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嬰兒腸絞痛 寶寶哭鬧的元兇

嬰兒腸絞痛 寶寶哭鬧的元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一定有不少父母都碰過類似情形:出生三個月內的嬰幼兒,因不明原因不停大哭,怎麼哄都沒有用,經醫生診斷後才發現可能是嬰幼兒腸絞痛引起的症狀。其實,“嬰兒腸絞痛”並不一定代表寶寶出現腸絞痛症狀,有時就連專業的小兒科醫生也無法找出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但寶寶在哭的時候,雙腳會猛烈亂踢,且看起來腹部緊繃,所以就有人直接將此現象統稱爲“嬰兒腸絞痛”,並沿用到現在。雖然這個病症名稱並非完全正確,但寶寶的確也會因某些因素而出現腸絞痛症狀。本文將針對真正的“嬰兒腸絞痛”症狀進行詳細剖析。

何謂“嬰兒腸絞痛”

1954年,一名紐約市的兒科醫生Morris Wessel提出三個準則來定義嬰兒腸絞痛:“寶寶在一週內大哭三次以上,每次長達三小時,且持續三個星期。”嬰兒腸絞痛通常發生在出生一到兩個月內的新生兒身上,大約25%的寶寶曾發生此現象,一般三四個月大以後的嬰幼兒便較少出現此症狀。雖然國外爲此進行了許多相關研究,但始終找不到最關鍵的因素,所以早期有些父母與醫生都認爲,只要等待時間過去,症狀就會自然好轉。這就是爲何某些嬰幼兒健康守則會告訴父母“此時應抱着寶寶,適時安撫他,待寶寶獲得安全感之後,自然會停止哭泣。”不過,當寶寶大哭時,不見得只想撒嬌,病理引起的身體不適,也是造成新生兒哭不停的原因之一,且大多數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會深感焦慮。因此,爲了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到了2008年時,又有學者重新定義嬰兒腸絞痛的意義及建議處理方式:“寶寶在一週內大哭三次以上,每次長達三小時,且持續一週時,就必須請醫生介入觀察治療。”

嬰兒腸絞痛 寶寶哭鬧的元兇

引起嬰兒腸絞痛的可能因素

1.乳糖不耐症

造成嬰兒腸絞痛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遺傳自父母的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的起因爲消化系統內缺乏水解乳糖所需的乳糖酶,導致人體無法有效消化攝取的乳糖,一旦食用了含乳糖的母乳或相關食品,就會產生不良反應(例如腹脹、腹瀉等),也使寶寶的腸子蠕動異常,引起哭鬧不安。曾有研究顯示,亞洲地區約有七成的人口罹患乳糖不耐症,其中只有二成五的人會出現臨牀症狀,而發生嬰幼兒腸絞痛的個案當中,就有八成寶寶罹患乳糖不耐症。此外,針對某些因特殊原因而無法順利喝到母乳的腸絞痛寶寶,只要換成無乳糖配方的奶粉,將近一半的腸絞痛嬰幼兒能改善症狀。

2.母乳蛋白過敏

有些爸媽可能曾發現,寶寶平時只喝母乳,卻出現不明的血便。這種狀況爲“母乳寶寶過敏性直腸炎”。這是一種由母乳蛋白過敏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有0.5%~1%,起因可能是由於媽媽平日飲食中的蛋白質進入母乳後所導致。顧名思義,關鍵食物爲牛奶等易引發過敏的相關製品(因特殊原因而喝配方奶的寶寶也有同樣情況,比例可高達5%~25%)。這些寶寶平時不會出現其他症狀,但當喝下母乳(或配方奶)之後,便比較容易苦惱,且排泄次數增加,並出現血便或黏液便;症狀由輕到重也有不同表現。較輕微的症狀爲腸絞痛、腹脹及苦惱,較嚴重的表現則爲血便。爲改善此現象,哺乳媽媽可以進行適度飲食控制,方法爲每天攝取的奶製品或蛋白類飲品少於500ml,若媽媽本身對其他食物也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甲殼類(蝦、螃蟹、蛤蠣、牡蠣等)、花生、巧克力、芒果、草莓、獼猴桃等容易致敏的食材,都須減少食用量,但不應完全避免食用,以免營養攝取不均;經相關研究證實,有五成至八成的寶寶都能因此改善症狀。

