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眼裏的道德觀

孩子眼裏的道德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孩子們知道打人、說謊和偷竊都是錯誤的行爲,但是有時他們仍然會情不自禁、或者在情急之下做出這樣的行爲。這是爲什麼?你該怎麼辦?

孩子眼裏的道德觀

切莫勾搭上毒奶瓶 ·牛!BB虎年討紅包穿衣指南 ·虎年瘋狂降!寶寶輔食推薦 ·虧本賣!明治送百元睡袋 ·推薦:養虎寶寶,喝好羊奶 ·生命陽光,買三送一大血拼
孩子眼裏的道德觀 第2張

1段嬰兒奶粉調查 ·大驚喜!買安滿即送玩具車 ·爆笑!史上腦殘育兒法 ·雅培奶粉已N次有毒 ·性價比絕殺!BB紙尿褲優惠


  雖然孩子們知道打人、說謊和偷竊都是錯誤的行爲,但是有時他們仍然會情不自禁、或者在情急之下做出這樣的行爲。這是爲什麼?你該怎麼辦?

4歲的婷婷在旁人眼中總是一個很乖巧的女孩。而在她家裏的一次生日聚會上,卻發生了一件大家沒有想到的事。媽媽回憶說:“我把剛買回來的生日蛋糕放在餐桌上就去準備飯菜了。客人還沒有來,我就發現蛋糕上的奶油少了一小塊兒。這時候,婷婷告訴我:‘媽媽,我剛纔去客廳看書了,小熊跑過來碰它了。’小熊是我家一隻小貓的名字,確實有偷嘴的毛病。,所以我就相信我女兒所說的話了。但是,一小時過後,婷婷走到我身邊,有點猶豫也有點膽怯地告訴我小熊沒有碰蛋糕,她承認是自己偷吃了一口。然後問我:‘媽媽,你會生我的氣嗎?’雖然我當時並不生氣,但是她卻因爲這點小事而說謊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同樣令你料想不到的行爲,而且這些行爲恰恰是完全違揹你平時的教誨的。就像有的動畫片裏描繪的那樣,左邊一隻天使,右邊一個惡魔,是它們時刻在控制着小主人公的行爲。

3、4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觀初步形成的階段。這個時候是父母使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打下堅實基礎、樹立正確道德觀的大好時機。

3、4歲的孩子好像也是在被天使和惡魔交替控制着。一方面,他們對是否遵守了規則、待遇是否公平這些事情非常在意,而且認爲好人必定戰勝壞人。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卻會耍賴,也會順手牽羊、拿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者動手打他的朋友。

其實這是因爲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道德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在明確的是非觀念形成之前,他們常常會混淆正確與錯誤的概念。

簡單地說,道德觀的形成,就是指孩子有能力把父母言傳身教的準則自我吸收和消化了。當孩子的道德觀正處於形成階段的時候,他需要動用他日益增長的智力、交往能力和感知能力來吸收和消化父母的教誨。這個時候是父母使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打下堅實基礎、樹立正確道德觀的大好時機。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爲什麼有一些行爲是錯誤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通過換位思考的方法對錯誤行爲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在孩子們能夠靠正確的道德觀引導自己行爲之前,他們還是要依賴於父母和老師的不斷提醒,還需要父母和老師時常在他們耳邊告誡什麼是正確的行爲。在3、4歲孩子的眼裏,權威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說這是對的或者那是錯的,那麼他們的想法就是“好吧,肯定就是這樣了”。不過,父母應該知道,你的孩子接受你的說教並不僅僅是因爲他把你看作權威,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他愛你,他想和你一樣。

孩子們的道德觀是與成人完全不同的。

孩子們評判是非對錯的標準有時與成年人完全不一樣。所以,父母們需要關注3、4歲孩子的特性,才能理解他們的行爲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第一、 孩子們開始靠自我的判斷而形成自己的道德觀了。他們把事情簡單地看成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想法直接並具體化。比如說,他們常常認爲結果比動機更重要。一位瑞士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先給孩子們講述一個關於2個小孩的故事,然後問他們兩個孩子當中誰的行爲更不好。故事大致的情節是這樣:一個孩子爲了給媽媽一個驚喜,就主動幫媽媽把洗乾淨的器皿放進廚櫃裏,結果摔碎了4個杯子。另外一個孩子呢,爲了爬到高處,拿媽媽不讓他吃的那些糖果,一不小心把一個杯子碰在地上,摔碎了。測試的結果是,孩子們把注意力都放在摔碎杯子的數量上,而不是那兩個孩子的動機上。所以,他們大都認爲摔碎4個杯子的那個孩子做得更差,恰恰與成年人看重動機的觀點完全相反。

