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老一輩的育兒經老遭吐槽,隔代帶娃矛盾多該怎麼辦?

老一輩的育兒經老遭吐槽,隔代帶娃矛盾多該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隔代帶娃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要知道生完孩子以後,多數家庭都會有“熱情的老一輩”,積極包攬了工作日的白天,幫忙帶孩子, 而主帶人基本爲姥姥或奶奶。隔代帶娃矛盾多,寶媽該怎麼辦?

小編覺得 (大多數男人估計都這樣認爲的吧),本來應該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媽媽們能夠不必365天*24小時全年無休,甚至可以繼續一心在職場上奮鬥,賺奶粉錢,追求自我價值;而老人們也能找到含飴弄孫的樂趣。

但萬萬沒想到,老一輩的育兒經讓不少媽媽頻頻吐槽,崩潰不已……

學步

萌萌媽說,自己家的女兒才6個月,老人就積極的購買學步車,盤算着怎麼教孩子走路。而在萌媽多方查閱的資料裏,孩子至少也要等到十個月以後,才能夠進入學習走路的階段。

不忍心打擊老人教孩子的熱情,但擔心過早教孩子走路有壞處,只能旁敲側擊的告訴老人,“學走路也沒那麼着急”。沒想到,老人還苦口婆心的勸解她,孩子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早學會總比晚學會好!

學習走路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操之過急會對孩子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孩子的骨骼處在生長髮育中,從十個月到一歲左右,孩子的骨骼發育才足以支撐寶寶扶着學走。如果人爲的過早學習走路,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在因爲身體的負擔過重變得X型或者O型腿。

另外也不應該讓僅幾個月的嬰兒寶寶,扶着站在大人腿上或沙發上蹦跳。不要跟小編說這是因爲寶寶喜歡。如果大人沒有這樣逗引嘗試,寶寶自己不會想起來去大人腿上蹦跳。這種方式對小月齡的寶寶非常不好,很可能會影響到寶寶腿部發育。

大約一半的寶寶是在12個月前後學會走路的。只要在10~15個月期間,寶寶能學會走路都是很正常的。

同時,孩子學習走路應該避免使用“學步車”等輔助道具,學步車並不能幫助寶寶學習走路,相反,它們會耽誤寶寶正常的動作發育。同時學步車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最好的辦法就是寶寶先學會很熟練的爬行,然後通過站立、扶走、獨走等方式的循序漸進,讓孩子鍛鍊腿部肌和四肢協調能力,爲走路打好基礎。

如果家人非常想給寶寶買了學步工具,可以考慮給寶寶購買結實的四輪小車或嬰兒手推車,並確保孩子把身體重量靠上去時,小車不會翻倒。寶寶剛學習走路時,還不太穩當,需要扶着推車。(大人在旁看護)如果推車太輕,容易翻倒,會給寶寶帶來傷害。

胖瘦

對家裏的老人來說,寶寶是不是個頭大、長得壯簡直是心中的頭等大事。洋洋媽一提起“孩子體重”就頭疼不已,因爲自家老人太在乎孩子的身高體重了!

老人帶着孩子去小區裏散步,碰到同小區的小朋友免不了比較一番,洋洋爸媽本身身高不算高,出生就偏小的洋洋比起同齡的小朋友,看起來小了一圈。每次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以後,就會心急火燎的回家要給孫子多補補。

洋洋媽很無奈,因爲自己的兒子吃得並不少,身體素質也不差,生病都很少。但是在老人眼裏,孩子不是胖胖噠,就是不健康,被別的小孩子比下去了,簡直太讓人生氣了。

於是每頓飯總會把洋洋喂到撐,甚至以買玩具,坐搖搖車,給糖等條件來利誘洋洋多吃一口,有時爲了多喂一口飯可以追着孩子一小時。洋洋媽面對老人的一番好意,最終卻還是免不了一番爭執。

講真,讓孩子攝入過量真的不太好!體重並不是衡量孩子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一味想增加孩子的體重,會讓孩子營養攝入過量反而卻產生一系列問題。營養過剩的直接後果是孩子肥胖,這在許多家長眼裏是一件“孩子養得好”的有利證據,但這會讓孩子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增大很多。

一味在意孩子是不是長得比其它孩子胖,不如花點心思在孩子的營養搭配上,看看是否營養均衡,讓孩子的成長更加勻稱、健康。

輔食

孩子怎麼吃才健康,這個問題朵朵媽和老人爭論了很久。在朵朵外婆看來,孩子應該早一點添加輔食,飲食的多樣化才能幫助孩子身體長好,光喝奶肯定不夠啊!

