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爲了孩子,快樂地離婚

爲了孩子,快樂地離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曉輝今年10歲,鬧了兩年離婚的爸爸媽媽終於分開了,曉輝跟着媽媽生活,日子還是一天天地過,但沒有爸爸的日子似乎變得有點不一樣,媽媽發現開朗的曉輝變得沉默寡言了。從不撒謊的曉輝開始說謊話,他竟然讓保姆冒充媽媽在自己的考試卷子上簽字。

一年後,媽媽交了一個男朋友,男友很討好曉輝,當媽媽不在時,男友和曉輝相處不錯,但只要媽媽回到家來,跟男友說話超過10分鐘,曉輝就會開始尖叫,一定要媽媽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爲了孩子,快樂地離婚

如今,離婚家庭越來越多,北京等大城市離婚率達以30%以上,這些家庭都面臨着一個嚴峻的考驗,即如何讓孩子的生活不偏離正常的軌道。

給孩子的最差禮物:

不快樂的離婚

心理學認爲,父母的婚姻關係和婚姻質量對孩子健康成長意義重大。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差禮物就是一個快樂的婚姻,如果不能,那麼就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的離婚,再差一點的禮物是不快樂的婚姻,而父母給孩子的最差禮物是不快樂的離婚。

在這種離婚中,父母經常大聲吵架、互相詆譭,甚至大動干戈、大打出手。孩子看到的是怨恨、恐怖和無助,曾經的至親反目成仇,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的是深深的傷痛和不安。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天, 對幼小的孩子而言,當父母離婚,天塌之時,他內心的恐慌和焦慮可想而知。

而父親或母親在離婚後,對對方的繼續攻擊和詆譭,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焦慮不安。

傾聽孩子的感受

面對父母離婚的事實,惶恐不安的孩子們,他們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呢?

很多孩子會將父母的離婚歸咎於自己不好,因爲他們經常會聽到父母的怒吼:要不是你,我根本不會跟你爸爸(或媽媽)結婚,你現在還這麼不聽!有這種想法的孩子通常會自我壓抑,時間長了還可能患上抑鬱症。

爸爸媽媽還會生活在一起的這是不相信現實、仍存有父母複合幻想的孩子心理::“爸爸媽媽沒有真正離婚,他們只是暫時分開,只要我聽話,他們就會重歸於好的。”這種孩子難以相信父母離婚的事實,只能通過逃避、否認來避免痛苦。

通常年齡小的孩子會在父母離婚的頭幾個月或一兩年內出現這樣的想法,但若父母離婚很久,孩子仍有這樣的想法,這些孩子往往難以順應生活的現實,不能夠繼續成長。一些孩子會用偷竊、逃學或生病等方式吸引已離婚的父母的關注。

媽媽很可憐,我恨爸爸和那個女人 這是打抱不平的孩子的心理:“爸爸太不負責任了,爲了那個女人,就把我們一家人都拋棄了。媽媽真可憐,我長大後一定不要當爸爸那樣的人,我甚至在心裏還有一些恨他。”這種孩子會一直帶着對爸爸的怨恨和對媽媽的憐憫長大,這種感受會驅動着他在自己未來的婚姻中產生某些方面的深遠影響。

讓孩子的“磁帶”

記錄友好和愛

瞭解並傾聽孩子的感受,並不意味着父母在面對無法生活下去的婚姻時要忍,相反,父母要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渴求的是什麼,父母要送給孩子什麼樣的禮物一一是快樂的婚姻、快樂的離婚,還是不快樂的婚姻、不快樂的離婚?

心理學家認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內心深處潛藏着一個“父母”,這個“父母”是他人格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部分忠實地記錄着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實際。教導以及其他言行。

對離婚家庭的孩子而言,如果爸爸媽媽給予他的是痛苦離婚的禮物,那麼伴隨着痛苦的爭吵、淚水、相互貶損和種種負面感受,都會被記錄到“父母”中,成爲孩子經驗記憶的一部分。在適當的時機,“父母”中的信息會如磁帶般重放出來--“婚姻很可怕”、“男人都不是好人”、“都是你的錯”、“被遺棄真的好可怕”。

而如果父母給予的是快樂的離婚,孩子記錄在“父母”中的信息是友好的協商、負責任的分開,以及爸爸媽媽給予的一如既往的愛。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父母”中的磁帶會重放這樣的信息給他:爸爸媽媽仍然愛你;爸爸媽媽感情受挫時,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你在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通過努力克服它們;等等。

可見,離婚對於孩子,並不完全意味着壞事,相反,快樂的離婚可以讓孩子學會負責任地分開和負責任地給予愛,並意識到分離不完全是壞事,這對孩子而言是寶貴的人生一課。

(責任編輯:周奕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