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太內向靦腆了,怎麼辦?

孩子太內向靦腆了,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多的場合,你幾乎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屬於外向奔放型,哪些屬於內向安靜型。那麼孩子內向靦腆還寡言,該怎麼辦?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喜歡活躍外向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在陌生場合落落大方、侃侃而談,Hold住場面。

那麼,活躍外向的對立面,安靜內向的孩子,在公衆場合總是毫無存在感,是不是就要給他們冠以“性格孤僻、不善言談、人際交往能力差”的標籤,認爲大概將來也會比較沒出息呢?

孩子太內向靦腆了,怎麼辦?

內向是種性格特徵,不是性格缺陷

爲什麼家長對“內向”的偏見這麼深呢?因爲“外向”的好處太顯而易見啦!sunny曾經遇到過一個5、6歲的小男孩,主動跟sunny攀談,給我展示他的變形機器人。看到年紀比他小的帥帥,就拿出一輛小汽車給他玩兒,並且補充道:變形機器人你不會玩兒,小汽車適合你。拿到玩具的帥帥別提有多開心了,一個勁的“小哥哥、小哥哥”的叫,直到現在,還常常嘟囔要找這個“小哥哥”玩兒呢。

外向,簡直就是“人格魅力”的代名詞,這麼小小的人兒,就無懼向陌生人展現自己(玩具),還順帶輕鬆粉了一個小迷弟。sunny暗自驚歎,這娃長大了不能小覷,必有一番大作爲。再看自己懵懵懂懂的小P孩兒,居然也爲他有了隱約的焦慮。

看吧,sunny也和許多寶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開朗外向”的特質。

孩子太內向靦腆了,怎麼辦? 第2張

接受孩子的性格,而不是改變它

有些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內向的人,他們會覺得有點遺憾,甚至過分焦慮,想要試圖改變孩子的這種性格特點。於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就會經常看到逼迫孩子打招呼的,或者孩子在公衆場合表現得緊張和退縮的時候就大聲呵斥的……這些都是父母不接受孩子的特質,在用行動告訴孩子“我們不喜歡這樣大的你”,“我們對你的愛是有條件的”。

這對孩子來講,太殘忍了。孩子會想,自己的表現爲什麼會讓父母不開心呢?是不是按照爸爸媽媽的要求“熱情打招呼”,或是“踊躍表演”,就能讓他們喜歡自己呢?

我們成年人去做違背本意的事,尚且覺得亞歷山大,更何況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恐怕留給他們的,只能是無盡的恐懼和無能爲力的孤獨。

笑話!你5歲時能和外國友人談笑風生?

有一次sunny在餐廳吃飯,隔壁桌的媽媽在一個勁攛掇自己的女兒,一個看起來也就5、6歲的小女孩:那邊坐着一桌外國人,你不是學了一年英語了嘛,去和他們打聲招呼吧,鍛鍊鍛鍊口語。

小女孩非常不情願,卻還沒到能懟回去的年紀,只能沉默不語,搖頭不肯。她媽媽就一聲聲挖苦她:哎呀,你真是膽小鬼呀,你的好朋友肯定有膽量去的啦……說的小女孩都快哭了。

sunny在一旁聽的真的很氣,恨不得衝上去幫小女孩狠狠懟她媽媽:你行你上啊,不行別BB。先不說打擾別人吃飯練習口語是怎麼個腦回路,就說讓這麼小的孩子去跟外國人沒話找話,好像你5歲時就能和外國友人談笑風生似的。你這麼能,咋不上天呢!

孩子太內向靦腆了,怎麼辦? 第3張

拜託!家長的焦慮,不要轉嫁給無辜的孩子

上面的例子就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孩子因爲太小而無法表達內心的感受,甚至只會全盤接受父母的負面評價。這樣的孩子,你又如何讓他/她變得自信、陽光?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父母糾正其性格,被同伴嘲笑或者排斥,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痛恨自己爲何是這樣的人。

這種自卑會給他內心造成很多衝突,這些衝突會引發心理障礙,比如會引起社交恐懼症、焦慮症等。真到了這樣的地步,你不僅沒有收穫一個外向開朗的孩子,還會失去一個原本正常的孩子。

孩子太內向靦腆了,怎麼辦? 第4張

其實外向、內向無所謂好壞對錯,更決定不了未來的成功與失敗。反倒是由父母對內向孩子的“貼標籤”和“強迫改正”行爲,纔會毀了孩子的自信和平靜。

擔憂和焦慮完全沒必要,只管放心大膽給他們更多“獨處”的空間吧,讓他們在探索內心世界中獲得能量,那纔是他們最需要的!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