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朋友小A那天非常嚴肅的問我,“我們小區的好幾個小朋友都在騎平衡車,你覺得有必要買一個PUKY麼?”一輛PUKY平衡車最便宜的一千多,對於有的家庭來說小菜一碟,對於有的家庭遙不可及,對於有的家庭是咬咬牙跺跺腳也買得起。恰好小A就是第三種。

無獨有偶,昨天后臺有個媽媽吐槽老公嫌她給孩子買名牌衣服,爸爸覺得貸款壓力大,孩子這麼小,衣服只能穿一季,買名牌根本就是“沒必要的支出”。

媽媽不服氣“我們那麼努力,掙那麼多錢,不就是爲了給孩子創造更好地條件,提供更高的起點麼?我自己這季都沒買衣服,給孩子買的還是打折款,根本沒有超家庭預算啊。”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突然很想說一說,給孩子提供“物質需求”這件事。

我們這代人,幾乎沒有人被溫飽所累,靠着自己的努力、父母的幫襯,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

爲人父母后擋都擋不住的奉獻精神,更讓我們願意爲孩子剁手般的買買買。

母愛的天性讓我們的養育理念就是“我們給不了孩子全世界最貴的,但是我們一定給他我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

可反觀現實,確往往不是如此,無論哪個階層,我們實際做的,總是在努力“超範圍”的給孩子“更好”的。

回到文章的一開始,小A的家庭情況買一個500以內的平衡車完全沒壓力,她卻想緊緊自己買一個千元以上的PUKY。

同樣的例子屢見不鮮,甚至已經是社會常態。

消費兩百多hape積木無壓力的,非要緊緊自己買千元左右的classic world木質積木;

覺得費雪爬行墊也不錯的,還想着不如在添一點錢買個skip hop;

可以買一萬塊stokke推車的,又想咬咬牙買ilver cross kensington英國皇家推車;

我們總是不斷地,再添一點點錢,再擠一擠自己,給孩子選一個更好的。

可是我們買平衡車只是爲了鍛鍊孩子;

買積木只是爲了消遣玩樂;

買爬行墊只是爲了爬行;

買推車只是爲了方便出行。

明明已經有物美價廉的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還要緊一緊牙關追求更貴的?

是因爲你自己都沒發現的“媽媽界的攀比鏈”。

我們無意識的消費我們能力之外更貴地,其實是在跟這條攀比鏈較勁,打着孩子的旗號,讓自己在母嬰界的攀比鏈上在高一個階層。

不妨認真的想一想,你真的是爲了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還是爲了曬單時、帶孩子出門玩耍時,露出名牌LOGO之後的暗爽?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第2張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質疑。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給孩子我們能力範圍外更好地,這就是我們奮鬥的意義啊,這纔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啊。

不然孩子怎麼超越我,怎麼超越我們的階層。難道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配消費那些更貴更好地玩具了麼?

當然不是,相反,如果出發點真的是爲了孩子,那麼即便是勒一勒褲腰帶,也是應該買給孩子的。

比如說大量的正版繪本,有利於腦部開發的玩具,真正能打開孩子眼界的新發明,或是一切你真心覺得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推動作用的東西。

做留守兒童專題的時候,我採訪過一個奶奶,獨自撫養着孫子。講真,條件確實不好,但她非常注重教育投資,因爲她自己不識字,不能親自給孩子閱讀,所以花了不到兩千塊給孩子買了一套點讀筆,讓沒有父母守在身邊的孩子可以每天接觸到書。

兩千塊錢對於一個留守老人來說,算是一筆鉅款了,但是這筆錢卻花得非常值,它代替一個家庭(一個不識字的奶奶,一對不在身邊的父母)完成了對一個孩子的閱讀啓蒙。

整個村子只有這樣一個老太太捨得,她的捨得豐富了孩子的眼界,她用自己的力量讓孩子走的更遠,這纔是對孩子正確的投資,這纔是讓孩子超越他的階層的正確打開方式。

東西不管多麼貴,只要能夠物盡其用,也算是不枉一片良苦用心。我甚至贊成真的對孩子有用的東西,“鋪張”一點也無妨,就像那位老奶奶。

可是大部分父母,只是盲目的跟着意見領袖買買買,買完之後就丟給孩子。

你陪孩子搭過幾次積木?玩過幾次拼圖?

多少玩具、用品被冷落在角落裏幾個月無人問津?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第3張
說到這,我倒是想起我認識的一位媽媽,家庭條件優渥,確鮮少見她的朋友圈曬大牌玩具。相反,她每天都帶着孩子自己發明玩具。

看她的朋友圈日常:

“孩子說想要一個青蛙,我用摺紙給他折出一打。”

“兒子說爸爸有一個拼圖的火箭,我找了一中午也沒找到,大概是他想象的,還是做一個比較快!”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第4張

“兩孩子爲一個火車頭打架,網上定的貨也遲遲不到,只好自己動手了。”

車太多車位明顯不夠用了,大型停車場來嘍!!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第5張

她花大量的時間跟孩子創造各種玩法,哪怕是最簡單的紙箱也能玩出很多新花樣。

明明用很多很多錢就能解決的問題,她偏要加上很多很多愛來完成。

看着她我常常反思,爲什麼很多人寧願花高價給孩子買玩具,也不願花時間來陪玩?

