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麗麗領着兒子進了更衣室後,一位正在換衣服的大媽卻尖叫了起來,只聽到她大聲的嚷嚷道,“孩子這麼大了,怎麼也往女更衣室領呢?在孩子三歲左右時,他們開始對性別差異產生好奇,比如說父母在爲其洗澡的時候,孩子常常會提…

原標題: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在中國式家長眼中,他們對於孩子性別意識方面的引導並不十分重視,家長們覺得孩子還小,不必要過分地強調男女有別。所以父母給異性子女洗澡,帶異性子女出入公共浴室也成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其實就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而言,父母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恰當的,而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性別意識形成,同時也會對周圍的其他人造成困擾。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寶媽帶三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發現後情緒激動直言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耐人尋味

週末的時候,寶媽麗麗帶着三歲的兒子去公共浴室洗澡。雖然在出門前麗麗有顧慮到孩子的性別,但是家裏的熱水器壞了,天氣又熱,所以麗麗最終還是決定帶孩子去公共浴室好好洗個澡。

在麗麗領着兒子進了更衣室後,一位正在換衣服的大媽卻尖叫了起來,只聽到她大聲的嚷嚷道,“孩子這麼大了,怎麼也往女更衣室領呢?我這兒正換着衣服呢,這不都被看光了嗎?當家長的怎麼能這麼大意呢?”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第2張

大媽的話讓麗麗覺得有些不舒服,於是她反駁道,“孩子才三歲,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我兒子還不懂什麼叫男女有別呢!再說了,這麼大歲數了,被孩子看見又能怎麼樣呢?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小題大做!”

隨後兩個人吵嚷的越發激烈,最後還是浴室的工作人員出面解決了問題,爲麗麗母子倆安排了一間洗浴單間。而這件事也在網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網友們的評論居然一邊倒。

“不管年齡多大,始終男女有別,大媽的反應並沒有什麼問題!孩子三歲了,其實已經開始有性別意識,當媽的也不能夠太馬虎大意!否則最終坑了的只能是孩子!”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第3張

家長帶異性子女出入公共更衣室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

在孩子三歲左右時,他們開始對性別差異產生好奇,比如說父母在爲其洗澡的時候,孩子常常會提出一些聽起來讓人有些尷尬的話。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性別意識地啓蒙,讓孩子早一點知道男女有別。而帶異性子女出入公共更衣室的做法,顯然與這樣的理念相悖。

家長們有必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和自己的隱私,而帶異性子女出入更衣室的做法,顯然既沒有尊重他人隱私,也沒有尊重孩子自己的隱私。如果家長們沒有在這方面早早地做好教育準備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而缺乏隱私保護意識,這也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自我保護意識過低。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第4張

當家長對孩子缺少性別教育時,孩子很有可能會產生混亂的性別意識。父母的態度和理念對孩子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父母對此都不是十分重視的話,那麼孩子身上的性別意識培養和發展自然會相對遲緩,甚至有可能會產生認知誤區,這自然也不利於孩子之後的社交表現以及自我認知形成。

在孩子三歲左右時,家長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在孩子提出一些有關於性別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們一定要正面回答,並且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答案輸出。事實上,對於孩子性別意識方面的培養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性啓蒙,如果家長們可以藉着孩子的好奇對其進行適當的知識灌輸,那麼這對於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自然會很有好處。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第5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也可以藉助繪本的幫助來引導孩子更好地認識到性別差異。繪本故事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可以幫助家長們將一些感覺難以啓齒的問題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不僅緩解了家長們的尷尬,同時也能夠讓孩子明白得更多。並且繪本故事要比父母枯燥無味地說教更加能夠迎合孩子的喜好,進而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答疑解惑。

寶媽帶3歲兒子進更衣室,大媽直呼自己被看光,網友評論一邊倒 第6張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要注意隱私保護的細節,比如說教育孩子內衣遮擋的地方不可以被他人觸碰,上廁所的時候要關門,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換衣服等等。家長們對於生活細節的把控,更加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

在孩子三歲左右時,家長們應該重視起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讓孩子認清男女有別的差異,這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很有必要,同時也很有好處的。尤其是時下孩子們的想法愈發早熟,家長們多用心一點,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自然會更有保障。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