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爲“隔代親”是避免不了的現實問題,老人只想把寵溺和關愛留給孩子,自然就會滋養出不好的行爲和習慣。想讓孩子養成好的性格,父母就要辛苦一些,尤其是一歲半之前,不管多累都要自己帶娃。若是真的需要老人幫襯帶娃,那年…

原標題: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都說最好的炫富,是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可見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的參與和陪伴有多重要。只是很多家庭迫於無奈,選擇將孩子留給老人帶,而父母雙方選擇上班賺錢。雖說父母的目的是爲了好好工作,然後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卻忘了詢問孩子的意見。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當代社會,“隔輩帶娃”已經成了潮流,很多年輕父母更是做了甩手掌櫃。可是老人帶娃真的好嗎?除了節約時間成本,讓年輕父母有更多時間工作之外,好像其他方面,也沒有明顯好處。

老人帶娃,容易養出的壞毛病

1、驕縱任性

大多數老人,把“隔輩親”演繹的淋漓盡致,他們在照顧孩子時,真可謂是盡心盡力,恨不得傾其所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老人的縱容中,變得自私任性。老人對於孩子的要求,基本上都是無底線滿足。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第2張

2、限制探索

年輕父母帶孩子,就算跌倒,也沒有關係,通常會鼓勵他們站起來。但是老人不同,他們捨不得孩子跌倒,更不願孩子受傷。外出遛娃時,經常會聽到老人喊“慢點跑,別摔倒”,而且緊跟在孩子身後。老人的關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讓他失去了很多體驗機會。

3、過度吃零食

老人表現愛意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說買很多零食。大多數年輕父母,都不願孩子吃零食,因爲他們深知零食有添加劑,經常吃對身體不好。但是老人看到孩子哭鬧,瞬間就會心軟,恨不得將超市搬回家。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第3張

4、缺乏安全感

上了年紀後,老人的身體會走下坡路,明顯沒有年輕人有活力。若是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因爲老人體力和精力跟不上,外出玩耍的時間有限,大多時間都會讓孩子呆在家裏,總覺得這樣更安全。

這樣看來,老人帶娃並不是最佳選擇,而且還容易養出缺乏安全感,以及驕縱任性的孩子。因爲“隔代親”是避免不了的現實問題,老人只想把寵溺和關愛留給孩子,自然就會滋養出不好的行爲和習慣。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第4張

想讓孩子養成好的性格,父母就要辛苦一些,尤其是一歲半之前,不管多累都要自己帶娃。因爲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僅僅是衣食住行,還需要來自父母用心的陪伴,這些都是老人給不了的。孩子兩歲之前,正是培養依戀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誰來帶娃,那麼未來孩子跟誰更親。

所以父母要提前做好規劃,在孩子兩歲之前,可以抽出更多時間,用心陪伴他們長大。依戀期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很重要,對於日後的親子關係也有很大影響。就算是親媽,若是兩歲前沒有照顧和陪伴孩子,以後親子間也可能很疏遠。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第5張

六歲前是養成性格的黃金期,這些方面父母要使勁管

每個好孩子,都是父母用心管出來的,因爲他們的是非觀還沒有形成。六歲前,正是培養性格的關鍵期,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和培養,才能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

1、自理和獨立

孩子的好習慣,應該是從自理和獨立開始。從小開始,就要讓孩子意識到獨立的重要性,讓他學會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先從吃飯開始,然後再逐步增加難度,要養成“自己事自己做”的習慣。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第6張

2、遵守規矩

不管是人生的哪個階段,守規矩的孩子,總是更受歡迎。所以父母要明白規矩的重要性,並且從小爲孩子“立規矩”。很簡單,就是讓他知道原則和底線,什麼該做,而什麼不該做。只要父母耐心管教,孩子都能做到守規矩,這也是好品質的形成。

3、擔當和責任

被寵壞的孩子,他們習慣依賴,習慣逃避。遇到事情,總想着身後有父母和家人幫襯,從來不會勇敢認錯和承擔。未來社會中,有擔當和責任心的孩子,才能被委以重任,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所以培養孩子的擔當,讓他從小做個有責任心的人,真的很重要。

想讓孩子性格好,“隔輩帶娃”須慎重,老人或容易帶出“任性娃” 第7張

總結

若是真的需要老人幫襯帶娃,那年輕父母要做到不指責,不抱怨。而且平時生活中,要幫着老人一起學習和進步,畢竟育兒知識都是不斷積累出來的。要是條件允許,希望兩歲前,父母都能陪伴在孩子身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