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做一個沒修養的女人,也挺好!

做一個沒修養的女人,也挺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修養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不是讓你去討好別人,而是要讓自己過得更好,不傷人害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裏平和自在。

修養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不是讓你去討好別人,而是要讓自己過得更好,不傷人害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裏平和自在。

女人,你什麼時候丟掉了自己?

曾看過一個短視頻,主角是一個日本女人,視頻到底在講什麼,已經記不清,但有三個情節卻印象深刻。

第一個情節:

女人早上六點就起牀在廚房忙碌。讀高中的女兒的早餐已經備好擺在餐桌上;

帶走的午飯正在準備。

這時候女兒起牀,對媽媽咆哮:“你在幹嘛?爲什麼不叫我起牀?都是你!要遲到了!”

女人同樣以咆哮回敬:“你搞清楚!老孃叫了你100遍,是你自己賴着不起來的,好麼?老孃六點就起牀給你做早餐,你吼什麼吼!”

做一個沒修養的女人,也挺好!

第二個情節:

女兒已經摔門而去,女人繼續在廚房忙碌。

家裏的座機電話鈴響了,光着膀子斜躺在沙發上看報紙的老公喊了一嗓子:“電話,接電話!”

老公走到陽臺上,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發現洗衣機出了故障,他又喊了一嗓子:“喂!洗衣機不轉了!”

老公把腦袋探進廚房,大概是要看什麼時候有飯吃,竈上煮的湯正在往外冒,他再次扯開嗓子大喊:“趕緊!湯出來了!”

女人同樣以大嗓門回敬:“我是你的妻子,不是你的女僕!叫什麼叫,喊什麼喊!不知道伸手幫忙嗎?”

第三個情節:

晚上下班回來的女人又第一時間扎進廚房,做了女兒最愛吃的大蝦。但是直到半夜12點,女兒纔回家。

女人站起來很急切地說:“趕緊!今天吃蝦!”

女兒冷冷一句:“我吃過了。”頭也不回地進了自己的房間,“嘭”一聲關了門。

女人在門外發飆:“你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半夜三更纔回家!不回家吃飯,你不曉得提前說一聲啊!害我弄那麼多,等那麼久!”

畫面一轉,原來這三個情節都只有一半是真的,女兒和老公說的話、做的事都是的。

而女人理直氣壯地回敬,都是她自己的內心戲。

真實的情況是:

早上面對女兒的責難,她連小聲的辯解都沒有,而是像乞求一樣勸女兒多吃點早餐再出門。

上午面對丈夫命令,她手忙腳亂地接電話、檢查洗衣機、端湯鍋,連難看的臉色、憤怒的眼神都沒有。

晚上面對女兒的冷漠,她只是嘆了口氣,默默收拾了鍋碗瓢盆。

這樣的情節,是不是特別熟悉?生爲一個女人,剛生下來的那一刻就被這個世界賦予了溫柔、包容、善解人意的期待。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又扮演了越來越多的角色:女兒、妻子、母親……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討好父母、討好丈夫、討好子女……我們唯獨忘了討好自己。

做一個沒修養的女人,也挺好! 第2張

日子一定要這樣過?

老話說“生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誰還沒個情緒呢?然而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時,是狠一點大聲宣泄出來,還是忍一忍息事寧人?

大部分時間,大部分女人都像前面提到的日本女人:心裏想狠一點,但實際行動卻選擇了忍一忍。

我有一個閨蜜,從小學習成績不錯,人也長得漂亮,用很俗氣的眼光來評價,就是條件很好,應該能找個好人家。一直以來,追求她的人確實也不少。只是因爲她還有兩個哥哥,家裏經濟不寬裕,父母就想先娶兒媳婦兒,她的婚事則被一再耽擱。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眼看過了大家眼中的適婚年齡,又過了適孕年齡,就匆匆忙忙找了個人,草草嫁了。嫁的人其他方面還算好,就是“君子遠庖廚”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嚴重,進了家門,臭架子擺得跟皇帝老子一樣。經常橫七豎八往沙發上一趟,吆五喝六地下達各種指令:

“媳婦兒,給我倒杯水來!”

“媳婦兒,削個蘋果給我!”

