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上天給我的禮物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快樂的普通人”,這是從當了父母之後我們始終貫徹不變的宗旨。

2000年9月17日,風風誕生了,雖然生產的過程非常不順利,但他的到來依舊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幸福和滿足。當看到他的第一眼,那粉紅嬌嫩的小臉和水靈精神的雙眼時,一股暖流從我心底的最深處涌了出來:這是我的孩子,從現在起,他的命運和我息息相關,再也無法割斷。他就如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雖然歷盡了艱難,但終於健康平安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2張

工作繁忙加上壓力大,那幾年我的心臟不是很好,早博,供血不足……,有時轉轉腦袋都覺得心慌氣亂,無法想象生育過程我是不是能挺過去。我們曾經約定實在不行就養幾條小狗算了,不要孩子。那會兒我們覺得小孩子就和一個小寵物差不多,都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色彩和快樂。

現在想想,當時的想法是多麼地簡單和天真啊,一個孩子所傾注的心血,那是和對一個小寵物的付出有天壤之別的。孩子從孕育那天開始,就和父母的心緊緊地牽連到了一起,血肉相連,一牽就是一輩子。

我們以爲真的可以做到不要孩子,不過生兒育女確實是人類的本能,天性中的母性和父性還是慢慢地甦醒過來。到了年近三十的時候,想要孩子的願望就與日滋長起來,不論在哪兒,只要見到小孩子,就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羨慕和喜愛。把別人的孩子抱在懷裏的感覺,對我們來說簡單成了一種誘惑。最後,我們決定冒險要個,雖然從來沒人說過我不適合懷孕,但想象中的危險和艱難的確曾讓我們望而怯步。

好事多磨吧,決定要個孩子之後過了大半年都沒有動靜。跑到婦幼保健院做了各項檢查,甚至那讓人無法忍受的輸卵管輸通也做過了,卻什麼問題都沒查出來。大夫很嚴肅地說,你可能是繼發性不孕症,也就是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建議趁年輕趕緊做試管嬰兒。費用不低,也很受罪,我們決定還是相信自己,給自然生產多點機會。

幾個月之後,在忙妹妹的婚禮時我發現自己很疲倦,也毫無胃口,我找一箇中醫朋友給我號脈,想通過中醫調整一下身體。沒想到朋友竟然說你有喜了。我們都不相信,最終又去做了個化驗才確信了。從期待到不相信再到欣喜,經過了大起大落之後,我們開始靜待孩子的到來。

因爲身體虛弱,最初總有流產先兆發生,爲了留下他,我前四個月基本都是在沙發或牀上渡過的。孕期的前幾個月每天只能吃一個乾巴巴的燒餅或蘇打餅乾,然後是無數次的嘔吐,有時甚至會吐到消化道出血。儘管我知道吃什麼對胎兒好,可不論什麼東西吃進去,用不了幾秒鐘就會狂吐出來,別人可能有兩個月的反應期,我似乎從一開頭,一直到最後生產前期,都是如此。所以,從懷孕到生產,我的體重只是增加了二十多斤,從手術檯上下來的第二天稱體重,竟和孕前一個樣。

沒有運動,又不能吃東西,一直到七個月之後,別人才能看出我是個孕婦。大家都讓我做好思想準備,說有可能孩子會發育不良。每次做CT,大夫又說一切都正常。

不過我們很注意孕期衛生保健,懷胎十月,我從不吃喝有添加劑或酒精的食品飲料,不用化妝品,不看電腦電視,不用手機,生活簡單到了純粹的地步,每天的消遣就是聽聽歌,散散步,讀讀書。

早期有位老中醫給我號脈,說是女孩子。我們給“她”起名叫欣悅,希望她喜悅快樂。六個月之後,B超的大夫卻告訴我“她”是個男孩子,我們又開始叫他欣睿,希望他聰明快樂。我們經常叫着他的名字跟他說話,和無數的準父母一樣。

當時也有了胎教的說法,我對他的期望並不是成爲一個神童,所以我沒有每天讀三字經或論語給他聽,也沒放英語或唱兒歌,我只是想加強和他的相互感應,讓他在我的身體裏就能夠感覺到我,能夠感覺到愛。

我用一個小小的手電筒在肚皮上輕輕地繞着,光束能透過羊水和脂肪、肌肉傳達給他,我能感覺到他的頭在轉動;我摸着他小屁股的位置,用手輕柔地推着他,讓他在我的子宮裏散步;他的小手小腳劃過我的肚皮,我會用手輕觸它們,點三下,告訴他我愛他。每天給他做運動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說話,我相信他在我的身體裏,他的心和我的心一定是相連的。

胎教有沒有傳說中的神奇功效我沒去驗證,但我想他後來能成爲體力超羣,性格開朗的孩子,或者跟我孕期的這種“胎教”方法有一些關係吧。

比預產期提前了十幾天,小傢伙就等不及要出來看世界了。我的身體狀況不太合適自然分娩,小時尾骨受過傷,產道會不夠通暢,他還有一圈臍繞頸,也會影響生產過程。儘管我和每一個初產婦都一樣,對生產過程充滿了恐懼,不過爲了孩子能夠更健康,我還是願意再次努力,哪怕要經歷一些痛苦,也想盡力自然分娩。

那種絞痛就不用說了,每個當過母親的女人都知道。我的宮頸口卻也天生有點問題,大夫說是發育不良,兒子的小腦袋怎麼也無法把它頂開來。最後陣痛已經連成段了,一分鐘一次,一次就是一兩分鐘。大夫檢查,產道口還是關得緊緊的。別的女人的陣痛,是一種向下的痛,而我,每一次都是向上的,將胸腔下部頂得很高很硬,肝都像要被頂破了一樣。

我不想叫喊,在之前聽到過種種女人慘叫的傳說,說有的女人不但叫得驚天動地,還會罵人,撒潑。我對這樣的行爲深表不齒,有什麼樣的痛不能忍着呢?叫與不叫,難道痛感不同嗎?而且親人們都在邊上,大呼小叫地難免會讓他們心疼。所以儘管痛得幾乎無法呼吸,渾身顫抖,我始終都沒叫出一聲,嘴脣後來都被咬破了。

大半天過去了,大夫檢查之後說得剖腹產了,不然孩子怕會缺氧。無奈之下,我最終還是被推進了手術室。因爲痛起來全身發抖,麻藥是被兩個大夫摁在手術檯上打的,剛打完,血壓就到了180,主刀大夫說孩子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不等麻藥的藥力上來,就直接下手開刀了。

刀在我腹上劃過,涼涼的,之後羊水破了,溫熱的流到腹部和腰下。當大夫把孩子從我的子宮裏取出的時候,那感覺就像是把一塊肉從身體裏拿掉一樣。一種說不出的扯拽和不捨。兒是娘身上的一塊肉,我體會過且深以爲然。

聽到兒子響亮的哭聲,是在五點十分。一切平安,快8斤重的兒子健康無比,所有的艱辛和不安,在那一瞬間煙消雲散,只有滿心的喜悅和幸福。大夫將可愛的紅通通的他抱到我的眼前時,我喜極而泣。

待我們公佈了孩子的名字之後,遭到了長輩的阻礙,說和長輩的名字有一點犯衝。最後爲顧全大局,綜合考慮了一下大家的情緒,靈機一動起了這樣一個名字:“王陳馮”。因爲爸爸姓王,媽媽姓陳,而一直在媽媽身邊幫忙的姥姥姓馮,皆大歡喜。

風風的名字飽含了斬不斷親情,也蘊藏了回報感恩。當然,這樣叫出來不但不好聽,寫起來也不好看,於是,就用了諧音------晨風。早晨的清風也是最乾淨和清心的,我們希望他的一生也能如晨風般地清爽。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3張
我們的教育觀念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父母的培養,而父母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生長的環境,對他們養育自己的孩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出生在書香之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他們對我的教育相比同齡人來說就要開放和寬鬆些,更注重個性的培養,自信、自尊和獨立一直讓我受益終身。

大學的時候我就開始儘可能的自食其力,雖然家境並不差,但我一直銘記18歲之前信誓旦旦對父親誇下的“海口”,18歲之後我要自己養活自己!上了大學,我開始半工半讀,在一個酒店從服務生當到領班,讓我很早就有了自力更生的體會,每次回家同學們都是從家長手裏領生活費,我卻可以用打工掙的錢買些禮物帶給家人,這讓我享受到了通過自己的雙手給家人帶來快樂的自豪和滿足感。