第二、3、4歲的孩子自我創造出這樣一個“理論”:因爲是他們想要的,所以是正確的。生活中,父母總是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非常喜歡贏,爲了能贏常常把遊戲規則拋在腦後。因爲他們的思維方式是“我想贏,所以我爲了贏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同樣,3、4歲的孩子還常常堅信“我腦子裏想到的就是真實的”。這就是孩子們拿走不屬於他東西的原因了。當他想要那個不屬於他的東西的時候,那種渴望的強烈足以使他認爲這就是他的了,所以拿走它也沒什麼不對的地方,反而順理成章。

第三、即便3、4歲的孩子知道自己違反了某些準則,他們也不會乖乖承認的,多數孩子會爲了表明自己是個好孩子而說謊。最近牛津大學的學者們做了一項研究:要求3歲的孩子們在研究員離開的時候不能觸摸放在那兒的玩具。結果發現有一半的孩子觸摸了那個玩具,其中80%的孩子還否認他們碰過玩具。由此看見,孩子們也害怕自己的不良行爲被父母捉個正着。

第四、有時候,挫敗感也是孩子們不良行爲的罪魁禍首。當孩子有挫敗感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已經忘記所有的規矩和準則了。即使多數孩子知道打人、偷竊或者違背父母的教導是不對的,但他們還是不能控制自己內心本能的衝動,做出一些錯事來。當他在晚飯前不能抵制住薯片的誘惑的時候,當他嫉妒朋友的新玩具的時候,或者當失敗給他帶來憤怒的時候,他往往在行動之前根本就不經過大腦思考了,所有的行爲準則已經完全不存在了。只有事後回想起他行爲舉止的時候,他纔可能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好的指導方法是讓孩子建立正確的道德觀的關鍵。

無論怎樣,孩子做了錯事之後,父母教導他的方法最爲關鍵,可以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是否會重蹈覆轍。父母最好首先重申對他行爲的要求,然後向他解釋清楚他的行爲所造成的後果。假如你的孩子踢人了,你就要告訴他:“踢人的行爲是我絕對不能允許的。踢你的朋友,會使他受傷的,會很疼。”另外,父母還可以想辦法喚起孩子的公平意識和對他人的憐憫之心,通過這個辦法來教導他。如果孩子強行搶走了小朋友手中的小卡車,就告訴他:“你的朋友非常傷心。因爲該輪到他玩了,你卻把它拿走了。”父母的這番話能夠使孩子意識到他的行爲對其他人有什麼樣的影響。當然,如果父母能夠事先提醒孩子應該注意他的哪些行爲,對孩子來說,就更容易做到了。比如,在你帶着孩子到幽雅的餐廳用餐之前,你最好先提醒他,在室內說話的聲音應該放低一些,既不會打攪別人,自己也能聽得見。到了餐廳,即便孩子偶爾忘記了,一個簡單的提醒,他也能馬上改正過來了。

孩子做了錯事需要父母及時指出和教導,那孩子做了好事呢?父母可不要忘記表揚喲。一旦孩子表現良好,比如對人友善,做事正直、樂於與他人分享等等,父母就要及時指出和誇獎。即便孩子做了錯事,如果他事後勇於承認了,父母也應該先謝謝他向你說了實話,然後再向他講明爲什麼這樣的行爲是錯的。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刻不要忘了言傳身教,不能放過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誨。當你帶着孩子在超市買完東西結帳的時候,收銀員無意中多找給你錢了。一旦你發現,無論多少,都應該讓孩子親眼看見你把錢退還回去了。因爲孩子更注重父母所做的,而不是他們所說的。父母簡單的一個動作,在孩子的腦海裏卻印象深刻。所以,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比任何說教都更有效。也許下次你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反而會提醒你什麼樣的行爲是正確的了。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