“媳婦兒,地怎麼這麼髒?”

“媳婦兒,我的襪子怎麼還沒洗?”

我閨蜜自己也要上班,同樣早出晚歸。白天累一天,晚上回家第一時間往廚房跑。她在竈臺邊忙得暈頭轉向,老公拿雙筷子坐餐桌旁邊等。炒好一盤菜,老公就自顧自地吃起來。等閨蜜把菜炒完,老公已經差不多酒足飯飽,桌上只剩殘湯剩飯。如果有菜不合口味,老公還要嚴厲批評。

雖然閨蜜時常覺得委屈,但也只和我們私下抱怨,從來不對自己的老公表達這種情緒。我們勸她別慣壞了老公,不說自己要被寵成公主、女王,但也不能把他慣成大爺吧。

她總是說:“唉,算了。他其實對我挺好的,就是有些大男子主義。說了也只會吵架。還不如就這樣過個太平日子。”

很多女人之總是一忍再忍,就是因爲總有那麼些不成文,沒有道理的經驗告訴她們:忍一忍風平浪靜,日子總得過下去。

我就不明白了,如果非得要有人忍一忍日子才能過下去,憑什麼就不能是男人?用一句老套的話說,大清早亡了。居然還有這種大男子主義的人能討到老婆,真是大自然進化的失敗。

修養,是女人的枷鎖

這個閨蜜不僅自己信奉這一套經驗,還用她來勸說別人。

我們有個朋友在婚姻中也遇到了些問題,不過她的麻煩主要是婆媳關係。閨蜜就用這一套理論去勸她:

“你就忍一忍吧,好好過日子,比什麼都重要。”

“你別太任性了。你現在和以前不同,你是妻子,是兒媳婦兒,還是一個母親,不能像以前一樣任意妄爲。你要爲他們着想。忍忍吧。”

“你總是得理不讓人,讓別人怎麼看你呢?人總要學會成熟,這是修養。”

搞得這個朋友覺得她根本沒辦法理解自己的委屈和感受,差點兒就和她絕交。

是的。我們總是覺得自己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這種修養敦促我們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好兒媳婦兒。但這種修養就是沒有說讓你做一個更好的自己。與其說這是修養,我覺得更像是一種對自己的忽略、麻痹、敷衍,是自我催眠。

爲自己懦弱找的藉口。得理還必須讓人,沒理的倒應該理直氣壯,這是什麼道理?這種沒底線的討好別人、委屈自己的修養,就像是枷鎖,牢牢地束縛着女人。很多女人的一生,就毀在這種修養上。

做一個沒修養的女人,也挺好! 第3張

只有好人才會得抑鬱症

她叫風瓊,出生在一個特別重男輕女的家庭。剛開始日子過得馬馬虎虎,但等她兩個弟弟出生以後,就基本成了家裏可有可無的一個人。

六歲那年,有對夫婦沒有子女,父母讓她認了乾爹乾媽。從此就差不多跟着乾爹乾媽生活。雖然乾爹乾媽對她比親生父母要好。但和原來在親身父母身邊一樣,她從來沒找到過家的感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她習慣了滿臉堆笑,有委屈往肚子裏吞。

中專畢業,到一個小公司上班;

面對陌生人,她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句話說錯了,一件事做不對讓別人不高興;

她本來內向,但總勉強自己在大家面前裝得活潑開朗,說一些並不好笑的笑話,顯得略微尷尬和突兀;

她本來已經和朋友約好週末要出去玩,但同事來找她頂替加班,她毫不猶豫地接受;

別人欺負她,自己本來滿腹委屈,但她還要裝出傻傻的笑容,顯得寬容又大方。

時間久了,她壓在心裏的委屈越來越多,越來越重,重得讓她喘不過氣來。

終於有一天,她崩潰了,在自己的出租屋裏吃下了一把安眠藥。她在遺書中寫到:“我走了,離開了這個本來不屬於我的世界。其實,我的世界裏,也只有別人,沒有我。”

可惜,她在生命的最後也沒有想起來要爲自己而活,依然在討好別人:“對不起大家,我的父母,乾爹乾媽,關心我的朋友和同事們,希望我的選擇沒有給你們帶來困擾。”

不習慣表達自己情緒的人,會將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積壓在自己的心裏,獨自一人默默承受。她們會被別人貼上一個標籤:好人。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標籤裏誇獎的成分並不多,甚至帶有一絲的憐憫。要不然很多戀人分手的時候,總不忘安慰別人“你是個好人”呢?

