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娩 > 產前準備 > 產前排畸怎麼做?這篇文幫助孕媽媽正確認識“排畸”!

產前排畸怎麼做?這篇文幫助孕媽媽正確認識“排畸”!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產前排畸不是萬能的,但是不做是萬萬不能的。產檢次次不落,結果樣樣都好,寶寶就一定健康?產檢都正常,爲啥還生下畸形寶寶?

下面分享一個故事:

一名高齡二胎媽媽的中唐篩查結果不理想。但她以自己身體很好、家裏沒有唐氏綜合徵家族史、羊水穿刺會導致流產爲由,頑固地拒絕後續檢查、診斷。醫生們輪番勸,說不通。

最後,如“最壞”的預料,孩子是個唐氏兒。

“產前排畸不是萬能的,但拒絕檢查、諱疾忌醫,是萬萬不能的。”下文,張琳醫生向我們介紹了孕媽媽關於產前排畸的疑問或焦慮。

產前檢查、篩查、診斷,是一回事嗎?

不是。

如@段濤大夫撰文所述,產前檢查是懷孕後,到醫院進行的常規產科檢查。理論上,每一位孕婦都要做。目的是及時發現母親和胎兒異常,並做相應處理。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婦科檢查、超聲檢查和抽血化驗等。

產前篩查指篩查胎兒畸形。也是所有孕婦都要做,旨在篩出高風險的胎兒(有唐氏綜合徵和其他染色體異常風險,或存在結構異常)。孕媽媽常說的早唐、中唐、大排畸,及無創胎兒DNA等,都屬此列。一般報告會給出高危、中危還是低危風險的結果。

如今,關於母親併發症的產前篩查也多起來。如,孕媽媽的甲狀腺功能、妊娠期糖尿病、子癇前期、早產等,甚至有些單基因疾病,孕媽媽可以在產科醫生指導下選擇。

產前診斷是確診異常疾病。若產前篩查提示唐氏綜合徵高風險,孕媽媽有不良孕產畸形史、遺傳性疾病家族史等,可採用絨毛膜活檢、羊水、臍帶血穿刺等方法,獲得胎兒組織,進行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檢查。胎兒磁共振(MRI)也是一種較新的產前診斷可用方法。

下面幫助孕媽媽正確認識“排畸”。

產前排畸怎麼做?這篇文幫助孕媽媽正確認識“排畸”!

排畸有哪些?

醫生介紹,產前排畸分成廣義和狹義。

狹義的“排畸”專指B超大排畸篩查,在孕22~24周完成,主要篩查胎兒的嚴重形態畸形。

廣義的“排畸”在此基礎上,還包括早唐、中唐、NT篩查、無創DNA、羊水穿刺等所有可能排除胎兒先天異常的方法。這5者主要用於判斷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風險 。

“羊水穿刺又是篩查,又是診斷手段。”張琳醫生解釋,羊水穿刺能取得胎兒細胞,進行產前染色體異常甚至基因診斷。

高齡、曾生過一個染色體異常胎兒、家族中有出生缺陷分娩史、或孕媽媽本人/丈夫是出生缺陷兒、孕期接觸過有毒物質、放射線者,都是妊娠高危人羣,生出唐氏兒的風險較高,需要進行羊水穿刺。

醫生關於高齡的定義,有自己的看法:

“國家規定,35歲 or 40歲必須做。我認爲,這一年齡段的孕媽媽若僅有高齡一個危險指徵,無其他風險,可以應用細胞遊離DNA無創產前篩查(NIPS)。”

唐氏篩查怎麼選?

多數唐氏篩查涵蓋唐氏綜合徵(21-三體綜合徵)、愛德華氏綜合徵(18-三體綜合徵)等異常。有些醫院還會涉及Patau綜合徵(13-三體綜合徵,患兒畸形和臨牀表現重於21三體)、開放性神經管缺陷、XY染色體多倍體的篩查。

從方法看,早唐(11~13周完成),中唐(16~21周),無創DNA(12周以後)篩查:都是通過抽媽媽血這一間接方式,來篩出胎兒異常。

早唐還可結合B超胎兒頸部半透明組織厚度(NT)篩查(11~14周完成),提高“精準度”。

NT是指胎兒背側軟組織和皮膚之間的厚度。有研究發現,正常胎兒一般不會出現NT異常增厚這一現象。

NT結果異常,可能預示兩類問題:

1.染色體異常,可能導致心血管畸形,出現早期嚴重心臟畸形(如心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狹窄等),以及心功能衰竭、頭面頸部血管及淋巴管發育不全;

2. 若NT>2.5,胎兒發生唐氏綜合徵或其他三體綜合徵的機率將顯著升高,需跟進絨毛膜活檢、羊水穿刺、 臍帶血穿刺等。

B超排畸都看啥?