而朵朵媽媽則堅持按照科學的餵養辦法,拒絕過早給孩子添加輔食,不想給孩子的腸胃增添負擔。朵朵媽媽和外婆爭執了好幾回,而朵朵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外婆一定會給3個多月的朵朵弄點米糊、燉蛋吃吃……

而豆豆媽說,自己和老人關於孩子的飲食分歧也很無奈。老人吃飯口味很重,給孩子做輔食的時候,尤其喜歡加很多鹽。

豆豆媽三番兩次告訴老人,孩子吃飯清淡一點比較健康,而老人認爲,有味道的東西才能刺激孩子的味蕾,幫助孩子提高胃口。

豆豆媽一不在,老人就給孩子喝加鹽的白水,還悄悄給孩子弄了些鹹肉腸,大肥肉,說是給寶寶 “開胃、開葷”。

最讓豆豆媽無奈的是,孩子生病沒胃口只吃點稀粥,老人怕孩子沒胃口,什麼鹹鴨蛋、醃蘿蔔丁一股腦的端給孩子下飯吃!豆豆媽據理力爭毫無效果。她無奈地表示:這樣下去不得了,看來只能辭職給孩子當“專職廚娘”了。

老一輩的育兒經老遭吐槽,隔代帶娃矛盾多該怎麼辦?

輔食添加過早,對孩子的腸胃會產生很大的負擔,寶寶那不太成熟的腸胃還不能處理多樣化的食物,直到6個月左右,寶寶很多的消化酶纔開始工作。如果過早攝入輔食會讓孩子消化不良,甚至過敏。

而在食物的攝入成分上,1歲內的孩子不加糖、鹽。1歲以上的孩子的食譜應該堅持清淡少鹽。寶寶日常需要的鈉,已經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量,1歲內不需要額外添加鹽。

日常生活中,像豆瓣醬、黃醬、酸泡菜、醬黃瓜、腐乳、榨菜、鹹鴨蛋、鹹魚和臘肉等也應該儘量避免給寶寶食用。這些食物含鈉量相當高,應儘量避免給寶寶吃。

把尿

小寶媽和上一代的“矛盾”在孩子的把尿問題上,小寶家的觀點裏,應該儘早給孩子把尿,認爲用紙尿褲對孩子的發育有害無利!

而小寶媽聽完一些育兒講座以後,瞭解到孩子不需要太早把尿,紙尿褲對孩子的生殖器沒有任何影響,只要順其自然就好了。

老人堅持要給1個多月的小寶把尿,讓小寶媽媽跟着學,雖然出點發都是爲了孩子好,但小寶媽覺得觀念差異引起的矛盾越來越多......

18個月左右,孩子的括約肌和腎臟才逐漸成熟,這時進入如廁訓練是比較合適的時間。給寶寶買一個小馬桶,引導寶寶大小便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

如果過早強迫性的讓孩子練習排便,強制性的大小便會引起孩子身體的排斥,發生哭鬧等行爲。同時,訓練的失敗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挫敗感。由於把尿這件事,比較不容易掌握時機,而頻繁把尿,或每次長時間把尿(不尿,就不放下來),這樣下去久而久之,寶寶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一定損傷。

還有一些傳統 “育兒經”讓人歎爲觀止,也讓年輕媽媽們哭笑不得!例如:不讓孩子吃豆腐,因爲老公小時候吃完豆腐就發燒;孩子生病了必須去掛水,再小的病都要去小診所打針掛水才放心;孩子蛋白過敏,卻非要給孩子煮點雞蛋補補;天氣再熱也要給孩子裹三層衣服,完全不管孩子的汗如雨下……

有的媽媽忍受不了兩代人之前的育兒隔閡,最終含淚辭職並表示:孩子還是得自己帶。

在隔代帶娃衝突這件事上,媽媽覺得很心塞,老人覺得很心酸,大家都覺得自己非常疼愛孩子,一心爲家庭在付出,卻總是慢慢地演變成“養育大戰”甚至成爲“兩代人的矛盾”。

但是,親愛的媽媽們,叨叨G認爲,如果我們選擇了隔代教養,就應該學會機智變通,主抓育兒的大方向,適當“放權”。比如明確和老人表態,以上幾條涉及孩子健康的原則是絕對不能逾越的 ; 而其它的,能睜隻眼閉隻眼的事情,就不要過於斤斤計較了。

畢竟,老人是出於好心才承擔起“帶娃重任”, 多數老人本應到了享受休閒生活的退休年齡,他們卻毫不猶豫的“重上戰場”, 甚至人生第一次背井離鄉,只爲了減輕年輕人的生活負擔。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爲,他們只是習慣了用經驗代替科學,而並不是真的冥頑不化 ; 我們是否可以,用專業科學的育兒視頻,專家講座 ,科學育兒公衆號,來說服他們的 “ 你們小時候就這麼帶大的 ” 思想 ; 我們是否可以,少一些指手劃腳,多一些感恩和誇獎呢?

畢竟,我們的背後正因爲有了她們的默默付出,我們才能少承擔一些家務,才能不忍痛割愛自己好不容易升上的職位,才能擁有一份經濟獨立,可以任性的買買買。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