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及早培養孩子做事的自主性

如何及早培養孩子做事的自主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自主意識該如何樹立?如何培養孩子做事的自主性?培養自主意識有什麼方法?下面來看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6個方法。

孩子具有“自主性”的好處

在談及具體的培養方法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具有自主性,對寶寶的發展會有哪些好處:

1、看待事情有自己的考量,能夠獨立判斷問題、自由地表達意志,並自主尋求解決辦法。

2、自我意識更強,更能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能夠成長爲自信、自尊、自愛、自立的人。

3、具有更強的自控能力、責任感和上進心。

孩子自主意識的發展

孩子出生後的18個月~3歲,是他們自主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孩子會逐漸感覺到自己和其他人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自主意識剛覺醒的他們,會開始想要掙脫大人對自己生活的“全盤掌控”,所以這時候他們偏執地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關門開門、自己穿襪子拿鞋子……即使父母會好意勸阻或幫助他們,孩子也還是會因爲父母破壞了自己原本的“行事軌跡”而拒絕父母的建議和幫助,甚至索性耍起脾氣來,連原本要做的事情也不想做、不讓做了。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這個階段,請一定要加倍耐心地與他溝通,通過多種途徑(看書、網上查詢資料、借鑑別人的帶娃經驗等等)多多瞭解孩子此時的心理、生理特點,細心呵護他正在生長的“自主意識”,爲孩子成人後仍能保有良好的自主性打下基礎。

培養自主意識的方法

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從小事開始,逐漸給予孩子自己做選擇、自己想辦法的權利。不要怕孩子會做出錯誤的決斷,父母能在孩子做出錯誤決斷後,耐心地給予正確的分析和指導,並要求他們承擔自己所做選擇所帶來的責任,更能幫助孩子快速成長起來,長大後也就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

孩子說“不”時,不要反應過激

很多孩子在自主意識發展階段,會常常對父母的要求或建議說“不”,這就讓很多父母認爲“孩子太不聽話,總與我對着幹”。其實當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同時,也會帶來自己的“第一逆反期”: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也爲了表達自己的想法,他不會再對父母的意見唯命是從。

如何及早培養孩子做事的自主性

父母這時不必因孩子不聽話而苦惱或動怒,而是改變下自己的說話技巧,換個讓孩子“無法說‘不’”的溝通方式與孩子對話。比如父母想問孩子:“要不要吃點蔬菜呀?很有營養哦!”就可以說成“這個青菜和這豆子都很好吃,你要吃哪個?” 面對孩子時,父母不要總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太過嚴肅地處理問題,轉個彎兒動動腦筋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孩子比想象中更好溝通。

激發孩子做事的慾望

多多留意孩子平時的興趣愛好或渴望,以此爲“誘餌”,鼓勵、激發孩子認真做事的慾望,讓孩子有足夠的動力和明確的目標做好事情。

讓孩子自行安排活動

不少家長以爲,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父母完全規劃好孩子每天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聽孩子的想法,也不讓孩子試着自行安排,只讓孩子做個“執行者”,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很難培養出來了。

讓孩子自行尋找問題的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大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簡單又省事。但經常這樣做,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正確做法是:當孩子有問題時,父母可以給出答案的線索,再鼓勵孩子根據線索自己尋找答案。這樣幾次後,孩子就能逐漸學會遇事時先主動思考怎麼解決問題,而不是依賴他人。

保護孩子獨一無二的特性

在家內向溫順的孩子,可能在外還有開朗大膽的一面;平時嬌氣愛哭的孩子,可能也會在某個時刻顯露出超乎尋常的勇敢與堅強……父母不要因爲更多地看見了孩子的某一面,就忽視他其他寶貴的特質,給他貼上單一化的性格標籤,這會逐漸讓孩子失去對自己獨特性的認知,失去做自己能力。父母一定要明白,正是因爲孩子性格里這些截然不同的特質,才讓他顯得那麼完整、真實,那麼有血有肉,那麼獨一無二。

當一個人的獨一無二性被肯定以後,他們就會大膽的做自己,而不是做別人眼中的自己,也會遵守基本的社會規則,同時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表現的更加自信,更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未來。

一般的父母用傳統的經驗養育孩子,難免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限制;智慧的父母相信並提供條件,不強求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小孩”,而是根據孩子天生的閃光點來培養他們。希望我們都能成爲有智慧的父母,讓孩子隨心成長。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