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表現,很可能已經發育遲緩了,媽媽別大意!

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表現,很可能已經發育遲緩了,媽媽別大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對於一位媽媽來說,沒有什麼是比寶寶的健康更重要的了,從寶寶第一聲啼哭開始,媽媽們的生活重心就有所偏重,寶寶衣食住行相關的一切都要親自承辦才放心..............

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表現,很可能已經發育遲緩了,媽媽別大意!

原標題: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表現,很可能已經發育遲緩了,媽媽別大意!

大家都知道,對於一位媽媽來說,沒有什麼是比寶寶的健康更重要的了,從寶寶第一聲啼哭開始,媽媽們的生活重心就有所偏重,寶寶衣食住行相關的一切都要親自承辦才放心,但媽媽們也不是超人,也會有不知道或者忽視的時候,所以這邊提醒一句,週歲以內,寶寶的這幾種表現媽媽們別不當回事兒,可能是發育遲緩。

1、寶寶滿3個月時,依舊無法擡頭

擡頭是寶寶第一個要學會的運動動作,通常滿一個月後就會出現想要擡頭的舉動,比如輕微擡起,俯臥,偏頭等等,擡頭的幅度也由45度慢慢變成90度,3個月時就能穩穩的擡頭了。如果媽媽們發現自家寶寶3-4個月依舊無法擡頭的話,就需要注意了。

2、寶寶4-5個月時,小手保持握拳狀態

4個月左右的寶寶多半可以自由抓握,若寶寶還不懂抓取,媽媽們可以做一些相關抓握訓練,例如把玩具放在寶寶手裏,讓寶寶知道原來自己的小手還可以這樣使用,就會慢慢效仿。如果經過訓練後,寶寶依舊毫無反應,就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問題,媽媽們應儘快帶寶寶去檢查。

3、寶寶表情呆板,反應遲鈍

寶寶出生後三個月就開始微笑,之後豐富的小表情更是很多媽媽的快樂之源。如果媽媽們發現自家寶寶4-6個月時,依舊錶情呆滯,對於外界干擾反應遲鈍,那寶寶的聽力系統或者視覺就可能存在問題,無法感知周圍的環境。

4、寶寶頭圍異常

媽媽們應該多注意寶寶的頭圍,頭圍代表寶寶的腦發育形態是否健康,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寶寶生理髮育指標也大不相同,媽媽們應該根據寶寶的個人狀況對應數據覈查,頭圍過大可能存在腦疾病,頭圍過小則可能存在發育不良,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注意,發現問題好及時補救。

5、寶寶10-11個月無法站立,不會扶走

寶寶9-10個月時行動多由坐變成站,滿十個月後就可以在媽媽的輔助下進行簡單的扶走運動,媽媽們不要怕寶寶摔倒,要讓寶寶多訓練,寶寶才能早日學會走路。若寶寶在一歲以後還是無法扶走,就存在大動作遲緩的問題,這一點媽媽們要記牢。

陣發性哭鬧要留心

哭鬧是新生兒的本能,因爲在他年齡小的時候還不能像我們一樣用言語進行表達,只能夠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並且釋放壓力新生兒哭鬧也會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很多寶媽發現自己的寶寶苦惱的時候會出現下巴抖動的情況

那麼新生兒哭鬧下巴抖動正常嗎?

新生兒哭鬧引起的下巴抖動是正常的,有可能是因爲寶寶餓了或者是尿褲子了,做媽媽的應該要注意到孩子的表情,另外寶媽可以帶孩子到正規的醫院檢查一下,因爲身體內缺少一定的元素的話,也會導致孩子在苦惱的時候出現下巴抖動的情況,所以到醫院檢查是很正確的選擇。

嬰幼兒的神經和肌肉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加上寶寶體內缺少微量元素會導致下巴顫抖,每次給寶寶吃一些魚肝油再加上補鋅補鐵的食物可以避免寶寶出現下巴抖動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要選擇正確的方式治療,千萬彆着急。

四肢不安時寶媽要觀察寶寶面色

腸絞痛是一種常見的寶寶疾病,據調查每5個寶寶中就有一個寶寶會出現腸絞痛,而寶寶出現腸絞痛是突發性疼痛,而寶寶會因爲疼痛出現劇烈的哭鬧,並且是持續性的,因此寶寶在出現哭鬧不止的時候家長要先排除寶寶是否有肚子餓或者是尿不溼以及其他疾病。

如果沒有就有可能是腸絞痛引起的,還是要注意媽媽們如果不確定,寶寶哭鬧時間又比較長,就要帶寶寶去正規醫院去檢查一下,因爲孩子出現腸絞痛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沒有具體的定論,不過據瞭解到寶寶出現腸絞痛多數是跟胃腸動力失常,腸道菌羣失調以及乳糖不耐受有關呢。

如果寶寶一直哭鬧,媽媽們不要慌張,要先檢查一下寶寶各個部位的身體是否有異常,像臀部,勁下,腋下皮膚褶皺處是否發生潰爛,耳朵,臍帶是否有流膿的情況。

幫媽在家家屬院裏的一個寶寶就是,小時候有次一直哭一直哭,怎麼哄都不好,仔細檢查後才發現是棉褲的棉線纏到寶寶的腳趾了,寶寶的小腳都被線給纏紅了,一直哭鬧一直哭鬧是因爲疼,才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寶寶沒有理由的哭鬧的時候一定要先仔細檢查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否有異常。

幫媽提醒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均衡營養,千萬不要過度補充一種營養物質,這樣很容易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而且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寶寶面部表情的變化,這樣纔可以瞭解到寶寶是因爲什麼而哭鬧,就可以對症下藥,解決寶寶哭鬧的問題。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