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不是太瘋,只因未愛夠

不是太瘋,只因未愛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25歲結婚,比政府提倡的女性晚婚年齡還大了2歲,可以享受15天的晚婚假期。作爲大學教師,我並不需要這個,其時我正享受着教職生涯最美好的時光。沒有繁苛的考覈,沒有填不完的表,窮途不必末路,清貧亦可樂道。

假期未至,遠行的背囊早已拾好。“一家兩制”,讓我暫時不必爲經濟躊躇,樂享旅途。女文青的光陰裏,沒有家長裏短,更不會和生兒育女扯上關係。婚後第4年春節回家,我們一致感受到了親朋好友的異樣:欲言又止。窗戶紙,最後還是他心直口快的小姨捅破:“你們倆要不要去看看醫生?調理一下?”沒有比這更露骨的弦外之音了,一出“逼生”記激起我倆強烈反彈:一定要生個娃給他們看看!書生意氣如我,沒少走彎路,萬幸,一時頭腦發熱,卻做出了此生最正確的決定。在人生的節點,我們需要一隻推動搖籃的手!做父母: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

兒子今年15歲半,是鄰居眼中的“陽光帥氣大男孩”,是老師心裏“成績不錯、個性酷酷的好學生”,是自我定位的“體育控、音樂迷、防禦型苦逼中學生”。和這個1米75的大個勾肩搭背,時不時會遭到他的嘲諷:“老媽,你這麼矮,難道一點都不自卑?”當然,自嘲的基因遺傳也很到位,說起多次縫針的童年和一度缺鈣的佝僂,他一臉痛苦狀:“我是個容易受傷的男人!”、“別人有胸肌,我只有雞胸。”

看着同齡人把孩子送入大學,我偶爾也會稍稍地羨慕一會,但也就是那麼一會會,心裏很快就找到了平衡點。我不敢想象,如果眼前不再有個牽掛的小尾巴,我該如何安放內心的失落。養兒不易,我經歷過的無數不眠之夜,是孩子扁桃體或咽喉發炎連續高燒的焦慮;是疝氣全麻手術時的隱憂;是魯莽的小獸無麻醉下四次縫針的心痛;更是籃球控位手臂骨折的無助,但大人肉體的苦我不以爲苦,孩子生病難耐,你卻無法替他去痛,這是最難的痛!最深的苦!

青春期逆反,也是很多家長最愛吐槽的苦。兒子從來不是溫順的主,倔起來是一股蠻橫勁,可以在客廳牆上奮筆疾書“打到×××帝國主義”,發泄一個5歲孩童對母親的不滿與憤恨,但他聽得進道理,懂得節制與進退。當父母的如果能時刻提醒自己“我曾經也是個小孩”,那麼與孩子的溝通則完全無障礙,無論哪個階段都能把你當朋友,一切自然順順當當。

做獨生子女的父母,考驗的不止智慧,更有心理承受力。養育單獨的風險,讓爸媽們格外小心翼翼、患得又患失,“溫室效應”對男孩成長的負面影響更甚於女孩,因爲女性在忍耐和承受力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如何有區別地養育男孩獨生子,並沒有速成指南,或現成寶典,唯有摸索中前行,但戰略方向是明確的:養兒宜粗,敢放手,健康體魄是男孩的第一性徵。

1歲前,兒子的白天幾乎都是在野地裏度過,摸爬滾打,毫無懸念摘得爬行比賽冠軍,邁開了他“運動”生涯的第一步。學齡前,我是兒子的啓蒙教練,跳繩、踢毽、抽陀螺、抓石子,同齡孩子不熟悉或不屑的土玩法,卻爲他開啓了另一個沒有電玩的童年世界,並在以後的日子裏,發掘了自己的愛好與特長,花樣溜冰、自由泳、短跑、跳遠、足球、籃球、橄欖球等,日益朝着“高大上”的方向走,運動損傷也隨之而來。但“職業傷痛”已經無法阻止一個“體育控”對運動的癡迷。

不是太瘋,只因未愛夠

《多面男孩》是兒子讀小學1年級時的課堂作文,可以作爲他童年的自畫像。

大家好!我是胡賽爾,我的優點是大方、誠實,缺點是性格暴躁,武斷、作業提前做、魯莽、衝動。愛好有游泳,我會自由泳、仰泳、蛙泳。我的愛好還有看書,我一天不看書都難受。要是你讓我一星期不看書,我會崩潰的。我愛好還有跆拳道,現在我已經是黃綠帶,我的目標是黑帶9段。我還要繼續加油。