大學之後獨自在南方闖蕩了很多年,也更讓我對一個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性格和心理才更容易在社會上生存深有體會。那就是一定要堅強,要自信,要有責任心,要努力。

可以說,從大學畢業至今,我獲得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選擇和努力的結果,雖然我稱不上成功,但卻很享受自己創造的生活,也很感謝父母對我個性的塑造。

風風的爺爺奶奶是工人,從小就把孩子送到鄉下,一直到上小學才接回市裏。因爲沒有文化,孩子也比較多,他們並不怎麼重視對兒子個性的培養,加上脾氣不好,忽視親情的表達,父母和家庭帶給他們的是冷漠和壓抑的感覺。他沒有辦法像我一樣能夠把學業堅持下來,能夠按自己的意願選擇發展方向,而是高中畢業就早早上班了,從事的大多都是些吃苦受累的工作。

我們之間強烈的反差讓他更傾向於接受我受到過的家庭教育,親情缺乏是他的遺憾,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總想把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的關愛一絲不少地給予他,也想盡可能的避免相同的不幸帶給自己的孩子。於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一拍即合。對待孩子方面,父母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觀念和原則,否則不但容易發生矛盾,更容易造成孩子無所適從。

我是從99年開始接觸早期教育的,並開辦了一家早教機構。見識和閱讀了大量先進的早教知識,讓我對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們對孩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想最終的目的,就是讓他順利地融入社會,做一個快樂,健康,積極向上,有責任心,能擔當的普通人。而不是簡單地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考上一所好大學,早早成爲神童或是人格不全的“成功者”。

明確這一點,我對兒子的教育也基本採取開放和寬鬆的策略,重點培養他獨立,自信,勇敢的男人氣概,這在比較封閉的國內,在應試教育爲主的今天,或多或少是有一些異類,也被身邊不少朋友批評過,說這種個性化的民主式教育並不適合國內的發展,尤其我給孩子的自由空間太多,被認爲過於嬌慣了孩子。

風風從出生起至今一直是我們親手帶大的,我沒有麻煩父母們,不僅是出於怕他們辛苦,也是怕大家的教育方式出現不同,反而會影響了孩子的成長。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點嬌縱的痕跡,要不就是好吃懶做,要不就是任性霸道。相比起來,一直是我們自己帶大的風風,在性格和脾氣方面明顯強多了,自理能力也好了很多。

經常看到有的媽媽剛打算要求孩子,就有奶奶忙着把孩子護起來,說,孩子還小,要求他那麼多幹嘛呢?長大了再教也不遲啊!有的孩子快上小學了還不會繫鞋帶,吃飯還要老人們追着喂,我一直懷疑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有多少作爲。中國的高考狀元在美國各大學遭拒,爲什麼呢?還不是因爲在人家眼裏,這些孩子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小怪物?

大的方向我們總能保持一致,就算有小的偏差,也會揹着孩子在私下裏進行溝通。一般情況下他管教孩子的時候我很少干涉,而我教育孩子的時候他也很少插嘴,尤其是批評責問孩子的時候,因爲沒有可以求助的人,沒有保護傘,一切都很順利和簡便,而他也很乖巧聽話。

在我們家裏,風風不僅是一個小孩子,也是一個家庭的正式成員,他不是附屬品或是小太陽,而是和我們一樣,需要正視,需要尊重。

從一開始,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就得以執行下來,一直到今天。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4張
嬰兒期的訓練

孕期一直在看早期教育方面的書,知道剖腹產的孩子由於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容易出現很多感統方面的問題,多動症或注意力集中困難等等這些都是感統失調的症狀。爲了避免風風將來有這樣的問題,從他出生開始我就對他進行簡單的感統練習。

我每天給他做撫觸,從新生兒期按摩手心腳心開始,到滿月左右的全身撫觸,這樣不但能開發他的末梢神經的敏感性,也能增進母子的親情感。在他那幼嫩肌膚上每一次輕柔的撫摸,我的心裏都充滿了甜蜜,而他也總是一副心滿意足很享受的樣子。

大一點的時候,除了撫觸,我還加上了按摩和肢體練習,抓着他的小手小腳幫他做體操,用長毛巾卷大餅一樣捲起他打滾,把他放在大方巾上和另外一個人打鞦韆一樣前後左右搖擺他。通過這些感統練習,到了幼兒期和少兒期,他雖然很調皮好動,卻始終沒有表現出多動症和感統失調的症狀。他的平衡感比自然分娩的孩子還要好很多,不管是滑板、滑輪還是山地車,他樣樣拿手。

冬天家裏的溫度只有十幾度,我堅持每天晚上把他脫得光光的,把他放在被子上做訓練,他總是情緒愉快地配合,做完之後把他往他的小被子裏一放,他很快就能甜蜜地安然入睡。很多父母都要抱着孩子在房間裏游來蕩去地哄他們入睡,或是讓孩子叼着奶頭才能睡着,我想這可能是從一開始就養成的習慣吧。可能我是一個程序化的人,所以,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難免也會有一些程序化,凡事都喜歡有規律。

早上醒來我總是先給他舒展筋骨,來個全身尤其是雙手雙腳的摩擦,他最喜歡的是走貓步和引體向上,在他沒出滿月的時候,我把他抱着,兩隻腳放在桌子上,他可以條件反射地兩腳交替向前邁步;讓他平躺着,給他兩隻食指,他會緊緊握住,有時力氣大得可以把自己的頭和肩拉起來。這麼做不但增進了彼此的親情,讓他有安全感和愉悅感,寒冷刺激更是讓他很少感冒,身強體壯。整個嬰幼兒期,他幾乎沒生過什麼病,腹泄和發燒也罕有發生。

隨着他一天天長大,我在院子裏很快就出名了,因爲冬天很快來了,而只要天氣晴朗,我就會抱着風風下樓曬太陽。我沒有像包棕子一樣把他緊緊地抱着、裹着,而是按我身上的衣服多少給他添加衣服,一歲前,他比我只多一件,而一歲後,他比我要少一件。沒有風,太陽很好的時候,我不給他戴帽子,就讓他光着小腦袋抱他曬太陽。每當我在院子裏從人前走過,就會有人指指點點,說,看,這就是那個老不給孩子穿衣服的媽媽,那語氣充滿了對孩子的同情和對我不懂事的指責,我幾乎成了反面案例了。

不過在他們的指指點點中,風風各方面的發育都很好。在他滿月的時候,別人看了會說,他有百天了吧?在他百天的時候,別人又總說他看起來像半歲,他不但人長得高大,翻滾、坐起、爬行、直立和行走的時間也比別的孩子提前很多。

不到七個月的一天,我把他放在臥室地板上的席子上,自己到廚房刷牙,突然覺得腳底下有動靜,低頭一看,他竟然爬到了我腳下正對着我笑。而大部份孩子,要到8個月以後才能學會爬。後來我做早期教育,在給別的媽媽講解如何教孩子學會爬的時候,他成了我的小樣板,只要我一拍手,他馬上從牆的一頭迅速爬向我,動作快得不可思議。

爬對孩子將來的運動能力幫助很大,但很多家長都認爲地上不乾淨,把這一動物的本能給省去了。於是好多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會很困難,磕磕絆絆的,就像喝多了酒的醉漢一樣。而風風的走我從沒有意教過,也沒有天天弓着腰在後背拉着拽着,他自己從爬到站,從站到扶着東西自己走,最後在他一歲生日的那天,他從地板上站起來,不用任何人牽拉,一步步地高興地叫着走向我。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5張
放手讓他學飛翔

老實說我一直認爲自己不是一個母雞般呵護孩子的媽媽,也不是高高在上指指點點的老師,而是朋友和引導者。我不是緊抱着他走,不想束縛和籠罩他,只是在邊上引導他,在他走錯的時候拉他一下。

他每一次的摔倒,我們都鼓勵他不哭不鬧,自己站起來,自己拍乾淨身上的土。在廣場上帶着他學走路的時候,他蹣跚地衝着我前行,看到他搖搖晃晃地栽倒在地上,我沒有像別的媽媽一樣飛速地驚慌失措地衝過去把孩子抱起來,而是拍着手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繼續激勵他,風風,站起來,找媽媽!好多孩子哭,並不是因爲摔得有多痛,而是被媽媽驚慌的情緒嚇的。

