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職業規劃,爲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職業規劃,爲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懂職業規劃嗎?爲什麼職業規劃要從娃娃抓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其實就是一次次職業規劃的小小“預演”,你發現了嗎?

前不久,有個朋友帶着她讀高三的孩子來找我,讓我幫孩子參謀參謀高考志願怎麼填,選哪個大學、選什麼專業比較好。我跟孩子聊了會,發現他在學校的各科成績都不錯,於是我問了他幾個問題,你對什麼最感興趣?有什麼業餘愛好?你覺得自己最擅長做什麼?孩子支支吾吾,一問三不知。

孩子媽媽着急了趕緊說“你別問他了,我們就是不知道纔來找你幫忙出主意的,你幫着分析分析,看他將來適合幹什麼。”我心想這孩子真是典型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

職業規劃,爲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其實現在像這樣的孩子有很多,但問題並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已經中學生了,對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完全是蒙的,而家長也根本不瞭解自己的孩子,覺得只要讀好書考高分,就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將來就有前途……

所以又出現了很多人上了大學之後,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畢業之後不喜歡自己工作,但他們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像這樣的孩子在大學裏能學到什麼呢?像這樣的人走進職場,在工作上能取得的成就恐怕很有限。

大家還記得前不久網絡上熱炒的“高曉鬆怒懟清華學霸”嗎?樑植是清華博士在校生、也是清華風雲人物,在各種電視節目和清華校園裏都有出色的表現。擁有法律本科、金融碩士、新聞傳播博士三項清華學歷的樑同學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該去做什麼工作。

樑植在節目現場向評委請教,當場遭到清華學長高曉鬆的駁斥:“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問自己能爲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卻問我們該找什麼工作,你覺得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堂堂名校的學霸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這是誰的錯呢?再看看現在很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爲什麼糾結、迷茫、痛苦,爲什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學校、家庭都沒有這樣的意識:從小培養孩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對未來的人生規劃。孩子們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優勢所在,也就沒有職業認知和喜好,所以註定會迷茫。這樣的學霸們,即使上了名校,又能對社會、對國家有什麼樣的貢獻呢?

經常聽到有人問小孩子,你長大了要幹什麼啊?還記得我們小時候也都寫過諸如《我的理想》這樣的文章,小孩子們都說着千篇一律的話:“我長大後要當一名醫生”,“我長大後想當科學家”,“我長大後想當明星”,“我長大後要做老師”……

這些看似是理想,但更多的只是孩子們受大人影響喊的一個口號,而不是孩子內心真正的企盼,許多孩子並沒有自己真正的理想。其實,這對孩子將來的職業選擇和發展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

職業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規劃”,簡單地說,就是對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工作,以及整個人生歷程進行規劃。生涯規劃貫穿人的一生,不只是發生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不同,而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職業規劃需要從娃娃抓起。

職業規劃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明確自己的角色,知道我是誰?2.明確自己的目標,瞭解自己的夢想是什麼?3.明確自己的行動,我該如何實現夢想?

如果沒有職業規劃意識會怎麼樣?

做事總是被動接受,沒有學習主動性和熱情。很多家長都有體會,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孩子三分鐘熱度,過一段時間就不想去上課了,最後還得被催着、哄着才勉強去上課,效果根本不好,最後孩子也是沒有學會,孩子的興趣反倒成了家長的負擔。

不能自己面對困難,對自己負責。做任何事,都有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這個困難有可能是事情本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果沒有規劃,當事情一團糟的時候,孩子就很難區分是任務本身太難還是自己不擅長、不喜歡做這件事情造成的結果,容易導致自信心受挫。

職業規劃如何從娃娃做起呢?對於家長來說,就是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關鍵事件,利用各種機會來讓孩子瞭解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優勢是什麼,以及做什麼事情有價值。

接下來,我們就以“果果買羽毛球拍”這件事爲例,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對孩子進行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

果果想學打羽毛球,於是果媽帶果果去體育用品商店去買球拍。通過買球拍,果媽悄無聲息的對果果實施了一次職業規劃的教育。

1 讓孩子瞭解現實與理想有差距

果媽帶果果去買羽毛球拍,果媽在一旁休息,果果自己去挑選。果果發現除了現成的球拍之外,還有自己穿線的球拍,好奇的果果就想自己試一下,果媽沒有阻止果果,只是問他穿線需要哪些素質,果果總結出需要細心、耐心、責任心等等。

果媽再次問果果“你覺得你能做嗎”,目的是讓果果明確自己的決心,果果信誓旦旦說可以做,但果果只穿了一會兒線就不想再穿了。

這就是理想和現實出現差距了,原來想象穿線的時候,覺得很容易,認爲自己能做到。現實情況是,穿線需要手眼協調、時間長了也沒意思,果果穿了一會兒就放棄了。

讓孩子瞭解理想和現實有差距是讓孩子學習規劃的第一步,做之前想得越全面,規劃越詳細,就能知道自己不足在哪裏,學習和做決定的時候就更加慎重,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不好高騖遠,更能切合實際去實施。

2 讓孩子明白喜歡做和擅長做的區別

在職業必備素質和職業必備技能方面,讓孩子明白喜歡做和擅長做的區別。

當果果不願意穿線了,果媽也不勉強他繼續做,但是果媽的提問,讓果果瞭解自己喜歡做和自己擅長做是有區別的。

在給羽毛球穿線這件事上,果果會做了就不想再做了,他覺得沒意思,而且發現沒有當初想象的那麼容易。但是,如果是不得不做的話,自己還是可以堅持的。在這裏,果果對自己的認知還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能做什麼,和喜歡做什麼。

3 學會觀察,瞭解不同職業

日常生活中,孩子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職業的人,家長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孩子全面觀察不同職業的人需要做什麼。

比如小朋友生病了去醫院,可以觀察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小時候我們也曾夢想做個售貨員,可以天天有零食吃,卻忽略了售貨員需要長時間看店、需要應對各種類型的顧客等現實。家長也可以用角色扮演、辯論等方法,教孩子進行職業探索。

4 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在挑選羽毛球的過程中,果果疑惑羽毛球的價格爲什麼不一樣,在果媽的引導下,果果自己去觀察,結果發現了產地、材質等因素都會影響價格。

到底怎麼選?果媽把選擇權交給了果果,讓果果自己來做決定。果果沒有盲目買貴的或便宜的,也沒有直接聽從店員意見,而是堅持自己的主意,幾種都試一試,最終獨立做出了選擇,能獨立做選擇正是自我認知比較明確和成熟的標誌。

果果買球拍和羽毛球的整個過程,正是一次職業規劃的小小“預演”。果果自己選購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他可以從中體驗到到成就感和掌控感。

這種積累的過程能夠教會孩子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整體的認識和把控,這樣在將來面對中高考、面對學校的選擇、面對專業的選擇,甚至人生重大轉折的時候,才能順利過渡,不至於迷茫、不知所措。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