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學習英語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孩子學習英語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孩子學好英語,學習好英語的好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大部分人學習方法搞錯了,所以學習沒有能很好的得到提升。

專家指出,正確的語言學習方法極其重要,一定要在孩子開始學的時候就使用正確的方法,否則,方法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是終身都無法修復的。

目前我們身處的時代,大多數家長都極其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但是關於英語究竟應該怎樣學,卻存在着很多誤區。

一方面我們都知道自己英語學得不好,方法不對,一方面又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重複着自己錯誤的理念和方法;同時,我們自以爲更先進的那些理念、學習方法,可能也只是我們的某種直覺,與語言學習的規律大相徑庭。

我們現在就來梳理一下有哪些常見的英語學習誤區。

誤區一:早“說”多“說”

就能避免啞巴英語

學不好英語,那是因爲沒有語言環境,沒有機會“說”英語,如果有機會到國外生活,天天說,天天用,英語肯定就好了。

這是我們想當然的一種想法吧?所以即使我們現在沒有條件,也會在孩子學英語的時候,想方設法給他找個英語外教,最好一對一,讓孩子早點開口說英語。千萬不要像我們一樣學了一輩子,還是“啞巴英語”。

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可以看語言學家關注的一個案例。

這是一個日本青年畫家名叫Wes,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移民到美國夏威夷,在當地有Native Speaker的室友,而且他性格外向,一到夏威夷就和當地人一起生活、工作,用英語交流。

可是5年過去了,他的英語用得很自如,英語水平卻依然很低,錯誤百出。語言學家Schimidt對他的英語水平進行評估後認爲,“跟5年前相比,幾乎完全沒有提高”!

這是爲什麼呢?

語言學家認爲,在一個人外語能力還很低的時候,過早地、積極地在自然外語環境中跟當地人交流,反而會扼殺語言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沉默期”,會在某個時期就把自己的外語固化在一個特定的水平層面,很難再提高。

因爲一個人在外語水平還很低的時候,爲了交流,會用簡單的、錯誤百出的、東拼西湊出來的低水平的“自創語”進行交流。自創語可能對交流很管用,使用者就會更加依賴和不斷使用,從而使得錯誤固化,外語水平難以再有進步。這就是外語學習中的石化現象。

所以結論一:改變啞巴英語,出路並不在“說”。

孩子學習英語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誤區二:錯誤可以靠老師糾正

讓孩子跟着老外或老師學英語,如果孩子說錯了,老師可以給予及時糾正啊!

可怕的是,研究表明,石化現象一旦形成,教學和糾錯都難以給予糾正。而且“老師糾正錯誤”的做法,對改正語言中的錯誤,幾乎不起任何作用!

因爲外語中的錯誤產生,不是“使用”時出的錯誤,而是“儲存”時的錯誤。語言是思維的反射。

比如,中國學生he、she不分,其實不用糾正,有時自己說出口就發現錯了,但下次還錯。這不是因爲外語使用不熟練,而是因爲,漢語第三人稱的發音是不分性別的,這是漢語思維方式造成的。

所以改變“說”外語出錯的有效方式,並不是有人在你“說”的時候給你糾正,而是在你“輸入”的時候,就要有正確的輸入和儲存,並形成對應的英語思維。

如果外語是按知識去學習或者記憶的,使用時需要翻譯,就會受母語思維影響而出錯。只有你頭腦中將男人或女人的形象,直接與he或者she的發音掛鉤,把he、she變成英文思維,才能減少犯錯。

所以結論二:英語“輸出”時的錯誤,要靠改變“輸入”來解決。

誤區三:學英語必須

背單詞學語法、勤學苦練

很多家長認爲:跟老外學口語不管用,那是因爲孩子英語水平太低,詞彙量太小,語法太差,學英語還是躲不開背單詞,背句型,學語法。熟能生巧,也離不開勤奮刻苦。

有一次小丸子拿回家一張英語試卷,72分,全部都是單詞聽寫,有簡單的pen,paper,還有12個月份的拼寫。我也不淡定了,語重心長地跟孩子說:“這個沒辦法,學英語必須過單詞關,你就多背背單詞吧。“

但我自己還是犯嘀咕,12個月份的英語單詞,我小時候背過無數遍,現在也不見得能寫對幾個。她又要來走我的老路了嗎?可不記單詞又怎麼學英語呢?

可語言學家告訴我們,語言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知識。如果我們把語言當成知識去背誦和記憶,這些知識是儲存在我們大腦的“陳述記憶區”的,而不是“程序記憶區”,是無法形成自動的內化的能力的,也無法做到自動使用。

就好像方向盤、油門、剎車,你都認識吧,還懂得汽車發動的原理,可是光知道這些,你也不會開車一樣。

所謂通過努力“記住”知識來學習語言,記憶過程符合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記憶—遺忘—再記憶,所以我們單詞背得那麼苦。

而如果是掌握了語言的能力,就像你學會開車的技能一樣,就很難再忘記了。

語言能力屬於一種程序記憶,當我們開口說話時,需要使用詞彙、組織語法、糾正發音這些“應用能力”,如果我們的程序記憶區空空如也,我們邊說邊向“陳述記憶區”求救,必然會說得磕絆、錯誤百出。

大家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背單詞、背句型的方法就管用,現在各種翻譯軟件都內置了幾十萬單詞和上百萬現成的句子。但爲什麼軟件並不好用?不但錯誤百出,還常常鬧笑話?