我看到不少四五歲的孩子,有的摔倒了會保持着摔到地上時的最初姿勢趴在那兒望着家長大哭,等着家人來呵護和幫助,這可能已經成了一種固定習慣,如果當時並沒什麼家長在身邊,相信他們也能自己站起來。這樣的孩子會太多的依賴別人,也容易利用別人的同情和關愛,而這種同情和關愛會使孩子變得懦弱。

不到三歲的風風滑那種帶着扶手的滑板車已經非常嫺熟了,那車跟《天線寶寶》裏小波的那輛差不多。別的孩子一般要用後面是兩個輪子的,而他可以很靈活的用後面只有一個輪子的。他可以在滑着的時候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比如一隻腳站車上,另一隻腳向側面高高翹起,姿勢不太優美,像個擡腿撒尿的小狗,但保持這個動作要很高的平衡能力,所以總會獲得大家的驚呼。而一隻腳站在車上,一隻腳在身後擡起時,就像一隻可愛的小燕子了。

他在廣場總是出盡風頭,就連十來歲的大孩子也沒有幾個能夠像他滑得那麼快和滑出那麼多花樣。大家的讚美激發了他更大的熱情,他總是精神抖擻,更加賣力的滑起來。小滑板車讓他有了很強的平衡能力,這對他以後學輪滑和滑滑板都有很大的幫助。

有次他正飛快地滑着,本想再玩個高難度的動作,不料卻因得意而失去控制,一腳踩在了剎車上。車瞬間停了,風風整個身子從車上飛了出去,重重地摔到了水泥地上。這一次摔得不輕,我們急忙跑過去查看情況。風風張着嘴,正要大哭,突然意識到後面還有一個小妹妹在看着自己,馬上就把嘴巴閉上了。大聲對跑過來的我喊道:“沒事,媽媽,我不疼!”聲音足以讓十米外的人都聽到。

一看他的臉,下巴正流着血。可爲了表現出他的勇敢和堅強,他竟忍着沒讓眼淚流出來。他又一次從地上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瀟灑地扶起倒在地上的車,繼續投入“表演”。只是每次滑到我們身邊時,他就大聲喊一句:“媽媽,我沒事!”

回到家,他下巴上的血都幹了,臉上還青了很大的一塊,腿上和肘上也都是擦傷。我說,風風,你真是一個勇敢的小男子漢!

還有一次風風和妹妹在地板上跳舞,越來越興奮。風風一時興起,開始表演高難度的動作。他兩手撐地,一腿彎曲跪地做圓心,另一腿伸直用來蹬地,讓身體畫圓。姥姥和姨媽上來阻止:“風風,小心點,別轉了,小心碰到櫃子上。”風風象沒聽見一樣接着轉,一圈又一圈。只聽“呯”一聲,他失去平衡,一頭撞向了櫃子的角上。頭上立時起了一個很大的包。

因爲剛纔受到過制止而自己沒有聽話,風風勉強擠出個輕鬆的笑容來:“沒事的,不疼,一點也不疼。”這次他不是爲了表現勇敢,而是明白這樣的結果是自己不聽話造成的,他不能把不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每次他受傷,我都讓他自己找原因,不要抱怨環境和別人,更不允許他做打桌子、罵板凳這樣轉移責任的傻事。

一歲多的時候帶他去爺爺家,他碰到桌子上,奶奶看見了,使勁給了桌子幾巴掌,罵道:“誰讓你碰了我孫孫!”,本來沒什麼想法的風風也學着奶奶的樣子用腳踢桌子。我把他拉到我懷裏,大聲對他說,桌子沒有動,是你自己跑過來碰到桌子上的,它多可憐啊,肯定比你還疼呢。你應該對它說對不起,怎麼還能打它呢?

風風用手摸了摸桌子,像在給它揉揉一樣。奶奶聽了也不好意思再罵它了。

風風從出生就沒跟我睡在一張牀上,我們在大牀的邊上給他鋪了一張小牀,方便我半夜給他餵奶和換尿布。一歲之後本想讓他自己睡到別的房間,只是當時在外地做生意,晚上全家都在店裏睡,沒那麼便利。

等我們租到了合適的房子,在他三歲生日那天,我把其中一間收拾得熱鬧而充滿童趣,牀頭的牆角和天花板上用牛皮紙紮了一顆柳樹,上面垂掉着塑料柳葉和花草,牆上粘貼了很多可愛的卡通畫,牀的四周像個快樂的小公園。小牀鋪得很柔軟,全新的枕頭和他最喜歡的卡通牀單,他只到房間裏看了一眼就喜歡上了,我說這是給爸爸準備的房間,多舒服啊!他歡叫着說我要睡這裏!……於是,三歲時他爽快地睡到屬於自己的房間裏去了。

除了自己睡之外,三歲之後,連洗澡都是他自己動手的。我們只用把水幫他調好就行,他自己在裏面洗完,就會光着小屁股跑出來。至於他是不是洗得很乾淨,或會不會太浪費水我們都沒有考慮,即使在裏面玩水也能接受,我相信等他適應和習慣了,就會沒問題。

我家樓下就是單位的醫院,從四歲到現在,帶他看過病開過處方之後,每次去輸液我都讓他自己去。

第一次在這裏打吊針,在路上我就把他的勇敢精神提前讚美了一番,我說勇敢的孩子打針都是不哭的,因爲不論哭還是不哭,針都必須打,那爲什麼還要讓別人笑話是膽小鬼呢?我的小風風是個小男子漢,對吧?

四歲的他果然無畏得象個小勇士,睜着兩隻眼睛盯着護士把針頭扎進手背的血管裏,眉頭都沒皺一下。他的英勇行爲立刻受到了全病房人的讚揚,紛紛以他爲榜樣教育自己同樣打着吊針的孩子。

這下他不禁有點得意了,對着大家誇口:“不就是把這個針扎到手上嘛,有什麼了不起的。”紮上針後他談笑自若,和旁邊的小朋友們爭着表現自己的“才華”,查數,背兒歌……,絲毫沒有一點手上還扎着針的樣子。

之後他再來,表現得就更加的神勇了,可以談笑風聲地看着護士把針紮了進去,哪怕偶爾因爲護士的熟練程度而被迫在小手背上重新紮過幾次。

我看沒問題了,以後就讓他自己去了,他會在家裏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很爽快地去獨自“看病”。

這在習慣了當保姆的媽媽看來是很難想象,甚至有點殘忍,但我認爲這是一個當媽媽最應該做到的,我想得到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不是一個無用的小少爺。孩子就是在我這樣“殘忍”中一天天茁壯成長着,他的身高和體重總是遙遙領先,各方面的發育情況也均衡良好。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6張
所謂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被很多人誤解爲早早向孩子灌輸文化知識,有句話被曲解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認爲不輸在起跑線上,那就讓他們早早出發吧。所以,很多速成的東西盛行起來,快速計算,快速識字……,不但學習週期縮短,就連學習的時間也越來越提前。

我從來沒想過把孩子培養成超常兒童,在學習方面,我更願意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像細雨滋潤土地般,一點點地充實和積累。

教他閱讀很輕鬆,在他幾個月大的時候我打了一些卡片,貼在他能看到的實物的邊上,牆上認知的圖片邊上也掛着字。嬰兒認字的原理跟記憶圖片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後來把圖片抽走只留下字的時候,當我說“碗,電視,杯子……”他的眼睛就能準確地找出那個字,那時他只有四五個月。所以新聞裏說的兩歲的孩子認多少個字,我認爲這是有可能的,只要反覆讓孩子看,他們就會把它們當圖形一樣記往。我的重點不是想讓他認識多少個字,而是想讓他學會閱讀。

兩歲半,開始教他讀兒歌,方法很簡單,把書放在他手裏,讓他用手指點着跟我讀,哪怕他早就會背的,也要求他必須用小手指點着讀。給他講故事時也一樣,我讀一句,他用小手指着跟我讀一句。我從來沒有單獨教過他枯燥的字詞,沒有用過什麼識字卡或是識字書,但日積月累的指讀和不斷重複的結果是,不到四歲他就認識二千多漢字了。這個過程並不困難,難得是堅持不懈,日復一日。而孩子也不排斥,因爲我從來沒有要求他去記住哪個字,而只是給他讀兒歌,講故事,有規律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更新。

二歲多的時候讀了一篇《奶牛》:大黑牛,長白花,吃青草,甩尾巴,擠鮮奶,喂娃娃。風風很快會背了,而且由於指認的次數多了,對其中的一些字也有了印象。

一天爸爸心血來潮,測測他的認知能力。他指着一本家人的圖片問風風: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哥哥、弟弟……,風風答得全沒問題,爸爸很是欣喜。翻到一張老奶奶的圖片,風風從小沒有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過,見面的次數也極少,所以對這個稱謂並不瞭解,也不熟悉。風風稍加猶豫,就興奮地脫口而出:“大黑牛!”

