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隔代育兒的矛盾多怎麼辦

隔代育兒的矛盾多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隔代育兒的矛盾多怎麼辦?老大帶娃存在很多矛盾,這是必然,然而最關鍵的是如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可以說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了。

小編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

中國民間有句諺語:「若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簡單十個字,卻道出了古人在養育孩子上的智慧。道理都懂了,爲何還是在育兒上有那麼大分歧?

今兒小編就和大家深入聊聊這個話題。爲什麼隔代育兒矛盾多?到底是誰錯了?怎麼快速解決?

隔代育兒矛盾多?

是誰的錯?

一直以來,崔醫生都在倡導「自然養育」的理念,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加上家庭的科學護理方式,讓每個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所以,一個孩子的飲食習慣、規律作息,性格養成等各方面的成長朝着什麼方向發展,都是整個家庭關係影響下的結果。

家庭關係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身心發展。言傳身教,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所以,養好一個孩子,也是一個家庭關係的重生。

說到隔代育兒的矛盾,大多出現在婆媳之間。其實,婆媳關係的好壞只是一個縮影,TA 只是家庭關係的一角。

在一個家庭中,養娃主要是孩子爸媽的事,老人只是幫忙。如果和老人產生養育矛盾,請在尊重感恩的基礎上耐心引導。

那麼,爲什麼隔代育兒矛盾如此之多,答案顯而易見。

生活背景不同

在一般的家庭中,婆婆和媳婦最起碼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沒有在一起生活過。三年一代溝,更何況是二三十年。

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價值理念,且不容易輕易改變。

現在因爲照顧寶寶的原因,兩人突然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沒有經歷過磨合,自然比較容易出現矛盾。

而且,在帶孩子的問題上,一旦出現了一點點問題,彼此都會出現一些防備心理。看見對方的一些做法,難免會多心。比如婆婆一天臉色都不太好,是不是我今兒在家沒讓她看娃就不高興了……

換言之,親母女之間也會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得不可開交,何況婆媳呢?

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隔代育兒的矛盾,從表面看是來自新老觀念的博弈,從家庭關係看是源於老人不被尊重和理解。

在婆婆們看來,她們養育過至少一個孩子,帶娃自然比新手爸媽有底氣。

所以,以愛的名義,有些人可能會把捏鼻子、摳乳頭、綁腿、把屎把尿等方法重新拿出來用在孫子、孫女上。

這些觀念在她們看來是沒有問題的,是爲了孩子好。

新手爸媽們利用發達的互聯網或者圖書等方式,可以快速獲得科學、靠譜的育兒知識。當新老觀念開始碰撞時,矛盾自然激化了。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曾說,一個人只要生氣一定是她有某種更深層次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婆婆生氣,正是因爲沒有得到兒媳的理解和尊重。

在帶娃上,婆婆疼愛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面對婆婆的傳統育兒方法,不能一上來就全盤否定。兒媳與婆婆之間要想消除矛盾,最重要的就是先尊重對方。

只有懂得了尊重,雙方纔能愉快地溝通。

隔代育兒的矛盾多怎麼辦

原則性問題

因爲有老人帶娃,新手爸媽容易忽略這個問題——究竟誰是孩子教養的第一責任人?

很顯然,是孩子的父母。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是第一責任人,要起到主要的作用,並承擔主要的責任,而老人的作用是輔助性的。

所以,婆媳在育兒上有矛盾,往往是整個家庭沒有明確好責任、分工等原則性問題。

對此,父母首先要心存感激,在此基礎上做好溝通協調,提出合理的規劃,採取有效的方法,讓每一個人都發揮自身的價值,給孩子樹立榜樣。

隔代育兒矛盾怎麼破?

除了要尊重老人、明確好「第一責任人」,解決矛盾還需要一些小小策略。

一句讚美

如果你發現婆婆在照料寶寶的某些方面做得好,可以時不時抓住機會誇幾句,哪怕是「媽,還是你想得周到」簡單幾個字,就能讓婆婆開心,讓家庭氛圍其樂融融。

一個笑臉

俗話說得好,伸手不打笑臉人。誰都知道,現在帶娃一個字,累。

小編有一個閨蜜,她說帶娃有多累,看臉色就知道。早上,爺爺奶奶精神抖擻地來接孩子。晚上回來時,兩老的臉上蠟黃蠟黃的。

所以,無論下班後還是週末,不妨用笑臉來迎接老人。

壞情緒就像一種傳染病,抵抗力不好的就很容易被傳染。如果不想在孩子面前爭鋒相對、面紅耳赤,給孩子造成不好的童年陰影,那就多些微笑,少些黑臉。

其實,老人本該過自己想過的老年生活,爲了減輕子女的負擔而幫忙帶孩子,承受了非常大的心理和身體壓力。作爲孩子的父母,我們應該多些感恩、理解和關心。

愛笑的女人運氣不會太差,相信你在處理婆媳關係上也會順利很多。

一個協調員

婆媳關係好不好,老公的態度很重要。

當婆媳間碰到強烈的育兒衝突時,不妨先私下和老公溝通,跟老公達成一致,再由他出面和婆婆交流,很多時候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商量的態度

婆媳間相處爭對錯是一大忌諱。不如採取商量的態度來解決育兒上的分歧。比如婆婆覺得寶寶手冷,要給寶寶穿衣服,怕寶寶感冒。

你可以這樣做:今天我聽崔大夫講,判斷孩子冷不冷,摸手是不準的,要看後脖頸處涼不涼。我摸了之後感覺熱乎乎的,要不咱們先不給他加,不然太熱該熱出痱子了。等會再摸摸,要是涼咱再給寶寶穿,好不好?

而不是這樣做: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寶寶不冷,不用穿……

引入第三方

第三方指的是有權威性的人、事、物。

人可以是專業的醫生、老師等形象。

比如可以在寶寶生病或平時體檢時,帶上婆婆同去兒童醫院,藉此機會諮詢兒科醫生「怎麼判斷寶寶冷不冷」,「寶寶穿多少合適」等問題。一般老人更信醫生的話。

事可以是身邊的真實故事。

比如孩子用哭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東西,使得老人變得對孩子「言聽計從」。這時候,可以藉助鄰居家的反面案例,告訴老人一味溺愛會導致孩子變得叛逆、不聽話等嚴重後果。

物可以是育兒領域的專業書籍。

作爲新手爸媽,要時刻用育兒知識武裝自己,建立自己的判斷力,千萬不要聽風就是雨。這同樣適合老人。

最後,無論是科學育兒,還是和婆婆的相處,我們都要抱有終身學習的姿態,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用積極主動來迎接挑戰,爲下一代做好榜樣。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