我喜歡小動物,比如說小狗、小雞、小鴨、小白鼠、小貓、小鳥,還有蠶寶寶等等等等多種動物或者昆蟲。

我愛好還有國畫,我的國畫老師和ai可親。我學畫畫已經幾年啦,功力可不淺哦!我的興趣有滑雪板,我兩個晚上就學會了全部技能,現在已經可以從斜坡上衝下來,還可以飛快地滑。我愛好還有乒乓球。我的老師是一個專業的教練,現在已經學會攻球、推打、搓球、左推右攻、小滑步多種球技。這就是一個多面的胡賽爾。

育兒,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胡適說,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夠耐心的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比陪伴更有效的教育,更深情的“告白”。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陪在身邊,看他笑,聽他哭,分享他的故事,縱容他偶爾的小情緒。不用顯擺大道理,毋需錦衣玉食,更不是有求必應,大愛稀聲,就是這麼簡單。

如何做父母,是不斷學習的過程。身爲父母,在家庭教育的各方面我們都有意識地爲表率,敬崗愛業,樂觀處事,孝敬長輩,友愛同仁,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分享讀書心得,互評彼此佳作,已成約定俗成的家庭習慣。我們篤信:讀書的人永遠不會寂寞。三口之家,每人擁有自己的書櫃,不定期在噹噹網上購書、睡前閱讀是3人共同的愛好。5歲以前,我們爲孩子“讀書”、代買書,但現在孩子的書櫃是自己不斷添加的,買什麼,完全由他自己決定,當然,經典名著、科普讀物是我們“無意”買來放在他枕頭邊的,算是一種適度的引導。

嚴格但不苛刻,寬容而不放縱,教育孩子時父母保持意見一致是我們多年來一致堅守的。雖追求表率作用,但並不避諱家長自身的不足,讓孩子感受到人性的真實,從而培養寬容的心態。興趣一致,地位平等,家庭內就有了共同話題,茶餘飯後,分享各自當天心得,做彼此的聽衆,是我們的又一樂趣。任課教師的“名言警句”經孩子的口頭傳播,經常成爲我們小家庭的餐前“佐料”。

在十多年的育兒手記裏,我是兒子語錄的忠實記錄者,“媽媽,你是不是很寂寞?”、“爸爸寫作好厲害,一定有很多智齒!”、“姥姥總說自己老,但我覺得她還沒有老好!”、“我好想長毛啊,像大學生哥哥一樣!”、“中考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唉,我不禁對長大有些萌生退意!”,今天讀來,瞬間依然會被擊中。

再當媽?不是太瘋,只因未愛夠

3歲時,兒子問我:“媽媽,你可不可以給我生個哥哥?”我說:“不可以!”他一臉失落,賭氣說;“我自己生!”我相信就在此時,“兄弟情節”在他的心靈裏撒下了種子,這不過是我們母子間又一次心靈感應罷了。

其時,我正至中年,力有不逮,諸事不順。事業瓶頸,先生鼓勵我繼續求學的苦路,雖不曾以“第三類人”的餘光給我壓力,但三季稻式的冷嘲熱諷,讓我不敢懈怠,只能在時時警醒中體會他的真誠與善意。博取學位的幾年,深愛我的父親罹病,在老家的破屋裏枯守殘年,不能再給我只言片語。他孤寂的眼裏,盡是我浮躁的幻影。我繼續掙扎在人生的路上,父親卻已在天堂。

愛不是人生唯一的事,但絕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而最難言喻的人間情事,是父愛,是母愛。當我拖着一雙小手時,一種蔗盡彌甘的享受,“彷彿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不時地憧憬、渴望與另一個新生命美好相遇。

2010年,好友自加拿大回,帶回兩個兒子。老大14,在國內出生,2歲時隨父母移民。兄弟倆相差8歲,但形影不離,剛掐完架,立馬又抱在一起。我們去賓館探望,兒子坐在一旁,一言不發,我以爲是語言的障礙。回來路上,他自言自語:“有哥哥真好!有哥哥真好!”我瞬間被擊中,7年前的種子分明生根發芽了啊!

再當媽,真的準備好了嗎?