爸爸臉一沉,以爲我有意這樣教風風說,回過頭來看着我,希望得到解釋。我也很吃驚,沒想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可隨後風風又接着表現起來:“大黑牛,長白花,吃青草……”

原來他看到了“奶”字,就想起了這首兒歌,這說明這種識字方式還是初顯成效的,只是還沒做到把字單個單個的分開記憶。

三歲以後,跟我們逛街,風風已經可以指認出不少招牌上的字了。有次帶他到超市購物,風風舒服地坐在手推車上,不停地用手指着他能念出的字大聲地讀給我聽,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好玩的遊戲。

突然,他大聲叫了一句:“媽媽,看,人肉。”我驚愕,順着他的小手看過去,原來是一個邊門上寫着的:“禁止入內”,他把“入內”讀成了“人肉”……

到了四歲,認字這點能力已經可以被他利用了。姥姥帶風風回老家玩,爲了不讓他覺得無聊,每天都會帶他去不同的老朋友家玩,這些人家裏一般總會有和他大小差不多的小孩子,他很高興又有了這麼多新朋友。

有天才六點多,他又要去玩。姥姥逗他:“我告訴你一個小妹妹家,你自己去吧,我累了。”風風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忙答應自己去。“4號院9號樓2單元4樓東邊”姥姥報出一串帶數字的地址。

風風想重複一遍,但發現自己沒記住。靈機一動,他對姥姥說:“你寫到一個紙上吧,我拿着紙就行了”。姥姥好奇了,想知道他究竟有沒有能力找到,就真寫了張條子遞給他,並偷偷跟在身後“監督”他。憑着小條,風風果真找到了小妹妹家。

以後,我經常把急需的油鹽醬醋或瓜果蔬菜列成一張單子,他拿着清單可以替我到樓下的超市購物。

隨着識字能力的提高,四歲的風風已經可以單獨閱讀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們看的少兒故事書了,在別的孩子需要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他已經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了。從故事下手,之後是少兒百科知識,再之後是《論語》,隨着理解能力的加強,他的閱讀能力也在一點點進步。

在看什麼書上,他有相當的自由,我很少去幹涉他,只是給一些建議和指導。所以他看得書很多也很雜,從童話到兒歌,再到百科叢書,軍事畫報……,他對什麼有興趣,我就買什麼書給他。成套的書他也有很多,《皮皮魯全集》、《馬小跳全集》、《哈利.波特全集》、《貓武士全集》……。只要是適合孩子身份的書,我認爲都應該大力支持,書是孩子最親近的朋友,讓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教他英語更簡單,從他幾個月大,我就放英文歌給他聽,再大一點,就找全英文的動畫片給他看。小學之前的風風很少看國產動畫片,但英文版的《海蒂》、《小紅帽》、《白雪公主》……,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三歲之前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敏感期,這個時期多聽多看多接觸,可以爲今後語言學習打下基礎。忘了在哪本書上看過:你想讓孩子今後掌握幾種語言,就在三歲之前讓他聽幾種語言。

我們沒系統教過他口語,雖然我們都是英語專業畢業的,但當年有限的學習環境會讓我們殘留一些口語發音不精準的毛病,我們不想把這些再傳繼給孩子。靠多聽多看,風風之後的語感很好,不少教過他英語的老師都誇獎他,說他的發音很準,有語言天賦,而每次的英語考試對他來說都很輕鬆。

在他三歲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只是晚上去教室看孩子們上課,白天有大量的時間在家,所以從三歲到七歲上學之前這四年裏,除非我出差了,風風一般很少上幼兒園,他在幼兒園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一年。他的早期教育基本都是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負責他智力和情商方面的開發,爸爸負責帶他強身健體。我們有很多機會讓他跟同齡的孩子接觸,每天傍晚他都到廣場上跟別人小孩子一起玩,而週末我們會帶他到親戚朋友家找年齡相仿的孩子,所以他從沒有出現有的家長擔心的不合羣、性格孤僻的現象。

由於從事過一段時間早期教育,也有機會去各地學習交流先進的教育方法,我對蒙臺梭利博士創立的教育思想很信服。雖然她的那套學習方法最初是針對智障孩子的,但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可以激發起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喚醒孩子們求知的潛能,這使她的學習方法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學者所認同。

孩子有強烈的探索環境與周圍一切的本能,這種生命的衝動促使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學習並發展自我,孩子通過自己能力的發展,獲得知識,變得更獨立更善於思考。這比面對面的教授更科學合理,它恢復了兒童生命本來應有的能力,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激發潛在的智慧,獲得喜悅和滿足。

因爲教育方式比較新,師資和教具投入也比較大,當時只有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有這樣的幼兒園。爲了讓風風接受蒙氏教育,我買了一套價格不菲的蒙臺梭利的教具讓他學習,我先去觀摩別人的課,再按照蒙氏的教學大綱帶他,這種練習爲他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了基礎。國內數學大多重視計算練習,而蒙氏數學則從數理下手,讓孩子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過大量的動手動腦,他的思維變得靈活了,抽象能力和想象力也增強了。

我們每天的學習時間很固定,上午一個小時,前半部份是閱讀,中間會做一些互動的小遊戲,後半部份是蒙氏。我不用教學者的身份教他,只是在邊上陪他學習的啓發者。他“學習”起來比較輕鬆,因爲這樣的學習更像是娛樂或遊戲,沒什麼壓力,也不古板,但效果比在幼兒園學習得好。他還養成了堅持學習的好習慣,這讓他上了小學之後很受用。

學習增長了他的見識,當他跟人談起黑洞、百慕大和人類起源、人體結構,尤其是生理知識的時候,別人都很驚訝,我知道這要歸功於那些廣而雜的書。

有一天我帶着四歲的風風散步,正走着,他突然問我:“媽媽,是不是爸爸把種子放在媽媽的子宮裏,然後長呀長呀,長大了我就出來了?”我想這一定是從那本《人體科學》的書裏看到的。

當時路上的人很多,我不知怎麼回答,就說:“回家媽媽再告訴你。”但無奈風風的求知慾太強,不依不撓:“那爸爸把種子放在狗肚子裏是不是就生小狗呀?爸爸把種子放在貓的肚子裏是不是就生小貓呀?”我有點無地自容了,因爲這時身邊路過的人已經都在回頭看了,還有的在衝着他笑。

但是風風正爲自己的發現而激動,又大聲地總結:“爸爸把種子放在鴨子肚子裏生小鴨,爸爸把種子放在雞肚子裏生小雞,是不是?”剛纔路過的人正在回頭大笑,我無可奈何,只得對他說:“什麼動物的爸爸只能把種子放在同一種動物媽媽的肚子裏……。”

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打電話告狀,風風在男廁所給男孩子們講交配和生殖,講精子和卵子的受孕,講男人的“小雞雞”和女人的子宮,那些孩子回家向家長求證,被雷到的家長們紛紛到老師這裏投訴。因爲他們中有很多都不敢跟孩子們交流生理常識,有的甚至還在騙孩子是從垃圾箱旁邊撿的呢。

因爲閱讀得早,他的知識面比較廣泛,有次我們找打火機,正在發愁的時候他舉着一個放大鏡很興奮地跑過來:“媽媽,把這個對着太陽就能引着火啊!”雖然這個想法很天真,但說明他是知道這個原理的。

對孩子的嬰幼兒期,我始終堅持在玩中學習的方法。歷史典故可以當小故事講,地理常識可以用遊戲學,而生物更可以帶他到大自然中去學習。他兩歲的時候可以把23個省的拼圖翻過來,用背面在不到兩分鐘順利拼出中國地圖。後來大一點的時候,我經常帶他到各地旅遊,說到什麼省的時候,他總能熟練地說出和他相鄰的幾個省的名稱。“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我認爲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早期教育,在我看來不是早早下手把孩子培養成某方面超常的奇才怪才,而是在孩子的嬰幼兒期一點點一滴滴地不斷澆灌,給他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心理條件和旺盛的求知慾,以及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7張
理財從小就下手

