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寶貝總想爭第一,是好?是壞?

寶貝總想爭第一,是好?是壞?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貝貝2歲半了,什麼事都喜歡別人順着自己,他一唱歌就自誇,還等着爸媽鼓掌叫好。

寶貝總想爭第一,是好?是壞?


  他到親子班參加活動,也總喜歡爭第一,聽不得人家說他一個“不”字,大人越說他好,他就越表現得好,如果說他不好就不高興。兒子總這麼要強,長大了會不會受不了挫折,經受不住生活的風風雨雨呢?貝貝媽覺得很困惑,很想知道該如何對待這樣的寶貝?

專家分析:

生活中,像貝貝媽這樣對寶貝表現出的強烈自我意識感到困惑不安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家長們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寶貝在家裏,家長總是順着寶貝愛聽的話來說,寶貝聽慣了,好勝心日益膨脹。一旦到了一個大環境中,發現有比自己更強的小夥伴,得不了第一時,寶貝就受不了,心理顯得敏感脆弱。爲了防微杜漸,對寶貝過強的自我意識進行合理疏導,還是很有必要的。

對家長的貼心建議

1、恰當肯定寶貝的進步及上進態度,不斷增強寶貝的信心,樹立寶貝信心。

首先,儘管家長們對寶貝的爭強好勝的心理有着普遍的擔憂,但是寶貝希望爭取活動第一名的積極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對於寶貝來說,家長永遠是他的第一個支持者。

家長可以告訴寶貝:“無論你能否在活動中得到第一,我們都很高興你的參與。”正是有了家長的肯定,寶貝才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肯去模仿和學習。因此,在寶貝練習生活自理、語言表達、藝術表現、體育技能時,家長應該持肯定和欣賞的態度,發現寶貝每一天的進步,肯定寶貝積極上進的態度,不斷增強寶貝的信心。

2、讓寶貝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斷增長,心理獲得安全感。

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經常給寶貝制訂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使寶貝感覺到自己通過努力就能夠做到一些事情。如果目標制定得太高,寶貝總達不到,心理就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對勝利的渴望就變得更加急切,從而產生急功近利的態度和行爲。

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家長都給予寶貝肯定和讚揚,讓寶貝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斷增長,心理獲得充分的安全感,這樣對待外界的評價則會比較泰然。

3、讓寶貝做主,併爲寶貝提供必要的用具和耐心的指導。

生活中,常常看到寶貝想嘗試很多新鮮事物,家長可以持開放一些的態度,儘可能爲寶貝提供探索嘗試的機會。寶貝在兩三歲時自我意識漸漸增強,很多事情都想親手去碰碰,很多生活用具都喜歡來擺弄,很多活動都想模仿。

那麼,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貝,只要他願意參與,願意嘗試,願意來做事情,家長都可以讓寶貝做主,併爲寶貝提供必要的用具和耐心的指導,讓生活在成人世界的寶貝有一方自己的樂土。當寶貝看到自己也一天天熟悉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用具並能熟練操作時,對自己的信心就進一步增強了,離他想得到的第一名距離也更近一些了。

4、應給寶貝樹立的觀念是隻要努力,你就能做得更好。

現在,很多家長對是否要給寶貝樹立“你是最棒的”這種觀念持懷疑態度。事實上,世界上也少有絕頂聰明或稟賦獨特的天才,如果盲目樹立“你是最棒的”這樣的誇張觀念,容易讓寶貝感到沮喪。

對於絕大多數寶貝來說,家長應該給寶貝樹立的觀念是:“只要努力,你就能做得更好。”尤其對於年齡更大一些的寶貝來說,動手能力隨着肌肉發育成熟,手眼協調性的增強而不斷增強。很多事情在寶貝的主觀努力下,才能做得更好一些,這時候,家長就可以鼓勵寶貝做高質量的工作。這樣的標準符合社會對成人的要求,那麼同樣,對於寶貝來說,也是值得他爲之努力的方向——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所以,寶貝總想爭第一併不是壞事,只要寶貝知道他努力做了,就有更好的結果,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更沒有誰能夠輕易否定她的進步。日常生活中注意樹立寶貝的責任心,讓寶貝學會自己吃飯、喝水、疊手帕、收拾玩具等日常事務,盡到寶貝自己的那份責任,內在的滿足感,就能讓寶貝明白自己本來就是第一名了。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