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總想玩 iPad,怎麼辦?

孩子總想玩 iPad,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總想玩 iPad,家長該怎麼辦?家長們有沒有試過把 iPad 交給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這得讓小編慢慢來解說一下。

小雨的故事

小雨的願望從小就一直受限制,想要什麼都被爸爸媽媽拒絕。爸爸媽媽認爲,不能嬌縱他,要讓他知道,這世界並不總是能順他的意。

一開始,小雨經常會有受挫感,會怨恨父母。到後來,他有點麻木了,不再抱有希望。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自然,他幾乎沒有機會吃糖、吃巧克力、玩玩具。但也正因爲″匱乏″,糖、巧克力和玩具對於小鬱來說,有了更大的、難以抗拒的誘惑力。對父母的感情冷了,對物質的渴望卻熱了起來。這是父母教養的初衷嗎?

小童的故事

小童是從小就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爸爸媽媽會盡可能地滿足他的所有願望。他們認爲孩子只有一個童年,要儘量讓他快樂。

他一起牀就可以看電視,而且可以斜靠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讓爺爺餵飯。當然,他想吃什麼就可以吃,甜甜圈、炸雞翅、巧克力、糖果。總之他不用費力就能好吃好玩。被嬌慣的孩子是什麼樣,你肯定知道,比如《虎媽貓爸》裏上學之前的羅茜茜。

小童雖然沒有小雨那樣的煩擾,但也有不開心的時候。可能是昨天被老師批評了,不想上幼兒園;也可能是今天下雨了,不想去幼兒園。反正爸爸媽媽最後都會同意的。於是他越來越不願上學。在幼兒園裏,因爲他任性,要求一不滿足就哭鬧,小朋友們也不喜歡跟他玩。

從上述兩個故事,可以看出:

如果不讓孩子的願望有滿足的機會,除了影響親子關係外,孩子也沒機會面對自己慾望,進而學會自我控制。就好比從沒下過水練習游泳的孩子,以後在面對人生各種各樣的慾望洪流時,更容易被卷挾走。

但一切願望都能馬上得到滿足,孩子會不知道邊界在哪裏,總會想着挑戰爸爸媽媽的底限。

所以,簡單拒絕與滿足都有負面效果。

孩子總想玩 iPad,怎麼辦?

那麼碰到孩子總想玩 iPad,怎麼辦?

把iPad交給孩子

簡單地拒絕或是完全滿足孩子的願望,都不合適。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過猶不及,尋找一個平衡吧”。其實這種說法還太簡單,似乎中庸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孩子合理的需要父母自然應該去滿足,那包含着一份親子間的愛,孩子也會帶着信任去探索世界,學習自我管理。

然而,仍舊是出於對孩子的愛,父母卻也應該對孩子的需求有所限制,比如″巧克力和炸雞翅不能吃太多″,″iPad 裏的動畫片不能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

父母最終的目標是讓孩子學會去面對內心願望,既能適當地自我滿足,也學會必要的自我控制,學習權衡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得失。

五歲半的小鴻很喜歡看動畫片《海底小縱隊》。

媽媽和小鴻約定:″媽媽也覺得《海底小縱隊》是一部很精彩的動畫片,你喜歡看,媽媽覺得很好。但是,每天晚上的時間有限,除了看電視之外,我們還有許多其他事情要做,每天你只能看一集,但願意看哪一集由你來選,看完之後,自己關掉 iPad 好嗎?″

小鴻很開心地答應了。不過,他第一次看完一集非常捨不得關,磨磨蹭蹭過了 3 分鐘才關,期望的眼光還不時流向媽媽。媽媽說:″節目很精彩你還想看是嗎?這麼吸引人,讓你馬上關機是不太容易。雖然晚了幾分鐘你還是自己關機了,真不錯″。″下次你按時關機,節約了時間,晚上你可以多挑一本故事書,媽媽給你講。″

在媽媽的鼓勵下,小鴻自己開 iPad,找到想看的動畫片看,再自己關機,做得越來越自然。有一次媽媽出門買東西,只有小鴻和爺爺在家,沒人監督他看幾集,他也是自己看完一集就關了,爺爺還有點驚訝呢!

用這樣的方法,上述的對話中的動畫片還可以換成巧克力、糖、玩具和電子遊戲。孩子如果願意,也歡迎他加入協商,比如,小鴻說“週末比較有時間,能不能看兩集?”完全可以討論嘛,爲什麼不呢。

你看,小鴻媽媽給予孩子愛和信任,和孩子溝通協商,鼓勵孩子自我管理並逐步獲得勝任感。

小鴻的玩伴,洋洋今年6歲,一開始玩遊戲也是停下不來,回家什麼都不做,就想着先玩。

後來媽媽就和他約定,讓自己控制時間,一次玩十分鐘,週一至週五每天都可以玩一次,週末每天可以玩兩次。

開始幾天,洋洋還是容易忘了時間,不能及時關電腦,媽媽每次跟着提醒,也跟他發生了不少衝突,差點要停了開放遊戲的決定。後來一想,既然是提醒上有問題,那就下載電腦鬧鐘。孩子在玩之前自己訂好時間,鬧鐘響了就關機。此外,還做了遊戲時間記錄表,讓他自己填寫。

自從有了電腦鬧鐘,媽媽就省心了,洋洋基本都是自己停下來,還會很認真記在表格上。有時候,鬧鐘剛響他就停下來,自己會很得意地說:“零誤差哦。”大家再也沒有因爲玩遊戲而發生不愉快。

所以,自控力不是迴避出來的,而是一步步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