理財對孩子也很重要,好的消費習慣不但可以增強孩子的自制能力,也可以教他們權衡利弊,分清主次,培養他們的計劃性和計算能力。

身邊有不少朋友在這方面很頭疼,他們要不就一分錢不給孩子花,要不就是孩子要什麼買什麼,在中間找到平衡點看起來很不容易。不給孩子花錢,孩子大一點之後會發現很難做到,因爲他們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要點錢自己偷偷放起來,或者乾脆就是偷偷拿大人的錢花。阻止孩子花錢的目的達不到,孩子長大了還可能成爲不會正常理性消費的一類。而要什麼買什麼就更不合適了,因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慾望會越來越大,虛榮心越來越強,這樣的孩子將來或許會成爲“月光族”或“啃老族”。

在風風三歲前每次帶他到超市總是像經歷一場戰爭,這小傢伙看見什麼拿什麼,全然不顧我們口袋裏的銀子夠不夠數。也曾耐心地告訴他什麼東西有用,什麼東西沒用,但是一到超市,面對那麼多的誘惑,這些教導就顯得有點無力了。

起初只要不是過份的要求,我們總是硬着頭皮照付。回家看着袋子裏的東西,全是些牛肉乾、膨化食品、果凍、餅乾、糖果、橡皮泥、沙畫、玩具……,垃圾食品和重複購買的佔了絕大部份。

後來就是他在前邊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往推車裏拿,我們跟在後面悄悄地往外撿,反正他也記不得,結賬時壓力就少了很多。有幾次被小傢伙發現選中的物品竟沒在袋子裏,他就長了心眼,牢牢地看着手推車,不給我們下手的機會了。

我要不停地給他解釋什麼可以留下,什麼必須放回去,有時還要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遇到他耍賴哭鬧,馬上空手帶他離開超市。一趟下來,常被他折騰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

這種情況在他四歲後得到了改善,我們改變了策略,每次到超市前就給他十塊錢,讓他自己選擇他要的東西,自己結賬。如果超出,我們堅決不替他支付,如果哭鬧,錢馬上沒收。而如果沒花完,他可以放着,等攢多了給他買他喜歡的大件東西,比如說書,藍球或是玩具。得到風風的同意之後,此案得以通過。

進了超市,我們在推車上給他專門放了一個購物籃,並把十塊錢遞到他手裏。風風開始認真地在裏面搜索他要的東西,每次拿起一件時總會小心翼翼地問一下爸爸“我的錢夠不夠?”大件的當然不夠,他就帶着遺憾把它放下來,接着找。

每往籃子裏放一樣東西,他就會問一下:“我的錢夠不夠?”如果還夠就放進籃裏,不夠他就會非常嚴肅地比較一下手中的東西哪個更想要,把更想要的留下,另外的再放回原處。開始時他會花光手裏的錢,慢慢的,錢開始有節餘了,再到後來,他就直接把錢存起來了。

有次轉完超市,他的籃裏一共三樣東西,一套橡皮泥,一袋糖和一瓶飲料。結賬時是13.5元,超了。看着手裏的十元錢,風風把求助的眼睛望向我們,我們無動於衷。

風風咬咬牙,把飲料拿了出來。9.5元。正好控制在目標範圍之內。出來後問他爲什麼留下糖,他神祕地說:“帶着去滑冰呀,分給那幾個姐姐吃!”他還知道好東西要跟大家分享呢!

這樣堅持了不到一年,他就掌握了十以內的加減法,甚至還自學了小數點的使用,知道超過十毛就要進位到一塊了。而我們並不是整天都逛超市,他省了不少錢,最後這些錢給他換來了他喜歡的東西。

培養他理財,就得時常給他一些零花錢。他會承包一部份家務,作爲獎勵,我們會五毛一塊地給他一點,讓他存到儲錢罐裏去。知道了掙錢不容易,也體會到了消費要理性,他存錢的速度往往大大超過花錢的速度。他的零用錢由他自己管理,我僅僅要求他詳細記下收支的明細。

有時他也會自己開發出一些掙錢的項目,比如有次看我在電腦前坐得很累,他很乖巧地趴在我的肩上要求幫我捶背,我差點激動地老淚縱橫,他又給我一個最明媚的笑臉,“200下5毛錢行不?”“不行。”“300下5毛”,他讓步。“不行。”他下了下狠心,咬了咬牙,跟賠血大甩賣的勁頭差不多“500下5毛行了吧?”

我實在忍不住了,被他臉上那副做生意般認真的表情弄的,腦子裏是他揮着兩個小拳頭在我背上飛舞最少半小時的樣子,好吧,給我來一塊錢的吧,我最後終於投降了。那天他用了半小時掙了一塊錢。

上了小學之後,學校可以訂閱書刊雜誌了,我總是和他商量定什麼。一年級和二年級他定的都是《漫畫世界》和《笑話大王》,到了三年級,他要求定《探索財富》。有時他會和我探討理財的方法,會問我,媽媽,你的錢存銀行是定期還是活期?會跟我講消費觀,告訴我品牌和價值的關係……。

他開始學着掙錢了,把從山裏、海邊、河灘上撿到的石頭收集起來,按它們的成色和形狀標價,現在有不少奇石愛好者專門收藏各種石頭,他認爲這是一筆不錯的買賣。除了賣石頭,他還把廢棄的東西存到一起,連同在街上別人發的小廣告一起賣給收廢品的……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8張
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一個關於孩子心裏最崇敬的十個人的案例,我很早就看到過,答案無奇不有,什麼周杰倫或是傑克遜之類的,但中國孩子填自己父母的卻少得可憐。我問過自己的兒子,他的回答第一個就是媽媽,這讓我很欣慰。我想並不是中國的孩子不會愛自己的父母,而是中國的父母沒辦法得到孩子從心裏由衷的敬愛。可以很自豪地說,在我心裏最崇敬的人,到現在爲止一直是我的父親。

大多數中國的父母,要不就是徹底包辦了孩子的一切,要不就是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於是孩子們也就不懂得感激父母,同時他們也不快樂。不快樂的孩子,怎麼可能去崇敬父母、愛父母呢?

風風不能算一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因爲他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除非你能讓他信服,不然他會堅持自己的看法。不過他也沒有很多孩子身上任性、固執、霸道、蠻不講理的習性,他明事理,懂是非,有主見和責任感。

我不喜歡用學習成績來判定一個孩子是否是個好孩子。孩子在父母眼裏,從出生就是一個天使,但遺憾的是,好多孩子進入小學之後,因爲成績不夠理想,就變成了家長眼裏的一無是處的壞孩子。他們不明白,孩子還是以前那個天使,就算是成績不好,也不能抹去他們以前所有的優點和可愛之處。

在學習方面我很少給風風過多的壓力,只要學校教授的知識他沒有什麼還沒有掌握的我就很滿意。爲了讓他有更多的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有更多的時間玩兒,我有時甚至不給他定寒暑假作業。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我希望針對他的弱項加以輔導和補充,而不願意消耗掉孩子好動愛玩的天性。孩子的生活應該快樂和輕鬆一點,更像一個孩子應該有的,而不是過早進入成年化的繁重無趣的生活狀態。題海戰術在國內一直是個法寶,但我個人比較排斥。

對學校留的家庭作業,我的要求一般不太嚴格,只要他能按時完成就好,我只檢查老師改過的錯題他有沒有及時更正,來確定他是因爲沒能掌握好還是因爲粗心才犯錯。在我看來,孩子學習的良好情緒,要遠遠重要於簡單的分數。對待他拿回家的卷子,只要他已經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並能自己改正錯題我都不會多說什麼。

我不想因爲壓力過大而讓他早早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有的孩子在家長的威逼下,心裏一邊厭惡着學習,一邊還在嚴格督促下心不甘情不願地學着。如果一直緊緊抓着孩子,到了必須鬆手的一天,也許就是災難來臨的時候了。比如現在好多大學生,我估計至少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浪費在了網吧或是遊戲裏了。

不過,也許是我的這種寬鬆政策沒讓他失去學習的興趣,風風的學習成績竟然一直都很出色,他沒有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一個負擔,他學習起來很輕鬆,沒有別的孩子那種緊張感。身邊不少朋友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有些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被家長下了個緊箍圈,緊緊地套住了,每天除了老師的作業,還要完成家長的作業,除此之處,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今天是英語,明天是奧數,後天是作文……,長此以往,孩子成了學習的機器,絲毫體會不出生活的樂趣,學習起來也像一個踢一腳動一下的小球。

