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寶愛哭鬧是想要什麼 認清孩子給的訊號

寶寶愛哭鬧是想要什麼 認清孩子給的訊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愛哭鬧是怎麼回事?孩子愛哭鬧的原因是什麼?寶媽該怎麼搞定孩子哭鬧的問題,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而言,爸媽的迴應很重要;錯誤的迴應會讓寶寶有挫敗感、加重負向情緒。迴應不及時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不自信、失去興趣。

案例

案例一:出生百天的安安剛吃飽、入睡,這時候親友來家裏做客,媽媽暗自慶幸來的正是時候,可以騰出手來招待客人。親朋好友特別疼孩子,就輪番抱着孩子;一會兒工夫,安安就開始哼哼唧唧,甚至別開臉,不理睬大人。大家在聊天、逗孩子,也沒有注意到安安的情緒,直到安安嚎啕大哭,媽媽才趕快接手抱着孩子,卻怎麼都無法安撫下來。

案例二:10個月的貝貝坐在餐椅上,抓着碗裏的小餅乾往地上丟,是不是擡起頭來看爸爸,笑的很開心。爸爸見狀,走過去說:“貝貝吃飽了,想玩了,對嗎?但不可以亂丟餅乾哦,來,丟這球。”

當爸爸抱起貝貝時,媽媽正巧從廚房出來,看到滿地的餅乾,大驚失色的說:“怎麼搞得,滿地都是!”貝貝看着媽媽、爸爸,很困惑。

案例三:2歲半的豆豆在客廳高興的玩着小汽車,媽媽沙發上看書,狀態極爲平和。突然,媽媽跳了起來“糟糕,姐姐要下課了;我們要出門接姐姐。”

豆豆楞了一下,隨機抗議“不要,我要玩小汽車!”

媽媽不理會豆豆的抗議,急着幫豆豆穿鞋;此時豆豆情緒失控大哭大叫、踢着小腿不讓穿鞋,“不要,我不要!”

着急的媽媽使出最後一招,抱着四肢劇烈舞動的豆豆,直接出了家門。

上述的例子,仔細想想,寶寶即使還不會說話,但已經會用許多方式來傳達情緒了;而且在大哭前都已經給了大人訊號;但父母沒有仔細觀察,依舊只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錯失了孩子給我們的行爲暗示。

案例一:當安安開始哼哼啊啊、把頭轉開時,媽媽如果留意到,即可適時介入化解問題,向大家說明後,將安安抱到房間。媽媽留意到寶寶對“過度刺激”傳達出的訊號,並介入處理,安安就不需要以嚎啕大哭來讓媽媽知道他要睡覺。

案例二:貝貝吃飽了,想要玩的訊號被爸爸發現了,此時爸爸引導他玩其他遊戲是對的,但卻碰巧被媽媽以滿地都是餅乾的“結果論”來回應,忽視了貝貝的訊號。

寶寶愛哭鬧是想要什麼 認清孩子給的訊號

案例三:豆豆媽如果提早觀察到孩子正完全沉醉在遊戲裏的情緒反應,並做好“冷卻”準備,“豆豆玩得好開心,再玩5分鐘,我們就先休息,接姐姐回來跟你一起玩。”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哭鬧場面了。

所以,不是孩子愛哭愛鬧,是你沒有認清孩子給的訊號,孩子哭鬧的背後其實是隱藏著許多沒有被瞭解的因素。

父母在觀察孩子這些訊號時應先有知識然後加上耐心,如此一來,只要稍加註意就可以成爲敏銳的父母,會更清楚孩子需要什麼?想要什麼?

1、留心辨識孩子的情緒訊號

0-1歲的情緒訊號

聲音:以哭聲爲主,但飢餓、尿溼、不舒服、睡不着......等,通常用嗯嗯唧唧、哭聲來表示。

語言:近1歲時,會有特定的“類語言”出來。

表情:挫折、厭煩、感興趣、好奇、快樂、悲傷、生氣等表情都有了,仔細分辨。

眼神:定睛表示好奇;轉頭別開眼神表示接觸,也許是過度刺激而需要休息。

姿勢:會靠近你或玩具,也會丟掉玩具,要人抱、拒絕別人靠近等。

1-2歲情緒訊號

聲音:哭聲、笑聲意義更清楚。

語言:語言發展神速,也許音不準但聽得懂許多單詞。

表情:比0-1歲表情豐富許多,複雜情緒如嫉妒、尷尬也有了,會看大人的表情做反應。

眼神:更多的眼神接觸,表示他感興趣或專注學習。

姿勢:會走、會跑,會用手指物體;也會牽手、搬動物品等。

其實多數爸媽都會注意到寶寶生理需求的訊號,例如飢餓、冷暖、生病、大便等等,卻比較容易忽視情緒層面的訊號,例如、太刺激了、厭煩了、太投入、很興奮、傷心、生氣等。這也許跟大人過於本位思考,對小孩的心理需求不以爲意所致,其實孩子很需要成人們的耐心、關心,並適時介入。

2、不要急着反射性介入,稍微晚個幾秒鐘

父母應經常提醒自己,多留意寶寶的情緒訊號,即使是哭聲,也有許多不同涵義。千萬不要一聽到哭聲,就反射性地衝過去,急着塞奶,把自己當成人肉奶嘴。

當嬰兒有動靜時,無論是哭泣或呻吟,稍稍觀察幾秒鐘再介入,以便觀察、瞭解、迴應,像是對寶寶說說話、輕輕撫摸他,試着分辨他的情緒訊號、需求;太吵?太冷?尿了?想要被抱?......

3、正確迴應

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而言,爸媽的迴應很重要;錯誤的迴應會讓寶寶有挫敗感、加重負向情緒。迴應不及時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不自信、失去興趣。因此要好好練習辨識孩子的情緒訊號。親子相處,只要用心觀察,一定能很快就知道寶寶的情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