久而久之,她們會變得不堪重負,然後崩潰,甚至做出極端的選擇,釀成悲劇。

做一個沒修養的女人,也挺好! 第4張

“你爲什麼不早說?”

隔壁的羅阿姨不到60歲,剛退休幾年。

她這一輩子過得像很多文學作品裏偉大的母親、偉大的妻子、偉大的女兒的合體。從小溫順、聽話,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

就連嫁人,也是完全遵照父母的意思。嫁人後,又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像大爺一樣服侍老公,像少爺一樣伺候兒子,像主子一樣侍奉公婆。

可惜,剛退休不久,就檢查出了癌症。躺在病牀上,她終於可以休息了。她沒有恐懼,沒有遺憾,只有解脫。

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裏,她訴說自己這一生的委屈。丈夫、兒子聽完之後,幾度哽咽。但是他們說出了意思同樣的一句話:“你爲什麼不早說呢?”

羅阿姨的一生就這樣走過了。一輩子的委屈和犧牲,換來了這樣一句話。是啊!你爲什麼不早說呢?

很多時候,你忍受着百般的委屈,做出了偉大的犧牲,但你感動了自己,別人未必能夠感知。一味的犧牲和付出,別人會當成一種習慣,把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你自己的存在感就會越來越低。

老妓從良總是比貞女改嫁容易

有句話說“貞女失節不如老妓從良”。這句話沒有道理,卻是現實,是人性的真實寫照,更是悲哀。

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但是如果你一直是個佛,一旦拿起屠刀,就要下地獄。可能是因爲大家對好人的期望值比對壞人要高吧。

所以,好人做一輩子的好事,做一件壞事,就成了壞人被人攻擊謾罵;壞人做了一輩子壞事,做一件好人,就會讓所有人感動得一塌糊塗。

一味討好別人,失去自我的人,容易給別人形成這種過高的期望值。當有一天你回過頭來發現自己的生活一團糟,想擁有自己的生活的時候,立馬就會引起反彈。

別人會指指點點:“沒想到,她平時裝得人五人六的,原來是這樣一個人。”

別人會像智者一樣感慨:“唉,真是日久見人心啊!”

別人會像衛道夫一樣罵你:“XXX婊!”

如果你從來沒有表達過自己的情緒,別人會自覺以爲你是個沒情緒的人。然後欺負你,壓榨你,還不允許你反抗,那樣他們會覺得你是個叛徒。

除非,從一開始,你就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也會習慣。

做一個沒修養的女人,也挺好! 第5張

愛自己,從好好表達情緒開始

回到開篇說到的那個短片。她所想象的,也是我們想象的,是想做而沒做到的。她所做的,也是我們經常選擇的。

但是,這個問題真的無解嗎?

並不是。

我們必須要學會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咆哮、歇斯底里、爭吵,除了委屈、忍氣吞聲、懦弱。還有第三種選擇——好好表達你的情緒。

這是我們愛自己,尊重自己的開始。

要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從兩方面入手:

認知自己的情緒。

學會把自己剝離出來,站在一旁,像個旁觀者一樣,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審視和分析。比如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怎麼了?你爲什麼這樣?

只要確定自己不是無理取鬧,就完全可以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這並不是讓你做一個刺蝟,逮誰都扎;也不是讓你做個火藥桶,一點就着。而是在冷靜分析之後,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不僅不會讓別人反感,還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接納自己,明確自己的界限

很多人選擇了隱忍,其實是出於一片好心。她們愛自己的丈夫、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子女。很有可能,他們也愛着你。

但是,愛一旦沒有邊界,就會成爲一種侵犯,一種傷害。而且是內傷,不容易痊癒。

每個人畢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不能去侵犯別人的領地,別人也不能侵佔你的空間,就算“我是爲了你好”也不行。這時候,你就要明確自己的邊界:私人領地,非請莫入。

這不是讓你封閉,而是成爲一個獨立、完整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