風風至今上過的兩個班,都是在幼兒園階段他自己選擇的,一個是輪滑俱樂部,這曾是他的最愛,他堅持了三四年;一個就是跆拳道,因爲那時幼兒園的小朋友總是欺負他這個“新生”,他強烈要求學習一點武術“自衛”。上了小學,他沒上過任何補習班或是輔導班,有段時間他喜歡奧數,就買了本書自己在家看,自己學習。

相比望子成龍的家長,我對孩子的要求看起來有點微不足道。而且我也知道,他的身上也還有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想,這些缺點和不足就如同我對他的要求一樣,只要在一定的可以被認可的範圍,我都不會太大驚小怪。

人不可能有完美的,包括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內,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些不好的習氣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而另外一些好的習性會變成讓他受益終生的因素。

不管怎麼樣,我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接受他的不足,糾正他的缺點,讓他能在成人之後,回憶童年的時候不會想到“苦澀”和“壓抑”這兩個也許會充滿很多人一生的詞。兒子一定不是最優秀的孩子,但我想他一定是個最快樂的孩子。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9張
安全教育很重要

杜布森博士寫過一本書,叫《養育男孩》,裏面有段話我深以爲然,大意是男孩子能活着健康的長大成人,每一個人都是奇蹟。有份資料顯示,男孩子的死亡率是女孩子的三倍,死亡原因主要是意外事故、暴力和自殺。男孩子們表現良好時,一切是那麼美好;但是年輕氣盛時他們又是那麼脆弱,那麼容易犯錯。他們的“男子漢”特徵無處不在:一方面,他們缺乏經驗,喜歡冒險;另一方面,他們有能力,富有同情心,性格堅強。由於好奇和天性裏的好冒險,他們面臨着更多的危險和誘惑。

從小到大,風風也可以算是九死一生了。最早一次是他兩歲多的時候給我開門,嘴巴里正含着一塊糖,一擡頭看到我,他高興地笑了,沒想到一吸氣,整個糖被吞進氣管裏去了。他的臉馬上變紫了,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恐懼的小眼睛裏噙滿了眼淚。好在我學習過氣管異物的急救,當下馬上把他環抱着,用膝蓋頂在他的後背上,雙手用力壓他的胸腹交界處。幾下之後,糖塊被他噴了出來,他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我在做飯,他玩橡皮泥,一不小心把幾種顏色混合在了一起,他把它搓成小條,發現有點像鼻涕,就把它們塞鼻孔裏去了。塞完得意地跑過來讓我看,我一看也是嚇了一跳,因爲他一用力,就有可能把它們吸到氣管裏去,我忙用小鑷子把它們掏乾淨了。

以後我告訴他,嘴裏有東西的時候不能瘋,不能哭和笑,鼻子裏不能塞任何東西,不然都有可能吸進氣管,他都能遵守和照辦了。因爲他經歷過那個情景,知道下場會有多可怕。

還有一次也很驚險,我剛端了菜盤子走進房間,就看到小風風在用一個什麼東西捅電插座,我儘快喝住他。爲了防他中電,我們已經將房間裏所有的電插座都用封帶給封住了,只在牀腳不遠處留了一個,他就在嘗試玩這個。走近一看,當時嚇出一身冷汗------其中一個插孔裏已經插上了一個髮卡,他正用另一個髮卡往另一個孔裏塞。如果第一個孔是地線的話,那麼第二個插進去就很危險了。

我把那個插座也封上了。孩子太小的時候,跟他講道理有時是沒有用的,我也很難讓他親身體會一下中電的感覺。不像不許他動火,我可以抓住他的小手,讓溫度高的東西稍稍燙他一下。不許他玩電扇,我用小木棒伸到葉片裏,讓他看到小木棒被扇葉打得斷掉……。後來去了省科技館,我帶他去體驗輕微中電的感覺,那種刺麻一下子讓他記住了電的厲害。

新聞裏常有孩子丟失之類的報道,每次我們都會心驚膽顫,擔心同樣的事會發生在風風身上。所以隔三差五地,我們就給他來個實戰演習,例舉種種情況來考驗他是如何應對的。

有次我的一個朋友來找我,他人高馬大的,我靈機一動,決定對風風進行一次考驗,看看3歲多的風風對陌生人究竟有沒有警覺性。當時他正好跟姥姥到公園玩去了。

我們來到公園,姥姥正沿着直徑四五百米的廣場繞圈子,而風風一個人在廣場中央玩着。我躲在遠處,朋友一個人走近了風風。“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啊?”朋友像一個和藹和親的“大灰狼”。

風風擡頭看了一眼,沒理。“小朋友,你自己啊?”朋友裝得關切的樣子。風風把頭擡起,看了一眼遠在二百米之外的姥姥,大聲回答:“看到沒,那個人是我的姥姥啊!”明顯帶着警告威脅的架式。

朋友鍥而不捨,繼續追問:“小朋友,你姥姥根本看不到你啊!”風風擡頭找姥姥,正好姥姥被柱子擋住沒找到。不過他沒有驚慌,至少外表上看非常沉着,他喝道:“別跟我說話啊!我不認識你!”

“可我認識你姥姥啊!”朋友堅持,口氣溫和。風風沒吃這一套,厲聲道:“你再和我說話我就打110了啊!”

看來我們的演習還算有成效,陌生人想接近這個小傢伙,還是有點難度的。

除了這方面之外,其它與安全相關的,比如地震求生、安全用電、防火知識、交通常識、登山涉水注意事項等等,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對他進行指導,還在實際狀況發生後告訴他跟大人走失後應該怎麼辦,在山道上應該小心什麼……,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了,安全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10張
無理取鬧怎麼辦

跟大部份的小孩子一樣,風風有時也會有無理取鬧的時候,如果他的要求不被滿足也曾耍賴或者哭鬧。不過他這樣的行爲爲數不多,而且也基本發生在他四、五歲之前。因爲他明白,不論他採用什麼樣的套路,最終的結果都一樣,甚至,即使要求還算合理,如果他採用哭鬧的方式來要挾我們的話,下場也絕對會一無所獲,所以在他身上很難看到聲嘶力竭的哭叫或是在地上坐着踢腳、打滾這種“惡劣”行爲。

孩子們是很聰明的,他們會按照大人的反應調整自己的行爲,一次的妥協可能帶來他下次更無理的要求或更大規模的哭鬧,因爲他會知道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向他妥協屈服。所以,只要是無理取鬧,我們從不讓步。

記得他在三歲的時候鬧過一次。我們從店裏出來,拉着他的手讓他從臺階上往下跳,跳完了門前所有的臺階,拐了個彎進了小區,那邊沒臺階可跳了,快到家時他意猶未盡,讓我們再帶他回去跳。

我們和他商量能不能明天再跳,他開始哭鬧。我說這樣的話就沒得商量了,他反而坐在地上哭鬧得更厲害了。本來還想再帶他回去的可能性也沒了,我們頭也不回地往家走,他在地上瘋狂地哭了幾聲之後,發現我們已經走遠,也就從地上站起來跟着我們灰溜溜地回家了。

有些事他能完全作主,有些事可以商量,有些事絕對不允許,這些規矩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他明白自己想要做的事,只要合理,只要能心平氣和地跟我們商量,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同意;而不合理的,就算哀求或要挾都沒有用,也就不願意再去試用哭鬧的策略了。

他也有發脾氣的時候,孩子偶爾的情緒發泄我是可以接受的,因爲人都是需要一條正常的發泄情緒的途徑,只要適可而止,我們不會過於干涉,往往是冷處理,讓他自己冷靜下來。

他喜歡玩各種各樣的積木,有次因爲表現不錯,獎勵了他一套接接插插的積木。剛開始的時候還不能熟練操作,經常插着插着就因某一個環節的失誤而前功盡棄。次數多了風風就有點急躁了,忍耐也終於到了極限,他將手中的積木狠狠摔到了地上。

我提醒他:“風風,你要有耐心,慢慢來,不能玩不好就摔東西,不然下次媽媽就不在家陪你玩了。”他把它們一片片重新撿起來再試。可是,結局還是一樣,手一抖,已經快成功的積木散開了。他又煩躁地把它們摔到了地上。

