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加拿大:保護幼兒的隱私

加拿大:保護幼兒的隱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隱私”,人們總覺得是成人的事,與孩子、特別是幼兒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卻認爲,其實幼兒也有隱私,成人社會理應作出尊重和保護—

加拿大:保護幼兒的隱私

某些“丟人的毛病”

幼兒往往對諸如尿牀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爲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爲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於疾病的康復。即便疾病已痊癒,當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曾經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於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被體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爲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儘管是“明擺”着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獨處的小天地

幼兒們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並將其視爲自家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裏“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保存的“私房錢”

儘管幼兒並不愛錢,也不懂得理財,但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保存的“私房錢”做“結算”,甚至佔爲己有,孩子會感到自己的隱私沒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值得警惕的是,以開玩笑、惡作劇或強迫命令等方式來揭孩子的“隱私”,可能會讓他心理上感到受了更大的傷害,儘管對大人而言有時完全是出於無意,也可能從來就沒有認識到這些“小事”竟然也會是孩子的“隱私”。如,以嘲笑的口吻說一個3歲的小男孩有了一個“女朋友”可能會使其羞愧難當;強迫孩子在別人面前解開褲子,展示屁股上因頑皮而落下的一塊傷疤也會使他無地自容。

孩子們的“隱私”之所以得不到大人們的尊重,一是大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也會有自己的“隱私”,二是大人們心中的“隱私”和孩子心中的“隱私”大相徑庭,換句話說就是成人和孩子對“隱私”的“劃分”可能大有出入,三是孩子在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時,往往更多地表現爲無助的沉默,不像成人那樣,會“憤”起反抗。

加拿大人普遍認爲,尊重和保護幼兒的“隱私”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須經過大腦“過濾”,切莫在信口開河中無意間就“揭”了孩子的“隱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進而對他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