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不要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些請不要再做!

不要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些請不要再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也要自尊心的,孩子也要面子的,父母做什麼也要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這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事,請不要再做了。

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自尊心會越來越強,如果遇到問題再像小時候那樣簡單地吼幾聲、打幾下、應付過去,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容易滋生出更多問題。所以,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重視起來,特別是下面這些事:

當衆打罵、羞辱孩子

前些天一則《兒子弄丟5塊錢地鐵票,媽媽急得動手》的新聞刷爆各大網絡平臺,據這位媽媽描述之所以在地鐵上對孩子大打出手是因爲孩子把車票弄丟了,而這5塊的車票錢對這個單親家庭來說非常重要。

很多網友評論打罵孩子事出有因,很理解這位承受着生活重壓的媽媽。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無論貧窮與否,生活多麼不容易,當衆打孩子這件事都是不對的。

不要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些請不要再做!

當衆打罵孩子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很多家長認爲這樣做可以改變孩子的行爲或者僅僅是出於情緒發泄,但卻認識不到打罵孩子造成的危害。在別人注目下被打罵,孩子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感覺低人一等,產生自卑心理,嚴重的還會留下心理陰影,做事畏手畏腳,悲觀厭世,與父母生成隔閡,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只打罵不教育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目標設置過高,忽略孩子的進步

爲孩子設置目標過高是很多家長的通病,比如:要求孩子在成績上樣樣爭第一;給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逼迫孩子掌握一種精湛的技藝,拿下相關獎項;孩子年齡尚小,領悟和控制能力有限,卻要孩子像成年人一樣懂事;要有出類拔萃的才能,爲家裏爭光等等。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心理壓力過大,做事小心謹慎,害怕達不到父母的預期,被戴上“沒出息”、“不爭氣”的帽子。

所以我們主張多爲孩子設置客觀、適度的目標,並且逐步去實現,爲孩子創造成功體驗,從而積累自信力和經驗。這也需要家長們調整好心態,不要對孩子提出一些過於苛刻、不切實際的要求。

拿孩子進行各種比較

“14樓的小白都會跑了,你看看咱家孩子走都走不穩,真是着急。”“樂樂又拿了第一名,同樣的老師,你怎麼就差這麼多呢?”“這次的演出佳佳表現也太好了吧,你再看看你!”“隔壁老張的孩子考上xx學校了,真有出息。”“你知道大海吧,現在年薪都xx了,你什麼時候能像人家一樣啊?”

似乎從出生開始我們身邊就存在着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無處不在,父母欣賞他們,不遺餘力地誇獎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到自家孩子。

然而這些話更像是一把無形利劍提醒着孩子方方面面不如別人。適當的鼓勵可以使孩子進步,但盲目的比較只會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貶低中自尊心受損。

嘲笑孩子

一週前,北大狀元王猛(化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聞廣泛傳播,在萬字長文中王猛提到一件事,小學時他因爲不會剝雞蛋,遭到同學的取笑,後來傳到家裏親戚耳裏,又一次遭到了親戚的取笑,然而家人卻不以爲然。在多年之後親戚依然拿這件事反覆嘲笑他,加上動手能力差在學習中出於被動地位,終於與家人怒目相對。

嘲笑對孩子的打擊真的有那麼大嗎?被嘲笑的孩子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遇到問題先覺得自己不行,無力與問題抗爭,還會形成扭曲的交流模式,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求。

當孩子面對嘲笑時父母不能選擇置之不理,而要耐心傾聽,讓孩子感覺到有心理依託,開導並鼓勵孩子嘗試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

強調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電影《奇蹟男孩》中的小男主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他喜歡帶着太空頭盔幻想太空夢,在奧吉10歲的時候媽媽決定送他去學校,這是比做20多次手術更恐怖的事,因爲不尋常的長相會嚇到小朋友,會讓他備受冷落,讓他成爲同學們取笑的對象。但是勇敢堅強的奧吉卻通過努力感染到了他人,融入到了校園生活中,創造了一個奇蹟。

豆瓣電影下最熱的一條評論說道:“在這樣的家庭中做一條狗都是幸福的。”是的,奧吉的奇蹟離不開父母愛的教育。

不要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些請不要再做! 第2張

在被同學挖苦後奧吉向家人發脾氣,責怪媽媽強迫他去上學纔會遭遇這些不開心的事情,媽媽告訴他:“你不醜,奧吉”奧吉哭着說:“因爲你是我媽媽,所以纔會這麼說。”媽媽堅定地回答道:“我是你媽媽,我的話才最重要,因爲我最瞭解你。”奧吉的媽媽通過這種方式讓奧吉擺脫了自卑,有了克服偏見的勇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不肯花時間去了解孩子、鼓勵孩子,還會將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無限放大、反覆強調,這無疑是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重重撒鹽,也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過於嚴厲

有一種嚴厲型父母認爲自己說的話就是真理,要求孩子對自己下達的命令嚴格執行,孩子做得稍不如意,就指責孩子,甚至對孩子進行嚴厲懲罰。

這很容易讓孩子感到沮喪,認爲父母不愛自己,自尊心受到踐踏,有些孩子還會“破罐破摔”,不良行爲變得更惡劣,甚至影響身心健康,走上歧途。

所以對於這種嚴厲的教養方式我們要持謹慎態度,要適時適度使用家長的權威,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