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給寶寶吃水果怕上火?

給寶寶吃水果怕上火?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寶媽在給孩子吃水果的時候非常怕孩子上火,那麼你在給寶寶吃東西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水果需要多吃嗎?

夏季最大好處之一,就是應季水果超豐富!但是大家總有這樣的“經驗”:有的水果吃多了會“上火”,比如芒果、荔枝、橘子;而有的水果“性寒”,吃多了會拉肚子,比如西瓜、火龍果。

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果糖,常吃水果對身體大有益處。但各位辣媽尤其會擔心,寶寶吃了水果會不會“上火”或者“傷胃”、“傷肚子”,很多水果不敢給寶寶吃。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水果會“上火”這個問題。

上火是什麼情況

咱們平時說的“上火”,百度是這麼解釋的:屬於中醫熱證範疇,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具體症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

這是從中醫角度來講的,其實從微生物學角度,是“可溶性糖導致的細菌羣落失衡”——因爲吃了含糖量高的水果等食物,造成口腔內適宜口腔細菌繁殖的環境,這樣就會出現所謂的上火的特徵。

所以說,主要是糖分過高和口腔衛生問題引起的所謂“上火”等不適反應!

有些食品易上火?

辣媽們可能會說,但確實有些食品,感覺很容易“上火”呢?

一般認爲易上火的食物,比如瓜子,是因爲瓜子很乾燥,又有不少鹽分,表皮上還有很多灰塵和細菌。瓜子殼和瓜子肉都容易劃傷口腔黏膜,導致疼痛或發炎。

還有羊肉,那是是因爲羊肉蛋白質含量偏高,又容易一次吃很多(比如涮羊肉),而且經常用大量的調味品(比如燒烤)。由於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高,就會覺得身體發熱。

給寶寶吃水果怕上火?

所以說,容易“上火”,要麼是糖分、蛋白質較高,要麼是鹽分、調味品過多,會導致痘痘、痤瘡、尿液變黃,或者是容易劃傷口腔,引起“爛嘴角”口腔炎症。

再補充一種情況,有些蔬菜也會讓人覺得“上火”,比如有的人吃芹菜會覺得便祕,那是因爲膳食纖維太多了,特別是粗纖維太多,會糾結在腸道中,難以排出,導致便祕。這種情況在腸道功能弱的老人中比較常見。其實只要多吃水溶性膳食纖維多的食物就可以了,比如紅薯、黃瓜、蘋果等。

哪些水果易“上火”?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獨繞櫻桃樹,酒醒喉肺幹”“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西園晚霽浮嫩涼,開尊漫摘葡萄嘗”……

荔枝、櫻桃、楊梅、葡萄,都是夏季最好吃的易“上火”水果,它們之所以被貼上“上火”的標籤,一方面因爲糖分含量高,另一方面,果肉比較多的水果容易塞牙縫、口腔殘留物比較多。如果吃完水果,沒有及時清潔口腔,殘留物就容易造成口腔內細菌滋生,引起炎症,就會出現我們一般認爲的“上火”。

給寶寶吃水果怕上火? 第2張

沒錯,容易“上火”水果,一般都是糖分高、果肉多的水果。

除此之外,酸度比較高的水果辣媽們也要當心。橘子、菠蘿、檸檬這些水果含含有的酸可以軟化牙釉質,雖然短期內不會讓其出現破損,但是牙釉質一旦被破壞,將無法自行修復,也不會再生,而牙齒沒有了牙釉質的保護就很容易形成蛀洞。

“寒性”水果又是怎麼回事?

“涼性”“寒性”的水果,像西瓜、火龍果、梨子,一般認爲它們會“傷胃”,是因爲這些水果可能會引起腹瀉。其實,只要不是過量攝入,沒有什麼水果必然會“傷胃”的。這些蔬果含水量很高,可以補充水分;蔬果涼涼的,吃了也很舒服。另一方面,它們膳食纖維含量高,促進腸道蠕動,能讓胃裏積存的食物快點排出。

有一些水果比較“通便”,通常是因爲其中的果糖起到了作用,其實蜂蜜通便也是這個道理。這裏給大家介紹一個知識點:果糖不耐受。

給寶寶吃水果怕上火? 第3張

果糖不耐受( fructose intolerance),果糖的吸收需要一種“運輸工具”,叫果糖載體。果糖載體數量是有限,如果吃的果糖太多,載體就不夠用,就會有一些果糖沒法被吸收,這些果糖到了腸道,會使腸道內滲透壓升高,腸道運動異常,可能會引起腹痛、稀便。

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果糖不耐受,也就是說不能很好的消化果糖,有的人表現比較輕微,有的人完全不會。如果吃了某些水果或蜂蜜,寶寶有比較嚴重的腹瀉、嘔吐表現,辣媽們就要注意了,可能是比較嚴重的乳糖不耐。一定要注意哦!

總結 |劃重點!

如果寶寶並沒有表現出其他的不適,只是因爲吃水果後的一兩次大便偏稀,而且也不是持續性拉肚子,就無需忌口;但如果寶寶吃多了一些水果就腹痛腹瀉,就最好適量少吃。

保證水果新鮮、確認孩子不過敏、製作過程乾淨衛生、吃完後及時清潔口腔,就不用介意“熱性”和“寒性”,可以放心地享用水果,放心地補充各種維生素!

各位辣媽,不要因爲擔心“上火”“傷胃”,阻止寶寶吃水果~瞭解自己的寶寶,瞭解食物,注意控制量和方式,不用有多餘的擔心啦!祝大家在這個炎炎夏日,吃瓜愉快~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