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疾病 > 解析孕早期出血的幾種可能性

解析孕早期出血的幾種可能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統計,大約有20%的準媽媽都在孕早期出現過流血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讓大多數準媽媽都驚恐不已,其實專家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孕早期出血都是危險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有關孕早期出血的幾種可能性。

解析孕早期出血的幾種可能性

發生出血時,我們往往會對胎兒的安危非常擔心。典型的症狀有哪些?該如何應對呢?

流產

症狀:所謂流產,是指懷孕未滿28周,胎兒出生離開媽媽身體後還不能存活,妊娠過程就終止的現象。妊娠初期容易發生流產,可能的原因如受精卵染色體異常、胚胎髮育不良等。妊娠12周以前的流產稱爲早期流產;妊娠12周以後發生的流產稱爲晚期流產。更多見的是早期流產。表現爲妊娠期出血的同時伴陣發性腹痛,有時出血量很多,多於月經量,甚至休克,這種出血往往提示流產不可避免。如果少量出血,可能爲先兆流產,經過醫生的處理及臥牀休息,大部分胚胎可以存活。

對策:妊娠期出現陰道出血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做相應的檢查,如血和尿的HCG測定及B超檢查等了解胚胎髮育情況,如果考慮流產不可避免時,要做急診刮宮手術。如果有保胎的價值,醫生會給你相應的建議和治療。

宮外孕

症狀:正常的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內膜上着牀。但偶爾會發生受精卵在輸卵管、卵巢、腹腔等子宮腔以外的部位着牀時就是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簡單的說就是子宮外妊娠。其中,最常見的是在輸卵管上着牀,此時即使能夠着牀,因爲沒有胎兒發育成長的空間,所以常常導致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着牀部位發生破裂。發生停經後不同程度的腹痛和陰道出血,而一旦發生輸卵管妊娠破裂,會發生腹腔內大出血及劇烈腹痛,迅速發生休克危機生命。

對策:因爲輸卵管妊娠可能危機生命,所以出現妊娠早期陰道出血,尤其伴有腹痛時,應立即就診,不得延誤。曾經有過流產或宮外孕的女性,再次妊娠早期應行B超檢查,確定是否宮內妊娠。確診宮外孕時,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選擇腹腔鏡手術取出妊娠物,保留輸卵管,但出現休克等情況時則需緊急剖腹手術。

葡萄胎

症狀:葡萄胎是指形成胎盤的絨毛異常生長繁殖,子宮內充滿了如葡萄般水泡狀顆粒的一種疾病。往往會伴有持續性的陰道出血或持續腹脹,部分患者可出現高血壓、嚴重的妊娠反應、水腫等異常現象,個別患者在早期出現肺轉移的症狀,如咳嗽、咳血等。

對策:在通過B超檢查、血液檢查等確定爲葡萄胎後,要通過清宮術取出子宮內異常增生的組織,一週後還要進行第二次清宮術,要根據醫生的醫囑定期進行血液檢查、B超檢查及肺部CT檢查,排除惡性。

子宮頸管息肉

症狀:如果子宮出口附近長出息肉(大個豆粒狀),往往白帶中常會混有血液,房事後常會有少量的陰道出血現象。

對策:一般來說,妊娠期間長出的息肉,並不會帶來什麼大問題。儘管息肉會隨着妊娠週數的增加而長大,但並不會對妊娠和分娩造成影響。但在確定爲息肉引起的出血前,必須排除宮頸的惡性病變或癌前病變,應該做宮頸息肉的摘除,同時做宮頸的細胞學檢查,也就是現在常用的TCT檢查。

子宮陰道糜爛

症狀:子宮頸糜爛或陰道粘膜潰瘍時,妊娠期可能會引起少量的陰道血性分泌物,或陰道檢查及房事後少量陰道出血。

對策:子宮頸糜爛時做宮頸的細胞學檢查排除不良病變後對妊娠或分娩不會造成嚴重影響,所以不必擔心。陰道粘膜潰瘍比較少見,要在醫生的安排下,排除性傳播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其它

與妊娠前相比,妊娠期間子宮充血,因此在房事或陰道檢查等的刺激下,子宮容易受傷或發生出血現象。此時如果出血現象一兩天後自然消失的話,則不必擔心。

孕早期發生出血時,該怎麼辦呢?

出血原因和症狀不同,應對方法也不同,有的只需在家靜養,有的則需住院治療。但無論哪種方法,保持安靜是最基本的。住院還是在家靜養,要聽醫生的意見。

住院治療

當診斷不可避免的流產、宮外孕、葡萄胎時就一定要入院治療。入院後根據你的情況醫生會作相應的處理。手術處理結束後,要在醫院觀察一定的時間就可出院,在家繼續靜養一段時間,恢復你的體力,讓你的身心都能夠得到適當的調整。

在家靜養——什麼情況下可以在家靜養,最好向醫生諮詢

診斷爲先兆流產時,應該在家靜養一段時間。一般來說,在持續出血期間不可做家務,除了如廁外,均需躺臥。要儘量避免外出,停止洗澡淋浴,嚴禁房事,避免大便乾燥,可以在家聽一點柔和的輕音樂、讀一些上口的散文詩等,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起到早期胎教的作用。宮頸息肉摘除術後,適當休息即可,不必臥牀,更不需要停止工作。宮頸糜爛導致的妊娠期少量血性分泌物,不需要休息,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只根據血的顏色及出血量等很難判斷出是否需要緊急處理。因此,原則上,出血後不要自行判斷,要儘快去醫院接受檢查。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