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飲食 > 產後調養:生化湯

產後調養:生化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化湯是婦女產後的常用方劑,某些地區習慣將此方作爲產後必服之劑。中醫認爲,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能化淤生新,所以名爲“生化湯”。

產後調養:生化湯

生化湯是婦女產後的常用方劑,某些地區習慣將此方作爲產後必服之劑。中醫認爲,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能化淤生新,所以名爲“生化湯”。---來源 清代著名醫家傅山的《傅青主女科》。

【方藥組成】

全當歸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6克,乾薑(炮黑)2克,炙甘草2克。

【用法】

一般是從產後第3天開始,水煎服,或酌加黃酒同煎。每日1劑,分2次服。連續服用3~7劑即可。

【功效】

養血祛淤,溫經止痛。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生化湯有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抗血栓,抗貧血,抗炎及鎮痛作用。主治產後血虛受寒,淤阻胞宮所致腹痛。臨牀表現爲產後惡露(產後排出的帶血分泌物)不能流出,小腹冷痛。

中醫認爲由於分娩時失血耗氣,所以產後多血虛,寒邪乘虛而入,寒凝血淤,容易致使惡露不能暢行,淤血凝滯,引起小腹冷痛。這種產後腹痛是因血虛、血淤夾寒引起的,在治療上,用藥的基本原則應是補虛、化淤、散寒,生化湯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設的。

☆補虛,化淤,散寒生化湯中當歸味甘、辛,性溫,能補血活血,溫經祛寒,化淤生新,正合病機,且在方中用量最大,爲方中主藥;川芎,辛溫走串,不僅能活血化淤,又能行氣,爲“血中氣藥”;桃仁能活血化淤;炮姜辛溫,能入血散寒,溫經止痛,又兼有止血作用;炙甘草能益氣健脾,又能協調藥性;黃酒能溫通血脈以助藥力。諸藥相配共成養血祛淤、溫經止痛之劑,可補虛、化淤、散寒,從而達到化淤止痛的治療目的。

☆補不留淤,活不傷血婦人產後,體質多虛寒,出血與淤血多並存。對產後寒凝血淤腹痛之證,若單純或過量應用溫熱、活血化淤之藥,恐有耗氣傷血之慮。所以本方雖重在溫通化淤,但其藥物配伍特點爲“溫中寓補,補中寓通,通中寓塞”。炮姜、甘草、當歸同用,是溫中寓補;當歸、桃仁、川芎同用,是補中寓通;川芎、桃仁、炮姜同用是通中寓塞(止血)。生化湯兼顧了產後體質虛寒,出血與淤血並存的病理機制,補不留淤,活不傷血。

【應用要點】

生化湯加減常用於治療產後疾病,如胎盤殘留、人流及引產等陰道出血,子宮復舊不良,產後尿瀦留,產後缺乳;及婦科疾病,如宮外孕,輸卵管梗阻不孕症,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等。但臨牀應用本方,必須以中醫辨證施治爲指導,根據臨牀具體情況加減應用,絕不可以現代醫學病名爲依據選用生化湯。應用要點:小腹冷痛,惡露不行。

【注意事項】

血熱挾淤者忌用。本方是爲產後血虛受寒淤阻胞宮而致小腹冷痛者而設,不可作爲產後常規用藥。

清代《醫宗金鑑》書中亦記載有生化湯,由當歸、川芎、丹蔘、桃仁、紅花、姜炭組成,活血化淤力量較強,治療產後因淤血而致腹痛,發熱者。與傅山的生化湯治療產後血虛受寒淤阻腹痛者不同,臨牀應用需加以區別。

提醒:

婦女產後初期,下腹和腰部會出現輕微的疼痛,同時陰道會有一些血液、壞死組織及黏液等排出,稱爲“惡露”。這是一種正常現象。若“惡露”排出無異常,產婦沒有必要服用生化湯。

若產後惡露不能排出或量少,或色紫暗夾有血塊,或出現腹痛、發熱等症,中醫稱爲“惡露不下”。這時,應及時到醫院查找原因,做針對性治療。

如經檢查沒有其他器質性病變的產婦,經中醫辨證屬於血虛、血淤夾寒引起的產後腹痛,可用生化湯。生化湯藥性偏溫,應在醫生指導下隨證加減、對證施藥。產婦不分寒熱虛實,盲目服用生化湯的做法,不宜提倡。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