所以結論三:英語是一種能力,不是知識,死記硬背、勤學苦練沒什麼用。

誤區四

學英語當然要朗朗而讀

不背單詞,那朗讀總是好的吧?每天晨讀半小時,讀讀英語美文、哪怕兒歌總可以吧?

大聲朗讀學習的效果如何?一邊學,一邊聽自己的聲音可以加深印象?直覺聽起來不錯,但專家研究表明,朗讀的學習效果非常差,因爲大腦這時的注意力放在了朗讀這項“任務”上,朗讀者基本上是忽略所朗讀內容的含義的,大腦只是在執行單一的將字形轉化爲語音的處理工作。大聲朗讀式的學習方法,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就受到西方教育專家的集體批判。

即使是不出聲的閱讀,在學語言的早期也沒有什麼意義。世界著名語言教育專家皮姆斯勒博士(Dr. Pimsleur)是這樣描述文字閱讀的:閱讀是“用聲音規律對文字進行解碼,而該語言的聲音在閱讀開始前就應該已經掌握了。”

也就是說,掌握閱讀某種語言的前提,是必須先能說一個語言。

所以想想我們之前,一手課本一手字典,一個個單詞去拼讀,不認識的再標上音標。這樣的學習過程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違反了語言的學習規律。

著名語言學家弗朗索瓦·古恩曾經痛心疾首地說:錯誤的發音和口音都來源於先學拼寫和閱讀!語言學習,使用的主要感官應該是“耳朵”,而學校都在使用“眼睛”,都搞錯了!我祈禱你們勇敢地放棄閱讀,先讓你們的耳朵發揮能力!

所以結論四:閱讀和朗讀,對早期的語言學習無益。

誤區五:磨耳朵一定能提高

孩子英語聽力水平

“說”不行,“讀”也不對,“寫”就更不是初學者能掌握得了的,那看來只有大量“聽”英語是可行的方案。所以近年來出了個新詞“磨耳朵”。

不管孩子懂不懂,家裏恨不得全天候播放着英語兒歌、有聲書、動畫片,希望通過這種“薰陶”,給孩子磨出一雙神奇的英文耳朵。

可惜耳朵不是剪刀,不是靠磨就能既快又光的。如果不顧孩子理解水平盲目地“磨耳朵”,就違背了“可理解性輸入”的原則,不理解的輸入等同於噪音。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給零基礎的我們聽阿拉伯語的廣播,天天聽,聽十年也學不會阿拉伯語,也不可能其義自見。

所以結論五:盲目的“磨耳朵”的聽力訓練,無效。

如果你也曾踩入上述五大英語學習的誤區,那麼恭喜你,你和90%的中國英語學習者是同步的。這也是爲什麼強調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

學習英語第一步

大膽放棄讀寫,做一個文盲

如果將孩子的英語學習分爲啓蒙、提高、增長、高級四個階段,在前三個階段,最重要的都是聽力練習。

甚至在前兩個階段,孩子都應該遵循多聽、少說、不讀寫的原則。這兩階段,唯一不同在於第一階段着重聽語音聽單詞,第二階段開始聽結構、聽語法。

語言的能力本質是“思維聲音的交流”,學習英語最關鍵的是學習這種語言的聲音符號。

先完全放棄文字,只學英語的聲音,學習負擔會大幅減小,學習速度快,效率高,而且能將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聲音上,真正按照學習語言應該的自然順序去掌握英語,建立英語思維。

如何建立英語思維?

我們前面說了,建立英語思維,主要就是建立英語聲音思維。對於聽到的語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對這種語言聲音在大腦中的存儲,對聽到的內容的還原和猜測的能力。

在啓蒙階段,家長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聽英語的環境,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着手,建立英語語音和實物圖像或動作之間的關係,建立英語思維。

藉助實物、圖像和動作,是建立英語思維的最佳途徑。

家裏的廚房、臥室、浴室,這麼多物品都是生活常用的基礎名詞,可以給孩子講每個物品的英語名字,儘量用英語指稱家裏的物品,這樣就能在孩子頭腦中建立這些實物的英語發音印象,以後聽到這些單詞時,反應會迅速而自然,不必再經過中文翻譯和思索了。

但千萬不要使用給物品貼上“英文名字”的辦法,否則建立的就是實物含義和英文字母組合的聯繫。

動詞就要用到T.P.R 的方法,也就是“全身肢體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這對幼兒英語教學特別有效。比如,家長一邊說“jump”,一邊做“跳”的動作,一邊說“touch your nose”, 一邊摸孩子的鼻子。

家庭學英語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隨時利用身邊的場景,你正在做的動作,給孩子大量可理解的聽力輸入,孩子很快能掌握基本的生活用語和指令。這也正是我們強調的,營造“二語習得”環境。

到了提高階段,主要任務仍然是通過聽力學習,建立頭腦中的英語思維。學習的關鍵仍然是提供適當的“可理解性輸入”,這種輸入可以來自老師、家長,也可以是來自網絡的多媒體教程。

但這一階段和啓蒙階段相比,對輸入和輸出的過程控制十分重要,因爲這個階段通過聽力練習,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正確使用英語的語法形式。

所以對於教程的選擇要求非常高,應該符合學習的規律。比如,有時態序列體系,一次只學習一種時態,而且通過具體運用,而非抽象總結,來培養和訓練語言的直覺。

第一、第二階段應該嚴格執行“多聽少說不讀寫”的原則,千萬不要逼孩子開口說英語,跟外教對話,也不要讀課文、背單詞,一定要對沉默期有耐心。

外語“說”的能力,要比“聽”的能力來的慢得多,而且它是自然而來的。過早的開口說外語,反而會孩子深受其害。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