沒有一個孩子快樂的源泉是穿了什麼牌子的衣服,坐了什麼高大上的推車,去了什麼奢侈的度假勝地。

對於孩子來說200塊錢的積木跟2000塊錢的積木帶給他們的幸福感是一樣。

孩子所有的快樂都與父母的陪伴有關:跟媽媽一起畫出來的小鳥,跟爸爸一起搭起來的積木,聽媽媽講的晚安故事… …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第6張
如果總是對孩子超負荷的付出,不僅不會讓孩子更幸福,還會產生很多問題。

犧牲感讓孩子感到壓抑

無論是對孩子的物質滿足還是精神陪伴,如果它在你的承受範圍內,那就是一種讓人感到愉悅的付出感;如果超出你的承受範圍,就是一種被綁架的犧牲感。

犧牲感是一個特別容易讓自己感動的東西。你爲一個人犧牲的越多,你想要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即便是在“說起來不求回報”的親子關係裏。

一旦孩子有什麼讓你不滿意的地方,你就會覺得爲什麼你付出了這麼多他都不知道感恩?

我都沒捨得吃給,給你買的哈根達斯,媽媽對你好不好?

媽媽的健身錢都省下了給你報的早教班,你怎麼一點都不配合呢?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莫名的被你道德綁架,覺得這輩子都欠你的,有種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軟的唯唯諾諾感,只能壓抑自己不敢或不忍反抗你。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第7張

付出讓一切變成理所當然

與上一種情況恰恰相反,另一種孩子很容易將父母的犧牲看的理所當然。不再珍惜你的付出。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這麼多的啃老族:父母都在兢兢業業攢錢,孩子卻早就大大方方的享受。因爲已經習慣了呀,你就是要把“本該你擁有的東西”讓給他呀。

你就是要替他努力,而他,心安理得的替你享受。

很可能賠了夫人又賒兵

很多時候,你買了一個你承受能力之外的東西,你的心裏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比如:孩子隨地扔一輛你覺得很貴的PNKY,跟一輛你覺得一般的平衡車,你感覺能一樣麼?

再比如:孩子吃起東西來都比較髒,一不小心什麼草莓汁,西瓜湯就順着下巴、胳膊往下流了,這個時候她穿一件500塊的T恤,跟穿一件50塊錢的T恤,你的感受能一樣麼?

穿前者你可能囑咐她千小心、萬小心,最後還是忍不住呲兒她一頓“怎麼吃東西這麼不小心。這樣洗不下去的。”

穿後者你會看到自己孩子第一次啃西瓜的搞笑模樣,覺得“哇,我娃萌死啦!”, 快拍照,傳給爸爸看,傳給姥姥看,衣服?你可能注意都沒注意到吧。

當你對一件貴重物品的反應不一樣時,這種不適感就會傳遞給孩子。可能所有衣服裏,他最不喜歡那件最貴的,所有車子裏他最不喜歡puky ,因爲使用這些東西就意味着被約束。

緊一緊自己給孩子買更好的,他就會更幸福麼? 第8張
結語:

當然,如果你不是爲了自己的虛榮心,而且不會因爲買超負荷的東西產生上述的心理問題,那麼你願意緊一緊自己,給孩子更好地,當然沒有任何問題。

此外,基於安全、性能等等因素考慮,消費自己“可以承受”的“能力範圍外”,是正常現象。比如,我正常的消費水平是300塊的積木,那個四、五百的材質更安全,玩法更多樣,選擇500也不會讓我有很大得壓力,讓我覺得犧牲過度,而且使用起來不必“另眼相看”,那當然可以選。

因爲母愛的天性本來就是“犧牲自己成全孩子。”

本文討論的是,那種“明顯感覺到了壓力”的“範圍之外”,所以別擡槓哈。

C媽說 儘管不願意承認,C媽也是邊寫邊反省。很多時候我們挑選孩子的物品,就算不是爲了人前的虛榮,其實也是在滿足自己“其實我也有能力給孩子更好的”這種“做更好父母”的虛榮心。

相比更好更貴的玩具,陪伴纔是最重要的,童心純潔,他們心中沒有攀比,看不懂LOGO,比不出高低,唯一能讓他們動容的是父母真心相伴的誠意。

別盲目的爲孩子犧牲,孩子的玩具多一件少一件,便宜一點貴一點,都無所謂,因爲他們只要很多很多的愛,就夠了。反倒是一心只爲孩子買買買的你,有多久沒給自己添衣服、添化妝品啦?親愛的,你也值得更好的。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