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怎麼陪孩子玩並教他說話?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幾個小辦法

怎麼陪孩子玩並教他說話?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幾個小辦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陪孩子玩並教他說話?以前總覺得國內的孩子,因爲人多啊,不愁說話的事情。最近正好有幾個媽媽來問孩子說話的事情,下面看看這篇文章吧。

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幾個小辦法

孩子的語言發展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存在着比較大的個體差異。有些媽媽因爲別人家同齡的孩子能說好多單詞,自己的孩子單詞說得少,擔心是不是有問題。

“理解性語言”vs “表達性語言”

我們看孩子語言發展早和晚,不僅僅是以她/他說出來的清楚的單詞來衡量的。語言的發展,要綜合地看理解性語言(receptive language)和表達性語言(expressive language)這兩個過程的發展。

常常聽有些家長說:我家寶寶都這麼大了,怎麼還不說話呀?這裏,父母大多指的是表達性語言。 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說單詞、學句子等等。學習語言分兩個過程。一個是理解性語言,另一個纔是表達性語言。

比方說,我們去買冰激凌,對賣冰激淋的人說:我要一個草莓味的冰激凌。這裏,我們使用的是表達性語言。賣冰激凌的人給了你一個草莓味的冰激凌,說明她/他完全理解了你的話,這裏的過程是理解性語言。看孩子語言的發展,理解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這兩個過程要一起看。我們甚至可以說,理解性語言的發展要先於表達性語言的發展,因爲必須要理解,纔會表達。

理解性語言包括:孩子能夠理解的單詞的數量;孩子能否聽懂父母的指令(比如,把鞋子拿過來,或者,走到門口來);孩子能否聽懂問題(比如,你想喝水嗎?)孩子能夠理解的介詞的數量(比如,把積木放到桌子上面;或者,你的火車掉到沙發下面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數字等等)。

表達性語言包括:孩子能夠表達出來的詞彙量(比如:事物名稱等等);能否將單詞組合到一起,組成詞組或者句子;孩子能否提問;能否運用代名詞、介詞等等。

所以說,看孩子語言發展,要同時看這兩個過程。而通常父母的一個誤區是,忽視了理解性語言的發展。父母常常着急:我家寶寶怎麼還不說話啊?這裏,父母指的只是表達性語言的發展。我們要仔細觀察孩子,如果他對語言的理解與同齡人相當或超前於同齡人,那麼可以多等一段時間,從理解到表達有一段積累的時間,有可能再積累一段時間寶寶就開口了。所以,如果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沒有問題,父母多半就不用瞎擔心了。如果他真的不能理解語言,那爲了小心起見,最好去約專業人員評估一下。

怎麼陪孩子玩並教他說話?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幾個小辦法

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幾個小辦法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讓孩子更好地理解語言呢?通常有兩種對孩子做出語言輸入的方法:

1、直接的方法。問一個問題;或者,給孩子提一個要求並期待孩子做出迴應。比如,媽媽拿着一個蘋果,對孩子說:你是不是想吃蘋果啊?跟媽媽說你想吃蘋果;說蘋果;你喜不喜歡蘋果啊?

2、間接的方法。給事物/物品貼標籤,而且不需要孩子一定要說話。比如,媽媽拿着一個香蕉,說:香蕉;這是一個香蕉;媽媽剝香蕉皮。

顯而易見,第二種情形下,孩子的壓力會小一點,相對來說,更有利於孩子理解語言。就好比你把自己想象成在某個國家,不會說那種語言。你願意人家怎麼跟你說話呢?是不停地問你問題,要求你做出反應?還是用貼標籤的方式介紹你看到的東西?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看看這個媽媽是怎麼陪孩子玩並教他說話的。

孩子(2歲多)在推一個小車。

媽媽說:“這是什麼?這是車。叭叭!對了,你可以推這個車子。寶寶,你再拿一個別的車子,看看還有別的車子嗎?”

孩子還是拿着第一輛車,沒看其他車。

媽媽就說:“看,這是什麼?積木。我們來堆積木吧。”

孩子看着積木,媽媽在堆,不過孩子並沒有一起堆。

媽媽說:“這些積木都是什麼顏色啊?”媽媽說了一些顏色。孩子的興趣顯然沒在這裏。

他拿起另一輛車,媽媽說:“啊,一個賽車。還有別的什麼車啊?”孩子在玩這個賽車。

媽媽拿過來一個飛機:“看,一個飛機;這兒還有一個,這兩個飛機一樣嗎?”