他揚起眉,挑釁似地看着我的反應。我站起來走到門邊,把大門打開再“呯”地關上,做出已經出去的樣子。之後悄悄地閃身藏到了門邊的臥室裏,觀察他的舉動。

他自己將地上的積木重新撿起,一邊竟還哼着《黑貓警長》裏的那個家喻戶曉的主題歌,接着玩了起來,好象不在乎媽媽去了哪裏。又是“譁”的一聲,還聽到他大叫一句“怎麼回事!”,這次他把積木扔到了桌子了。

然後聽到他穿鞋的聲音,又見他神情自如地從臥室的門前經過,打開了大門走了出去。剛下了一層,他突然想起來,自言自語說:“不行,小偷進來怎麼辦?”重又上了樓,跑進裏面的房間提了一個玩具衝鋒槍,雄糾糾氣昂昂地出了門,將兩層大門使勁地鎖上。

他從單元裏衝了出來的時候還一副心中有數的樣子。可是剛走幾步就變得猶豫了,站在那裏不知自己應該去哪裏。他終於無助了,一臉的迷茫,衝鋒槍也耷拉在手裏,全沒有了剛纔那付神氣活現了。

看他也爲難得差不多了,我從晾臺上探出頭,正好被他看到,他趕緊衝回了家裏。這次,他再玩的時候再也不摔積木了,他知道發脾氣摔東西,媽媽會不理他的。

還有一次是在他五歲的時候,我們一羣人去廣場散步,大家準備回去的時候他突然提出要坐那種會邁步的小電動馬,我說那個太幼稚了吧,你現在大了,那是小小孩玩的東西。他好奇,非要試試。我不想影響大家的時間,跟他商量能不能下次來了再帶他坐,他不同意,開始哭鬧。

他以爲廣場上有那麼多人,他哭得那麼大聲我一定會就範,我不想當衆教訓他,只得弓下腰在他耳邊輕輕說,你別在這裏胡鬧,不然下次也不許坐。他不聽,繼續扯着嗓子大哭,無奈我只能在他的小胳膊上輕輕掐了一下,說你這樣媽媽很生氣,不管你怎麼哭,今天就是不允許。我放開腳步走了,他在後面鬧了幾聲,覺得沒什麼想頭了,也跟着我們乖乖地回家了。

再大一點他的無理要求就很少了。不過因爲淘氣好動,有時他會很亂,在有朋友或有正經事要做的時候,我通常會開玩笑一樣叫他:“風風,俯耳過來。”等他把耳朵貼過來,我會告訴他,媽媽不願意在別人面前吵你,是想給你面子。媽媽也希望你能給媽媽面子。通常情況,他就不會再那麼鬧了。

我不太願意在外人面前斥責孩子,有時他比較出格,我會暫時忍着,到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再說。當着別人的面責罵孩子是一種雙虧,不但損了自己的形象,也傷了孩子的自尊。孩子的自尊很脆弱,如果想讓孩子有自尊,我認爲我得保護它。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11張
做了錯事要懲罰

在孩子的教育中,懲罰是很重要的一環,懲罰重了會影響孩子的心靈健康和身體發育,懲罰輕了,又起不到一定懲戒的作用。對孩子而言,打罵是懲罰,關禁閉或是罰站,都是懲罰,而不許遊戲、不許看電視也一樣是懲罰。我儘量不使用體罰的手段教育他。

有段時間小風風不好好吃飯,一開飯他就開始調皮搗蛋。爸爸媽媽很生氣,口頭教訓了他幾次都不見效。有次眼看爸爸就要大發脾氣了,我一把把他拉過去:“不吃飯就去涼臺上站着吧!”

我把他關在了涼臺上,插上了門。他在涼臺上哭起來,我們沒有理他,他用一根棍子使勁地戳門。喝斥他幾聲後,涼臺上竟然十幾分鍾都沒有任何動靜了。這讓我們很奇怪,他能在涼臺上幹什麼呢?打開門,我們哭笑不得,風風把所有的滑冰用的裝備全都配戴在身上了,有護膝、護肘、護腕、頭盔……,門開時他正費力地往腳上穿滾軸溜冰鞋。原來他在自得其樂呢!

再不乖乖吃飯時,我們剛說:“風風,再不吃飯就……”。話還沒落地,他就從凳子上“哧溜”地竄下來,放下筷子就去了涼臺。等追過去時,他已經開始往自己身上穿那套行頭了。

這當然不能叫懲罰,我們改了地方,把他關衛生間。可他會放滿滿一池的水,然後把衛生間所有能漂浮的東西全都放在池子裏,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這種懲罰的方式也只得放棄。

可我們又不想打罵他,怎麼辦呢,最後只能讓他站在某一塊地板磚裏,不許出線地站上十分鐘,這招還算有用。站完之後,我會和他交流,問他是不是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一般情況下靜靜地站上十分鐘,他也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爲了讓他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他犯的錯誤我會讓他自己承擔後果,這也算是對他的一種懲罰吧。有次給他寫了條子去超市買辣醬,他邊走邊掄圓地甩手裏的塑料袋繞圈玩,結果瓶子刷地扔出好遠,辣醬灑了一地。他馬上返回去,用手裏找回的零錢又買了一瓶。

回到家,他主動自覺地跟我說了情況,並把自己的存錢拿出來賠償。我說你這屬於太貪玩不小心犯的錯,要負責任,不過我用人不善也有一半的責任,我們對半吧。他脫口而說,那我只用出2.25元了!

我奇怪還沒上小學的他是怎麼口算出4.5的一半的,問他怎麼這麼快就有答案了,他不好意思地低頭笑,說我在路上就已經算過了……。看來我的懲罰策略他早就心中有數了,知道最好和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有天中午,風風帶着燦爛的微笑蹭到我邊上,伸出雙手把我的臉捧起來親了親。這副小甜心的樣子和他淘氣多動的性格很是不符。我估計一定有什麼事要求我,果然,他說:“老師讓我買一把拖把……”。

老師怎麼會無緣無故地讓孩子們自費買公用物品?我說,怎麼回事你說清楚吧。他貼着我的臉小聲說:“我和同學打着玩,把班裏的拖把弄斷了,老師讓我們一人買一個賠……”。“你自己的闖的禍,你自己負責啊。你的錢夠了就用你自己的錢,不夠的話我先借給你,有錢的時候還我就行了。”

“借給我五塊錢就夠了,你幫我買個送學校吧,我怕我拿不動。”他的要求又進了一步,一臉的諂笑。“不可能,又不是我把你們班的拖把弄折了。再說,你8歲了,扛個拖把沒問題,吃點苦下次你就記得不破壞公物了。”我寸步不讓,儘管我知道他要扛着它等公交,再坐半個多小時的車,之後再步行300米到教室,但我的原則不能改。

他比往常提前半小時悄悄開門去上學了,看來他也覺得扛個比他還高的拖把進學校實在太不好意思了。後來聽他老師說,那個同學的拖把是他爸爸送過去的。不過從此之後,破壞班集體公物的事他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對他不認真完成作業的懲罰一般是不許看電視,就算最後把作業改好了也不行。但如果改得還是一塌糊塗,那麼連遊戲也就不許玩了。這招一般來說也很有用,因爲沒有幾個孩子不喜歡看電視或玩遊戲的。上學前風風每天可以看半小時電視,玩半小時遊戲。上了學之後,按他每週的表現情況,週末允許一小時的電視或是電腦。

風風也捱過幾次打,不過次數很少,而且多是以懲戒爲主。一次是他不聽話,拿着藥箱玩,還把小藥片吃到嘴裏去。我曾經阻止過他幾次,但因爲很難體會到吃藥帶來的危害,他老是記不住。這次他把暈車藥的藥瓶打開,開始試吃裏面的小白藥片。

等我發現的時候,一瓶的藥片都不見了,牀上有一些,也許還有一些掉地上了,但他的嘴邊有很多粉沫。我問他吃了多少,他也答不出。我讓他喝了大量的水,又拉他到廁所吐了幾次。爲了讓他長記性,我用手在他的小屁股上打了三下。

