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不是故意的,何必動怒

孩子不是故意的,何必動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壞東西、損壞東西的事情非常常見。對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破壞,孩子也非常後悔和難過,甚至感到恐懼。

孩子不是故意的,何必動怒

這時,父母應該包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批評和指責。批評和指責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感情的疏遠。以後再發生這種事情,他們可能會故意隱瞞父母,從而使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

關心孩子,應該對孩子不小心的過失行爲給予包容。這樣不僅可以安慰孩子的心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這件事情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而一味地訓斥和打罵,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卻淡忘了事件本身。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爲好意而不小心給父母造成傷害,這時候,父母的包容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要做到在包容中教育孩子,真正讓孩子吸取教訓。

當孩子本意正確、方式錯誤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的本意給予賞識,然後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裏,並教給他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受到父母賞識、包容和教育的孩子,會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議,時刻記住自己的過失,並在以後逐步改進或改正。

當孩子不小心損壞了家裏的物品或傢俱,父母不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給他們包容和安慰。告訴他們:“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後注意點哦!”

當孩子出於好意卻做了壞事,造成比較大的損失時,應該告訴孩子:“謝謝你的好意,但是你的方法錯了,結果讓父母非常傷腦筋,以後應該這樣……”下面來一塊分享下面這個故事。

有位叫大衛·柯珀菲爾的醫學科學家,當記者問他爲什麼比一般人更有創造力時,他回答,這與他兩歲時發生的一件小事有關。

有一次他嘗試着從冰箱裏拿出一瓶牛奶,因瓶子很滑,他一失手,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並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或懲罰他,她說:“哇,你製造的混亂可真棒!我還沒見過這麼大的奶水坑。牛奶反正已不能喝了,在父母們清理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他的確這麼做了。幾分鐘後,他的母親說:“你知道,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還得把它清理乾淨,你想這樣做嗎?父母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隻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了海綿,於是他們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之後,他母親又說:“如何用兩隻小手拿大牛奶瓶,你已經做了一個失敗的實驗。來,讓父母們把瓶子裝滿水,看看怎樣才能拿得動它。”小男孩很快就學會了,用雙手抓住瓶頸,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這位科學家在那一刻懂得了過失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因此不需要害怕過失的道理。

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機。因爲,內疚和不安使孩子急於求助,在這樣的時刻,他們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銘心。此時,父母應保持冷靜,既不要簡單粗暴地訓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應當講清道理,指出彌補過失的方法,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從過失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孩子的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斷減少過失的過程。善待孩子的過失,其實也就是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使其避免再犯同類的過失或錯誤。作爲父母,無論孩子所犯的過失是大是小,都應該努力以心平氣和的心境來對待;暴怒對待孩子,不但於事無補,傷害了孩子,還會掩蓋了過失的本質,可能會讓孩子一錯再錯。

其實,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紅皁白地批評、責罵、懲罰,不但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相反會使孩子形成膽怯、退縮或者是叛逆、攻擊等不良心理。所以,包容孩子的過失,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過失,纔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大部分父母也想包容孩子的過失,但有時就是控制不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那麼,你不妨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體諒孩子的過失

在生活中,有時父母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失,更何況是不諳世事的孩子。因此,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要學會制怒,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把它看作是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分析過失所在,並指出改正的辦法。如果父母能包容孩子的過失,那麼孩子也會學會包容他人,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品質啊。如果對孩子暴打一頓,也不可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有可能讓孩子從父母那裏學會了用“武力”解決問題。

2)區別對待孩子的過失

孩子的過失分爲偶然性過失和主觀性過失。偶然性過失,一般是由於孩子無心或無意間所犯的過失,如上面提到的小女孩不小心打翻了豆漿。對待這類過失,父母要原諒孩子,並幫着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主觀性過失,主要是指孩子由於故意或判斷過失造成的過失。孩子犯這類過失的主要原因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不知道這種行爲是過失的。對待這類過失,父母一定要嚴肅認真,給孩子講清楚過失所在以及危害,並要督促孩子改正。

3)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有的父母性子特別急,當孩子犯錯時,不給孩子解釋的時間和機會,先打罵一頓再說。其實父母的這種做法是很自私的,打罵孩子僅僅是爲了發泄自己的怒氣,緩解自己的情緒,絲毫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時孩子犯錯並不是出於本意,而是想幫助父母做點事,只是由於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不夠才犯錯的。比如有個小女孩本想幫父母洗碗,卻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父母不聽孩子解釋而打了孩子,其結果是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以後孩子再也不會幫父母幹活了。

4)教孩子學會自我教育

有時孩子無意犯了錯,還沒等父母批評教育,自己已經開始後悔、反思並自我教育了。因此,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原因並加以改正,這樣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改正過失的自覺性也會更高,以後就會少犯或不犯同類的錯。

總之,孩子的心異常嬌嫩,像一株剛露頭的嫩芽,一朵初綻放的花蕾,要求父母加倍的呵護。父母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浪子回頭金不換,有錯能改就是好人……

尤其當面臨的是不懂事的孩子,只要父母們用一顆博愛寬恕的心去包容他們的過失,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正確的引導他們的人生方向,那麼他們就會踏入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上來。也許父母在他迷途往返的時候對他指點迷津的話語,會像冬日的炭火一樣溫暖他的一生,會像嗡鳴的警鐘一樣激盪在他的心頭。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