這個媽媽想引導孩子開口說話,在孩子游戲過程中,提了很多的問題和要求,希望孩子做出反應。而且,很多次以自己的意願,想改變孩子的活動或注意力的方向。

這樣做,一是信息量太多,孩子會感覺無所適從;另外,媽媽太想試圖改變孩子活動和興趣的方向,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根本沒在那裏,說了也白說。

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的,不斷跟孩子提要求,而且期待孩子來模仿這些單詞,很多時候,不合適開始學說話的小寶寶。這個媽媽其實可以再淡定一些,少說,並且注意孩子關注的東西是什麼,根據孩子所關注的事物來說,會更好,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那麼,間接的方法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具體來介紹一下。

第一個是,平行講話。就是在孩子玩的時候,家長在一邊說出他在做什麼。注意用非常簡潔的句子。

比如,孩子推一個車,你可以說:寶寶(當然可以用他的名字),你在推車子。哦,你拿起一個蘋果。你按住這個蓋子。

注意事項:

1.如果你覺得句子太長,可以省略一部分單詞。像上面的例子裏,你可以省略“一個”,“這個”。對年紀越小的孩子,句子越簡潔爲好,主要強調名詞還有動詞。

2.在孩子玩的 30分鐘時間內,不必對他做的每一件事都進行描述,這樣的話,單詞句子太多。可以隔一件事情講一次;或者隔一段時間描述一次。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在旁邊很煩。

3.可以重複一些單詞。比如:你拿住蘋果,拿蘋果。孩子需要通過不停的重複來學習。

在整個過程中,不要給孩子壓力,你就是一個旁觀者,講述他所做的事情。不要覺得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你說的話孩子都聽進去了,他把你講的話和他做的事情聯繫起來,這就是在學習。

第二個,就是描述,介紹一樣東西,一種特性等等,描述孩子看到/聽到的東西。

比如,你和孩子在散步,你們看到一顆樹,你可以說:一棵樹;這是一棵樹;綠色的樹;或者小樹,等等。這個情景,如果你使用平行講話,你會說:你看到一棵樹。這是這兩者的區別。

使用這種方法,你要仔細觀察孩子表情和注意力在哪裏。比如,他拿起一個飛機,你說:這是飛機。但事實上孩子看着飛機的一個翅膀,並看了你一眼。你說:哦,飛機的翅膀壞了。所以你要密切關注他的注意力,讓他來引導整個過程。這種方法,也是讓孩子把語言和他所看到的東西在大腦裏有個連接。

最後一個,就是自言自語,這個方法就是爸爸媽媽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而孩子正在看着你做,那麼你就來描述自己所做的事情。

比如,下班回家後我不得不做飯或洗碗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然後描述我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媽媽在洗碗;媽媽在切菜,等等。讓孩子看清楚,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這個方法也是讓孩子熟悉、理解日常生活。也就是說,父母不要求孩子馬上“輸出”,這個時候就是讓他積累“輸入”。

很多父母認識上的誤區,就是非要求孩子說完整的單詞,纔算是學說話。這就是爲什麼我前面一直強調學習語言有兩個方面,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要先有輸入,纔會有輸出。

媽媽們不要着急,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反省一下自己平時是怎麼陪玩兒的。大家可以試一試平行講話和描述,和寶寶玩的時候,儘量把自己的語言放簡潔一點,不要一下子說很多。比如,和孩子玩積木,可以說:放上去,放上去;就這樣,可以重複上一兩個星期。不要試圖在一項遊戲中完成很多任務,比如,在玩積木的時候又介紹形狀,又介紹顏色,等等。這樣讓孩子覺得信息太多,不知道該注意哪個好了。

總之,父母經常和他們遊戲,經常跟他們講話,讀故事給他們聽,當他們有語言模仿的時候要積極地鼓勵,並用更好的方法與他們對話。不能只關注表達性語言而忽視了理解性語言,一個勁兒要求孩子講出來,讓他感到學習語言有很大的壓力。要牢記語言發展,是由理解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兩部分組成,缺一不可。

注:語言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領域,目前有很多理論,很多方向。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