的水鞋。

但媽媽仍會不時給我們做上一件衣服,我們的鉛筆也是爸爸手工削好的。?

這樣的家庭教育後果是我對貧富貴賤不敏感,對物質沒有太強烈的慾望。

我不贊同窮養,不是說不讓孩子吃苦受累。

而是指不要讓孩子陷於物質貧窮匱乏的心態。

孩子,咱家不窮 第4張

(肆)

前些天,朋友告訴我,爲了打消女兒暑期參加學校出國遊學的念頭,她騙孩子說家裏窮,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只夠勉強交學費的。?要出國就沒錢交學費了。

我問爲什麼這麼做?

她說:

一是學校要求父母陪同,夫妻倆都抽不出時間;

二是感覺孩子不懂得節制,喜歡什麼東西就要買,想讓她改變一下。?

她還說效果挺好,因爲孩子立刻擔心了,生怕不能上學,所以再也不要求去遊學。

只是非常羨慕那些可以出去的孩子。

當她購物的時候,孩子還會着急,怕她花了錢就不夠學費了。?

孩子,咱家不窮 第5張

我跟她說了我的看法,我認爲告訴孩子真實的原因比騙她要好。

她家孩子讀的是很貴的私立學校,如果孩子以爲家裏很窮,可能會在同學中自卑,不敢提正當的要求。

甚至爲了省錢而主動減少與同學的交往、壓制興趣愛好、放棄喜歡的玩具、書等等。

這些成長過程中的缺失對人的性格的影響是長大之後難以消除的。?

更何況這個窮還是騙她的。

很多父母裝窮只裝一半,自己的生活水準並不降低,只是嚇唬孩子。

當孩子知道真相後,知道原來自己放棄掉的機會和樂趣都是欺騙的結果時,讓他情何以堪,不怕弄巧成拙嗎?

勤儉持家、量入爲出是美德,與貧富無關,它的踐行需要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而不是對孩子的欺騙。

於我,是再也不想看到孩子爲了替我省錢而主動放棄自己愛好的樣子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