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有小學生的媽媽該如何緩解育兒焦慮?

家有小學生的媽媽該如何緩解育兒焦慮?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父母你是否有育兒焦慮?育兒焦慮是什麼?家有小學生的媽媽真心傷不起,對於育兒這件事,蓮子媽一直比較謹慎,因爲每一個孩子天生就不一樣,爸媽在學習如何養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找對方法,對症下藥,不可盲從,家有小學生的媽媽該如何緩解育兒焦慮?

適合孩子的教育,纔是最好教育。任何時候,都告誡自己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愛自己,愛家人!

徵得小英本人的同意,把她經歷過的焦慮以及蓮子私下建議,整理出來,僅供爸媽們參考。

小英的兒子今年剛好一年級,之前在學前班,學了簡單的加減法、字和拼音。

第一天送孩子去上學,很開心,一週以後孩子一到校門口就是使性子。每天回家寫作業就會哭。

剛開始,她還會安慰,但是安慰越多,孩子小性子越多,這一點讓小英很挫敗。

小英第一次對孩子發脾氣,是老師把月考成績發在羣裏。

看着成績單,九十分以上的佔一大半。在最後幾名看到孩子名字時,她感覺有一股惡氣直衝腦門。

晚上輔導孩子作業,就爆發了母子大戰。戰爭爆發以後,孩子沒變好,反倒越來越懦弱了。

她發現,孩子以前做過的很簡單的題,都得徵詢她的意見。

她說對,孩子馬上寫上答案;她不說或是想考考孩子,孩子就戰戰兢兢,不知所措。

每次送完孩子回到家,眼看着孩子這麼痛苦,這麼害怕,她心裏十分的難受,有時候想着想着還會掉眼淚。

這件事她和老公溝通,老公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你慢慢來,讓孩子也慢慢來。

老師會時不時在羣裏發“某些家長,不關心孩子學習”“某些家長敷衍家庭專業”這類信息,她每一次看到,都會對號入座,然後全身不適、頭皮發麻。

情緒上來不是吼,就是罵,有時候控制不住還會打!明明知道自己這麼做解決不了問題,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該怎麼辦?

天天被這個問題弄得特別泄氣,生活得好絕望。

家有小學生的媽媽該如何緩解育兒焦慮?

這個時代是媽媽集體焦慮的時代。

對於焦慮,希望媽媽們知其然必知起所以然,所以先科普一下焦慮,然後再說建議。

焦慮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緒,不管是兒童還是成年,它都十分常見。

大部分焦慮都是因爲對生活不能掌控,不能確定,現實狀況有挑戰或是威脅引起的一種情緒反應。

這種情緒反應是與現實威脅的事實相適應的,焦慮的強度與現實的威脅的程度相一致,並隨現實威脅的消失而消失。

簡而言之,就是問題解決了,焦慮就沒有了。

焦慮通常情況下與精神打擊以及即將來臨的、可能造成的威脅或危險相聯繫。

主觀感受有緊張、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於難以自制。

有嚴重焦慮感的媽媽,會發脾氣、吼孩子、打孩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前段時間,蓮子媽看到過一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報告指出:

80後媽媽作爲首代獨生子女,成爲最焦慮人羣,超過90後與70後媽媽,90後媽媽最焦慮的是“帶孩子”本身。

全職媽媽的焦慮指數排第三,媽媽集體焦慮因素前四的是:孩子健康、孩子教育、夫妻關係、小孩人生安全。

所以,在孩子事上焦慮,真不是個別情況。

如何解決問題,消除焦慮,是媽媽們即將面臨或是已經面臨的一個難題。

以下三步建議,送給媽媽們(僅供參考)。

第一步 降低標準

這一點既針對孩子,也針對媽媽。

就如小英,之前她對孩子還不會發脾氣,但一看到孩子成績,就忍不住了。

這樣以後,對孩子要求就越來越高,進而發現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

然後從寬鬆突然變嚴格,要求孩子達到自己制定的標準,但這些標準對當時的孩子來說,根本無法達到。

小英很有挫敗感,覺得孩子笨。媽媽的觀念逐漸傳遞給孩子,孩子自己也覺得自己笨。

於是孩子在心裏默認了這個事實:不是我不好,是我太笨了,所以怎麼努力都學不好。

老師發信息,是面對全體的,不排除有的家庭,父母雙職工,爺爺奶奶根本不會教,所以在羣裏督促一下家長,關心一下孩子學習情況。

小英太想成爲一個完美媽媽了,自己孩子這麼笨,肯定是自己沒做好,然後不停的給自己加壓,最後惡性循環,造成重度焦慮——情緒不穩定、失眠、多夢、掉頭髮。

家有小學生的媽媽該如何緩解育兒焦慮? 第2張

第二步:接受事實,從長計議

孩子成績不好,接受孩子不好的事實,然後想一想提高成績有什麼方法。

蓮子媽整理出幾個重點詞彙:“閱讀、習慣、專注力、邏輯思維”。

那麼換而言之,要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絕不是眼前的這點問題,還得清楚的認識自己:小學能輔導,高中呢?

有媽媽說可以報培訓班,其實培訓班可以提高孩子分數,但不能提高孩子學習動力。

很多時候,父母應該追求厚積薄發,而不是百米衝刺。

小英從十月份中旬開始,堅持每天繪本閱讀半小時。她給我說,孩子看圖寫話,現在完全不用她擔心了。老師曾在羣裏說,有的孩子雖然寫了一兩百個字,但沒有一句說到了重點。

有了長遠計劃以後,整個人也輕鬆了,看到孩子成績也沒那麼緊張了。還能發現孩子進步了不少,覺得特別的開心和滿足。

第三步:劃清自己和孩子的邊界,選擇積極傾聽

一年級的學生,是培養獨立能力的關鍵。比如獨立入睡,獨立看書,獨立寫作業。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好邊界不清,處處干預,包辦孩子生活,替孩子做決定,不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這樣做的媽媽,很容易使孩子的生活充滿挫敗感。

蓮子媽想提醒媽媽一句: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千萬不要生活上包辦代替,行爲上又被嚴格要求。

給孩子成長的機會,也要給孩子的空間,還得了解自己的孩子。遇到溝通障礙,多聽孩子說,接納孩子的小情緒。

小英自從和孩子商量好,那些是自己的事,那些是媽媽的事以後,不用天天坐在孩子身邊給孩子讀題,孩子遇到難題她不再急着去教,而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固執地說自己不會,她也不會急得發脾氣。

而是說“啊!這道題真的挺難的,我好像也不會。要不你先想想,想不出來我們就給老師打電話,或者問問其他同學。”

晚上讀完繪本,會用十分鐘或是二十分鐘和孩子聊天。每晚孩子會主動和她說:

“媽媽,你辛苦了”

“媽媽,我愛你”

“媽媽,我長大了會保護你”。

傾聽,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也能讓孩子在媽媽身上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