一次是大家一起去逛街,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嘴裏多了一聲口香糖,問他誰給他的,他說他自己拿的,問他在什麼地方拿的,他說他也記不得了。我們回頭走了幾個店想去補上錢,可他確實記不住是哪家了,那時他畢竟才四歲,又是到了新的環境。回到家,我用晾衣架打他了的小手,告訴他不管是什麼東西,也不管這東西有多不值錢,絕對不能不經允許就拿,那樣的話就是偷。他哭了,但卻很聽話地讓我打了手心三下,我想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還有一次是在屢次告誡他不許在學校門口買零食,但因爲同學們很多都有這習慣,他有時也抵擋不住誘惑或是虛榮,會跟着買一點垃圾食品。有次白天他上學前我才又叮囑了他,可他還是不知道吃了什麼,晚上突然坐起來嘔吐,把牀上吐得到處都是污穢物,然後又腹泄衝進衛生間。這麼折騰了一夜,大家都沒好好睡。問他吃什麼了,他交待在學校門口又買零食了。我說這次你記得媽媽說過的話了吧?垃圾食品能吃嗎?不過因爲白天才專門提醒了他,他卻明知故犯,我也是在他屁股上打了三下,算是給他一個教訓。

印象裏記得的,也就這三次了,因爲這三次他犯的都是原則性的錯誤。對於一般的的錯誤,我想碰壁的效果總會要好於我的一百遍嘮叨。有些不觸犯原則的事我事先只做提醒,但他一意孤行的時候我不會強烈干涉,只有在他自己嚐到了苦果後悔之後,才真得能體會出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無規矩則不成方圓,而要形成規矩,賞罰一定要分明。犯了錯受到懲罰,有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張揚對的,本身就是對錯的一種界定,明是非,孩子才能避免一味地任性或屢教不改,作父母的,也不必總要一次次反覆重複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了。

教子寶典2:願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12張
自己的事自己做

風風經常跟我出來旅遊,但三四歲的時候就不用我把他當成需要抱着拉着的小孩子一樣照顧了,他基本能做到照顧自己。出了門,不管是吃飯還是比賽,一般情況下他都不需要我操心,有時甚至還會照顧我,像一個小大人。

四歲多,帶他去蒙山和嶗山,他都是跟着我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步行上去的,沒要求過坐滑桿或是讓我抱着他,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開心的小老虎,總是精力充沛地衝在最前面。

五歲多的時候,帶他去湖南和廣西交界的一處山裏玩,他揹着自己的小包,一路上像個小男人一樣地照顧我,媽媽,你累嗎?媽媽,你走快點,咱跟上前面一羣人吧,要不不安全;媽媽,你渴不渴?媽媽,你別怕啊,有我呢……。

出了門,他不嬌氣,也不胡攪蠻纏,總像個小保鏢一樣跟在我的左右,加上平時教過他一些簡單的戶外常識他也能遵照執行,所以只要條件許可,我都願意帶着他一起遊山玩水,不用擔心帶上他會成爲小累贅。我希望陪他一起行千里路,伴他一起讀萬卷書。

相比城市的孩子而言,風風算是自理能力不錯的一個孩子了。小學一年級沒有從我家直達學校的公交,我們接送了他一年。到了小學二年級之後,開通了一趟公交,交通方便了,他都是自己上、下學的。

正常情況下風風的一天都是這樣的:早上6點他自己按時起牀,有時睡過了頭,到6點20的時候我會把他叫醒。起牀後他自己準備早飯,內容很簡單,一般都是牛奶和麪包、蛋糕,再看半小時書或者讀讀英語,之後收拾書包,到七點左右就自己上學去了。中午的時間比較短,吃完飯他躺一會兒就又去上學了。下午放學回來的第一件事總是先回自己房間寫作業,寫完作業吃飯,在休息的半小時裏,他會把碗刷了,然後跟我複習半小時或一小時功課,八點半之後一直到睡前的時間他自己安排,他可以選擇看書,下棋或是玩遊戲,九點半準時睡覺。從一年級到現在一直如此,已成了規律和習慣。

小學的三年裏,我只在幫他複習的時候和他一起學習,他看書或寫作業我們都做自己的事,不去監督他。我沒有收拾過他的書包,沒有監視他寫過作業,也許他的自理能力還很差,毛毛糙糙,有時很不認真,但所有他應該自己負責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動手的。

生活裏關於他自己的很多事,我們都放手讓他自己選擇,在完成作業之後,他可以自己選擇怎麼安排餘下的時間,假期裏,他自己定計劃,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學習有進步,他自己選擇要什麼樣的獎勵,大多數的時候,他會選擇要自己喜歡的書籍,他的書已經放滿了家裏的一個大書架,幾百本之多。這些書讓他很自豪,文學、科學、歷史、地理、生物……,只要他喜歡,或是我們認爲不錯的,都會當成獎勵買給他。別的孩子的新年禮物或生日禮物可能很豐富,但他的基本就只有書,有時是體育用品。

除了安排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的家務他也會承擔一份,我希望他能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員,對這個家有他自己的責任,當然,他也有自己的權利。責權分明,孩子纔能有自主性,有主見和擔當。

他第一次自己做飯是在小學二年級,有天我們逛街去了,而他放學早,寫完作業後可能感覺有點無聊,也有點餓,怎麼就想起自己動手做點東西吃了。我們在超市採購了一批物品,興沖沖地趕回家。剛進了院子就發現,我家廚房的燈是亮的,走的時候明明是滅的呢。

進單元的時候,我們猜風風在幹什麼,我說也許在陽臺上窺視我們回來沒,好及時關掉電視;他爸爸猜他一定在廚房洗水果吃。敲門進去時,風風站在門口,神態自若地說:“不知道你們這麼快就能回家,我在吃飯呢。”

吃飯?我知道家裏除了中午剩的一點點雞爪子和豬蹄,好象沒什麼能吃的啊!看他的表情有點點怪異,說不上來是驚慌還是得意,我們都住桌上看去----上面多了一盤炒雞蛋!“我看你們沒來,就自己做了飯,餓死了……”風風一邊解釋,一邊坐回桌上,努力保持着平靜淡然,就像做飯是他每天都必做的工作一樣。

我心花怒放,這小子,居然可以給自己做飯吃了!往桌上的盤子裏瞅了一眼,雞蛋被炒得碎哄哄的,還夾着幾個一兩釐米長的大蔥,再跑到廚房一看,一片狼藉!

不過我依然很欣慰,馬上坐到桌邊,嚐了一口炒蛋,味道有點怪,裏面放了很多鹽和糖,似乎還有一點醋,大概他能看到的作料都放了一點,但好在他比較勤快,沒有把它炒糊。“我放了油,還放了鹽和糖”,風風一副徵求意見的模樣。我吃得“津津有味”,這會兒,味道根本不重要!“不錯不錯,下次不要放糖就更好吃了。”我連連誇讚。“你愛吃啊?我自己覺得不好吃呢。”風風有點出乎意料,但臉上已經露出了小有成就的自豪感。

“只要是兒子做的,媽媽就愛吃!”想起我小時候第一次做的飯,攪麪湯居然把一大塊面給下鍋裏了,還切了蓮菜,也是一兩公分厚,沒用開水焯就直接涼拌了。那天媽媽回家,也是如我一樣,吃得津津有味,還讚不絕口。做飯的意義,對父母來說,意味着孩子懂事了,長大了,父母除了欣慰和自豪之外,還會有什麼挑剔的呢?

現在風風已經可以成功地做一些簡單的飯菜了,像西紅柿炒蛋,西紅柿雞蛋麪條,炒蛋……,儘管很單調,但可以保證我不在家的時候有飯吃。有時到了週末,我會把買菜做飯的任務交給他,他像個小大人一樣帶上錢去超市買幾樣愛吃的菜,回到家認真地擇菜洗菜,再精心地切成自己想要的形狀,炒菜的時候經常會跑過來問一下,油裏放蒜頭不?要放多少鹽?需不需要放點糖?他很享受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的感覺。

除了做飯之外,他的房間和書桌,我會等着讓自己收拾打掃,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我也放手讓他自己做。到了週末,他會把自己的小房間來個大掃除,整理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我相信“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次他班主任打電話,說元旦的時候班裏的天花板要裝飾一些綵帶,孩子們看看那高度,都束手無策地在下面發愁,有幾個孩子去辦公室找老師尋求幫助了,等老師趕過來的時候,風風一個人已經把所有的綵帶都掛好了------他在桌子上又放了個凳子,讓兩個小同學在下面扶着,他一個人站在上面把活兒幹了。

還有一次班裏的門不知道被誰鎖上了,要上課了,大家都站在門外進不去。風風又一次站出來,他自己想辦法,到別的班借來了桌子凳子,從窗口爬了進去,從裏面把門幫大家打開了。

老師說,風風的責任心很強,有着與年齡不符的、超常的主見,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同齡孩子有經驗有主意得多。我想,這與我們對他的放手有關。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