2015年10月29日,“二孩”政策在微信圈率先傳播,當晚,我們有了第一次家庭會議。兒子一馬當先:

——我想體會當哥哥的感受,一個我無關的人(傻孩子,不是同根生麼?)長得和我很像(誰也不能保證啊!),不覺得很奇特,很神祕嗎?

——我願意洗尿布。你們一定不好意思去開家長會吧,我願意做代表!

——我們又不是世家大族,有什麼家產可分,各拿一半不就行了。

作爲家庭一份子,就這麼嚴肅的事情表態,是兒子有生以來第一次。但“爸爸”的神情幾乎回到了16年前,覺得母子倆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都45了,能生出咋樣的孩子?弄個殘疾兒,後半生咋辦?

——兩個孩子隔了不只16歲,相互作伴?純粹是瞎扯嘛。到時只怕給老大拖後腿呢!

——我的工作沒有定數,指不定哪天破產了,孩子喝西北風去?再者,我們老大不小,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不是害了孩子嗎?

一句比一句難聽,我當即跳起來,指責他是一個不柔軟、沒溫度的男人。愛不需要理由,不愛則有1000個理由。他不緊不慢,又加了一條:

——難道你想把16年的養兒過程再重新來一遍?

話糙理不糙,我必須承認,條條直指人心。但是,這分明又不是我的內心。遲來的政策擾亂了小家,攪動了親友圈。

外甥今年23,以過來人身份現身說法,勸我珍惜機會:

——一定要生!讀大學,宿舍裏就我有兄弟,哥哥沒少塞過零用錢,大家不知有多羨慕我。再說,獨生子的性格真的不好使。

兩個姐姐步調一致:

——你真的是瘋了,我隔壁鄰居比你小2歲,都有兩個孫了。

——賽爾很優秀,又是個兒子,沒啥遺憾了,趕緊打消念頭。

——你要真想,我明天去孤兒院給你挑一個好的,自己生太危險了。

見電話這頭一直沉默,姐姐們即可心軟了下:

——你真決定生,我們也可以過去幫你帶。

我理解她們最後的寬慰,未必能當真,因爲她們就早到了帶孫子的年齡,各有使命。只是不忍心再潑冷水,持續打擊罷了。親友的關心、過問,不僅沒能幫我理清頭緒,反而讓我再次陷入深深的糾結。

結婚前,我有10多年的痛經史,同學笑我是捂着肚子把書讀完。生完孩子後,病痛大大緩解,我以爲自此解脫,但06年舊病復發,逐年加重,發展爲腺肌症的跡象。中醫、西醫,省內、省外,沒少跑過路,但療效甚微。糾結多年後,我接受了戴曼月樂環的建議,但對多數人有治療作用的曼月樂,對我療效卻不穩定,而且副作用甚大。萬般無奈,醫生給我指出了最後一條路:如果不想依賴止痛藥,切除子宮一勞永逸。在他們眼裏,我這個年齡和症狀完全符合手術指徵:有了孩子,又進入圍產期。但這是我完全無法接受的建議——40多歲,正是一個女人最有成熟韻味的時期,沒了子宮,我算哪門子女人?最後,一個熟識的醫生,一句話點亮了我:

——你要是能再生個孩子,倒是比較好的治療,但這不可能,沒政策啊!

就是這微弱的光,讓我在灰暗中堅持到現在。不僅僅爲了愛,治病,也是一個多麼理直氣壯的藉口。扯蛋的政策來得太晚,但畢竟還在我的“有生”之年。倘若,當初我拿掉了子宮,今天我連糾結的機會都沒有,今生今世我都不會原諒自己!

一個月後,我們有了第三次家庭會議。先生主動表示:要不我們就試試?兒子一聽,當即放下碗筷:

——太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培養他(她),把我人生的經驗教訓總結好,尤其是英語,讓他/她比我學得更好。

第二天一早,我來到了那位熟人的醫院。在等待醫生的兩個多小時裏,穿着寬大病服、毫無美感的孕婦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新生嬰兒的哭鬧此消彼長。剎那間,我變得惶恐、煩躁起來,我問自己:確信已經做好準備了嗎?我下樓跳上滴滴專車逃回了家。內心突然的變化,我無法解釋。此前強烈的意願,愈挫愈奮,阻力消失,鬥志竟也消弭。

那天,我原本是要取環的。或許,我真的需要再給自己一點時間,哪怕一個月。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