整個孕期,孕媽媽至少應做3次B超。

第一次:妊娠7周左右,“事關胎兒生死”。排查是否宮內妊娠,有無胚芽、胎心,單雙胎的類型,是否爲葡萄胎等。如果結果有異,要終止妊娠。

第二次:妊娠11~14周,關注嚴重畸形,包括判斷無腦、腦積水、開放性神經管畸形。若孩子是雙胎,要看是單卵雙胎還是雙卵雙胎,有無寄生胎表現,會不會是連體兒。

第三次:妊娠22~24周,B超大排畸。

據國家衛生相關部門規定,大排畸重在排除6種嚴重、致死型胎兒畸形項目,包括:無腦兒、腦膨出、開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損內臟外翻、單腔心、致命性軟骨畸形等。

醫生介紹,在實際工作中,產科B超醫生關注的遠不止這些。

“要查小腦發育情況,分辨腦室內是否積液;會驗查眼球發育;有無嚴重肢體缺失;驗查心臟大血管發育;確認胃泡,排除食道閉索;盡力看到胎兒兩側腎臟,是否有積水;檢查有無膀胱、尿道梗阻……胎兒的基本發育情況、五官、四肢、頭腦、內臟、脊椎等,都會爭取看到。” (但,這些非致死性畸形的檢查,有時是一個雙刃劍,影響父母對胎兒的選擇。)

妊娠24周後,可能還有2~3次B超。

“主要是隨訪胎兒生長髮育。對大排畸有異、但無法引產的胎兒,如胎兒腦室擴張、腸管擴張等,產科很強調B超隨訪。”

B超是萬能的嗎?

B超被認爲“形態排畸金標準”,即使如此,仍有漏網之畸。

這取決於多種因素:

B超設備的分辨率和醫生技術,仍有差異。

胎兒在腹中“藏”得太好。 “如果胎兒頭朝上、屁股緊緊貼着胎盤或宮壁,或怎麼都不挪動身體,就可能看不清楚。”張琳醫生說。

孕媽媽的身高、體重、腹部脂肪厚度、羊水量等,會影響檢出率。

形態限制。B超檢查的基礎是胎兒形態變化。畸形形態改變越大,能查出的機率就越高。此外,胎兒手腳蜷曲,一般不張開。這些都導致手指腳趾、耳朵形狀等細小畸形,難篩出。

“大排畸預約單都會寫明這些無奈。醫生也會告知父母。希望父母能多一些理解。”張琳醫生說。

此外,在正常和疾病間,存在灰色地帶。

醫生指出,有些排畸結果很明確,“沒手就是沒手,單腎就是單個。這是1和0的問題。”

但有些問題無法“蓋棺定論”。如,骨發育不良在孕中期無法發現,要到孕晚期纔會顯現出來。

此外,正常人可能發生腦室擴張,<7~10 mm即爲正常。有些胎兒的腦室擴張>10 mm,隨着生長髮育,擴張值慢慢縮小,到24周變成6、7 mm。但30周後,B超又變成15 mm,並發現腦積水。

“此時,父母埋怨是漏診了!”醫生遺憾地說,大排畸不是萬能的。就目前B超篩查來說,能發現60%~70%畸形,其中的致死性畸形纔是篩查必須明確的部分。

羊穿流產vs畸形

產前篩查有異,就應及時跟進產前診斷。張琳醫生以一份文獻爲例指出,只要發現胎兒發育結構異常,應完善染色體基因片斷檢查。

但有些孕媽媽遲遲不做,原因是:害怕流產。

醫生認爲,她在產科門診上,會從三方面與父母分析。

第一,這一結果對妊娠具有指導意義。若孩子有肢體畸形,且合併基因或染色體異常,其預後不理想。簡單說,一個單純脣齶裂可以通過手術修補。若脣齶裂合併染色體異常,就會影響智力,出現發育遲緩。父母需要知道這些信息、從而評估。

第二,如今醫生掌握更多檢測方法和手段,不僅能發現細微異常,還能給出更多治療信息。如針對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閉鎖等,最佳治療時機在什麼時間段,有哪些治療選擇,未來預後怎樣。

此外,異常兒的接生和出生後評估,異於其他新生兒。父母越早給到產科、兒科相關信息,讓醫生了解孩子的與衆不同,那TA得到“特殊看護”就越充分。

第三,臍帶血或羊水穿刺的流產率約爲1%~2%。對比之下,胎兒若存在染色體異常,發生唐氏綜合徵的機率也是1%~2%。“這種情況下,我會和患者溝通風險:兩個風險一樣大,你更無法接受哪個結果?”

“堅持不做有創檢查的高危產婦,至少也要完成無創DNA。”醫生說。

如何提升“大排畸”效率?

醫生指出,最關鍵在於:不要用任何藉口拖延檢查。

比如,大排畸就該在22~24周“黃金期”內完成。原因有兩點:

此時羊水較多,檢查看得更清楚。

一旦有異,孕媽媽還有時間再次篩查或診斷。一旦過了孕26周,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非致死性畸形不得引產。

若大排畸後,B超醫生明確表示需擇日再檢,不要拖,儘快完成。

小tips:B超前,孕媽媽可以吃一小塊巧克力。孩子在母體高糖環境下,動得更勤快。此外,如果看不清楚,孕媽媽起身動一動、上個廁所,也能激得娃活動一下。

產前準備
分娩方式
早產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