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夫妻生活中爭對錯好嗎

夫妻生活中爭對錯好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妻感情結婚前結婚後爲何差距那麼大?夫妻感情走下坡路是什麼原因?當相互理解、解決問題等溝通的初衷被指責和抱怨屏蔽時,說話也就變成了一種暴力。把對話的關注點轉向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纔是使溝通成爲可能的第一步。

夫妻感情結婚前結婚後爲何差距那麼大?夫妻感情走下坡路是什麼原因?當相互理解、解決問題等溝通的初衷被指責和抱怨屏蔽時,說話也就變成了一種暴力。把對話的關注點轉向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纔是使溝通成爲可能的第一步。

相信我遇到的情況,大多數有了孩子的家庭都在經歷,那就是和老公無法正常地溝通。無論是生活瑣事,還是孩子的養育問題,一說就爭執起來,可當着孩子、老人的面也不能大吵,最後的結果就是誰也不理誰好幾天。

其實很多事不是明擺着的嗎?誰說得對就聽誰的,誰錯了就認錯,怎麼就這麼難呢!尤其是很多時候分明是老公做得不好,結果我還沒說幾句,他比我還生氣!

專家點評如果你們夫妻倆都受夠了“溝”而不“通”的痛苦,那就改變一下說話方式吧!

溝通的初衷哪裏去了?

首先,請留意觀察你們的爭吵或爭辯的過程,甚至可以錄下音來,在彼此不生氣的時候一起聽一聽。

這個時候,你們會發現,儘管每次爭辯的內容不同,但方式相似——雙方都在引經據典地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這些爭辯中,反問句陡增,雙方疲於防禦,卻又不自覺地把各種指責脫口而出。而且,內容早已從“當下”引起你們爭辯的事情上溜走,滑向了“過去”和“未來”。最終,當雙方終止對話時,都已在相互指責中傷身、傷心了,而當初彼此溝通的初衷:相互理解、達成共識、解決困難,似乎也早已跑得不見影蹤。

夫妻生活中爭對錯好嗎

舉個例子。有一天,丈夫很晚纔回到家。一進門,就聽到妻子抱怨:“你怎麼纔回來呀!一天到晚都看不到你的人影,孩子都快不認識你了。家裏都是我一個人幹這幹那,這個家都快變成單親家庭啦!”在外奔波一天的丈夫正疲憊不堪,聽到妻子的話會感到非常委屈。於是他馬上反擊:“我是回家晚了點,但我至少一加完班馬上就回家了!好幾個同事拉我去酒吧放鬆一下我都沒去。不就是想趕緊回家看看孩子嗎?再說,我在家的時候,做家務上我也沒少賣力呀!”妻子聽到丈夫的“詭辯”更加生氣:“這麼說,你回來晚還有理了?”

很多夫妻就是這樣開始了無休止的爭辯。想尋求一個所謂的結果:你是錯的、壞的;我是對的、好的。目前的痛苦沒有得到解決,又製造了新的痛苦。

一步步來練習非暴力溝通

現在,如果你們願意,可以嘗試一下非暴力溝通:把對話的關注點轉向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丈夫在聽到妻子的抱怨時,可以把這些刺耳的話當作是一種邀請。這是妻子在請求你聆聽、理解自己。所以,丈夫可以先深呼吸幾次,讓自己被激怒的心稍微平靜下來,再把聆聽的重點放在妻子抱怨背後的感受和需要上。妻子此時的感受可能是疲勞、失望、孤單、擔心、委屈……這些感受的背後,還藏着很多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比如團聚的需要、支持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親密的需要、肯定的需要……

丈夫可以試着半開玩笑地說:“你一個人帶着孩子一天真是很累,你好像也覺得很孤單吧?是不是就盼着我趕緊回來陪陪你啊?!要不是等着急了,你纔不捨得罵我呢,對不對?”

這樣的表達,丈夫沒有用對錯、好壞的標準來評判妻子,而且,親暱、關心的姿態就已經撲滅了妻子隨時準備升級的怒火。妻子感到丈夫正在努力地理解自己,特別是聽到“好像”“對不對”等不那麼肯定的語氣時,更容易讓妻子感受到這是丈夫在尊重、接受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火上澆油。當人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時,就容易放下防禦,軟化下來,願意聆聽對方的感受與需要。一旦聆聽,一旦沒有防禦心,兩個人的心也就聯結起來了。

當妻子聽到丈夫對自己的責備和抱怨是如此的迴應時,也會願意進一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再繼續責備和抱怨了,甚至會對自己剛纔的態度有點懊悔,過一會兒以端出點好吃的或者削個水果給丈夫來變相表達一下自己的歉意。這個時候,丈夫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了,而且邀請妻子商討兼顧滿足雙方需要的解決辦法。溝通,在此時纔算真正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通過友善對話和協商,滿足彼此的需要。

比如丈夫可以說:“你整天這麼累,我真應該多陪陪你、幫幫你,不過,這段時間工作實在太忙,我每天都疲於應付,累得回家什麼都不想幹,什麼也不想說。但其實心裏真的是想多幫你乾點活,陪孩子玩玩。我們一起想想辦法,看看怎麼安排才能度過這段日子吧!如果每天都不開心,這日子就過得沒滋味了。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友善讓合作成爲可能

這樣的對話,是丈夫在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在邀請妻子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沒有逃脫責任的意思,更沒有責備。而且,他是很自然地把溝通的重點轉向如何兼顧兩個人的需要,而不是隻重視自己一方的需要。相信妻子聽到這番話,更容易理解丈夫的感受,並願意接受邀請,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

想有效溝通,就首先要傳遞出“每個人的需要都同等重要”的信號。重視每個人的需要,溝通就會變得友善,合作才能成爲可能。當夫妻倆都能感到對方在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時,就一定會找到很多兼顧雙方需要的辦法!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