3.孕婦生活環境與性格

此因素或許和嬰幼兒腸絞痛無直接關聯,但臨牀上曾有性格較焦慮的孕婦照了超聲波後,發現腹中胎兒經常哭泣,當寶寶出生後,便需要父母多花時間加以安撫。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媽媽的生活環境、家庭原因、情緒等會成爲嬰兒腸絞痛的關鍵因素之一,且媽媽如果經常散發緊張的情緒,可能也會影響寶寶,使寶寶的腸胃蠕動變慢,造成食物吸收不良。

此外,腸道的益菌多寡也會影響腸子發育,且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寶寶確診爲雙糖(乳糖及蔗糖)不耐症時,除了將飲食中的雙糖去除之外,同時也可搭配益生菌來改善雙糖酶活性,益生菌甚至還能加速牛奶蛋白過敏復原,所以也有醫生會建議家長可利用補充乳酸菌的方式,來緩解嬰兒腸絞痛的問題。

嬰兒腸絞痛 寶寶哭鬧的元兇 第2張

治療及預防

1.聽從醫囑給予用藥

若確診爲嬰兒腸絞痛,醫生就會爲寶寶開立藥方(視病情可分爲消腹脹與抗過敏藥物),若寶寶有腸子蠕動方面的問題,就會再額外追加預防腸痙攣的藥物,通常服用兩週至三個月不等,病情就會逐漸好轉,其中甚至有八成至九成的寶寶可在服藥過後兩三週時停藥,父母除了準時喂寶寶吃藥之外,也需聽從醫囑,改變自己與寶寶的飲食習慣。

雖然隨着月齡漸大,寶寶的消化功能便趨於成熟,嬰兒腸絞痛的症狀就會自然消失,但其中可能有一成左右的患者,過了三四個月大之後,仍會出現哭鬧、脹氣等症狀,此時醫生也會視情況調整藥物。在沒有醫生處方籤的狀況下,父母切記不可停藥或自行到藥店選購藥物,以免爲寶寶的身體帶來更大負擔。

2.平時可按摩寶寶腹部

按摩有助於平衡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並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對於身體的修復能力、免疫力與腦部皮質活動都有正面效益。此外,按摩寶寶的腹部,還能改善脹氣及便祕等問題,進而促進消化代謝,對出現腸絞痛症狀的寶寶而言,將帶來正面幫助。在按摩腹部時,爸媽可以用手掌貼合寶寶的肚子,輕輕以順時鐘方向畫圈,按摩過程中可以和寶寶說話,安撫他的情緒。

不過,寶寶剛出生時,關節與肌肉組織都尚未發展完全,身體較無支撐力,所以建議爸爸媽媽儘量等寶寶一個月大之後再爲他按摩。按摩時,力度必須掌握“輕、慢、柔”三個要素,並搭配適量按摩油,纔不會摩擦到寶寶的肌膚,但按摩油須避免使用石油或礦物提煉出的物質,應以植物油爲佳。

3.嬰幼兒腸絞痛與偏頭痛有關?

2013年4月,《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某篇研究發現,6〜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偏頭痛,似乎和嬰兒時期的嬰幼兒腸絞痛有所關聯;其中,有五成至八成的個案在小時候曾發生過嬰幼兒腸絞痛,所以學者推論嬰幼兒腸絞痛可能是偏頭痛的前驅症狀。雖然原因尚未明確,但或許是因爲這些孩子的腸胃道不具有足夠的益生菌,進而刺激到腦部,纔會導致往後經常出現偏頭痛症狀。此外,2012年9月發表在《神經學雜誌》(Neurology)的某篇研究也顯示,比起正常媽媽,偏頭痛媽媽生出的小孩,也較容易出現腸絞痛症狀。擁有這種體質的寶寶,起初在子宮內接收的環境爲安靜、溫暖與昏暗,在毫無預警的狀況下,一出生後就立刻被迫接受充滿光線、嘈雜與冰冷的環境,他們可能也會因此過度敏感,才比一般的孩子更愛哭鬧。

不過,有偏頭痛困擾的媽媽不必太憂心,畢竟嬰幼兒腸絞痛僅能算是一種症狀,並非正式的疾病,對孩子的身體來說,不會造成太大負面影響。如果真的很擔心寶寶的健康狀況,只要發現寶寶有任何不對勁,一定要請專業的兒科醫生爲寶寶親自評估是否有疾病方面的問題,若順利排除所有疾病因素,接下來就有賴於爸爸媽媽的陪伴,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