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起點,也是孩子主動探索和成長的過程,即便低幼的孩子,每天也會問許多問題。我們可以把“提問”變成一個觸點,逐步形成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原標題: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提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起點,也是孩子主動探索和成長的過程,即便低幼的孩子,每天也會問許多問題。我們可以把“提問”變成一個觸點,逐步形成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 孩子不愛提問可能是缺少安全的提問空間,我們可以通過: 學會反向提問,減少封閉式問題,採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來改善。
· 我們還可以通過: 減少答案,多引導孩子探索;多跟孩子玩思維導圖遊戲,這2個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提問質量。

前段時間我看了臨牀心理學家安妮 · 麥克馬克的一個分析,調查了1000名 2-10歲孩子的媽媽,內容是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提問情況,調查結果發現,哪怕是還很低幼的孩子,在一天內提出來的問題數量也可以達到228個(笑哭)。

本來孩子愛問問題是一件好事,但有時候孩子的問題也會讓我們頭痛不已。比如這幾天我和兩個孩子一看古文明的歷史書,他們很認真地在看,但是時不時就會有新的問題朝我拋過來,如果我毫無準備的話也是足夠頭疼的~

頭疼歸頭疼,不管怎麼說,提問都是孩子好奇心的起點,在孩子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也是在主動地探索和成長。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同時,僅僅只是讓孩子“提問”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把“提問”變成一個觸點,讓孩子可以在其中形成自己的學習能力,這也是我今天文章想和大家好好聊的話題。

01 安全的空間,自由的提問

每個孩子都會迎來愛提問的階段,有些孩子可能兩歲開始進入“十萬個爲什麼”階段,有些孩子可能要到三歲。孩子提問的過程,是啓動自己大腦思考的過程,而且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需要的是經驗和技巧,而提出問題,卻需要更多創造性的想象力。

平時,如果你發現孩子好像沒那麼喜歡問問題,那麼原因一定是我們沒有給到孩子足夠安全的提問空間,孩子沒有辦法感受到“自由提問”的寬容度,和大人對自己好奇心的支持,所以慢慢地就抑制了自己提問的衝動了。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2張

那麼,怎樣纔算是構建了一個安全的提問空間呢?我想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常使用的三個方式,平時都可以做起來。

1. 我們要先學會反向提問

反向提問可以幫助我們把陳述句變成疑問句,並且進行下一步延伸。

比如,當孩子說, “我不喜歡這個刷子刷東西的方式”;
那我們可以讓孩子說說原因, “爲什麼不喜歡這個刷子呢”;
或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式, “你認爲可以怎麼樣改進它?”

2. 我們也要學會減少封閉式問題

什麼是封閉式問題?就是答案可以用一個“是”或者“否”,或者一個具體的詞來給出答案的問題。

比如當我們問孩子 “你畫的是太陽嗎?”或者 “停車標識的顏色是什麼?”,這些便是封閉式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我都可以儘量少問。

3. 我們也要採用開放式提問

在引導孩子釋放好奇心的過程中,開放式問題可以讓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思路,並且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重視。

比如我們可以採用知識性開放式提問方法, “你對這個東西有多少了解?”

這些提問非常適合用在平時和孩子做一些科學實驗、戶外探索的時候,從好奇心出發,引導孩子從自己瞭解的部分入手,一點點地思考問題。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3張

Joshua 之前在幼兒園做主題探究性學習的時候,他的主題是“太陽系”,當我問他,對金星瞭解有多少的時候,他會告訴我“金星是最熱的星球,離太陽第二近”孩子會主動跟我們描述自己已知的知識。

我們就可以以此繼續延伸孩子不瞭解的部分,比如金星的軌道轉向,以及金星的顏色等,都可以加深孩子的學習廣度。

02 孩子亂提問是怎麼一回事?

學會提出問題很重要,但是我在和兩個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也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就是提問的質量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

愛提問是孩子啓動思考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引導和鼓勵孩子進行更多的思維訓練,那麼有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並沒有很好地把提問和思考結合在一起。

這個狀況我在Eric三歲前後的時候就遇到過。當時,我們會發現Eric的確很愛提問,但是問題總是東一戳西一打,沒有任何關聯性。有些問題明明是相似的,但 Eric 就會反覆發問。

這便是孩子沒有真正把提問變成思考的一部分,而是把提問變成了一種模仿式的重複,一種機械式的運用。

舉個具體的例子,Eric 有段時間提問的方式是這樣子的,

媽媽,太陽是什麼?
哦!那恆星是什麼?
哦!那xx又是什麼?
……

那一天Eric應該圍繞太陽問了差不多20來個延伸問題,但基本都上是抓住我回復他的最後一句話的詞語,直接進行“復讀機”工作了。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4張

要讓孩子從這樣的重複提問過渡到有創造性地提問,我們同樣可以從兩個維度來改善:

1. 我們要減少回答,多引導孩子探索

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答案,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和探索的過程,如果孩子習慣了直接得到答案,就會把我們成人當成了他的問題百寶箱。

所以在意識到 Eric 有這樣的表現時,我就在家裏引入了更多的探究式學習的方式,藉助一些遊戲和實驗,讓孩子在玩中學,持續激發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舉個例子,前不久中秋節的時候,我分享了我在家和孩子們做的,讓孩子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月相的概念,這樣產生更多真實的體驗後,Eric 好奇的點就更加具體了。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5張

還有一個模擬地球的實驗,我也常和兩個孩子一起做,主要是讓孩子代入地球的角色,觀察不同的月相變化。

△ 我和Joshua一起玩月相遊戲,也是「優陪會員計劃」接下來會上線的課程

當孩子發現原來提問是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解答的時候,孩子的問題纔可以具備延展性,不會停留在表面的“問—答”邏輯,而是會思考“問—做”的關係。

2. 多跟孩子玩思維導圖的遊戲

對於低幼孩子來說,還有一個很好的啓發思維方法,就是在閱讀的時候,用手指當孩子思維的指針,提示孩子理解“整體-細節”的邏輯。

我們可以用手指指着頁面進行閱讀,和孩子一起討論這一頁主要講些什麼,啓發孩子理解知識的內在結構。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6張

當孩子消化了知識的邏輯,就會反映到他們提問的質量上。

同樣是對太陽產生好奇,有內在邏輯結構的孩子,提問方式可能是線性的、有因果關聯的;

而像之前Eric的提問方式,就過於發散和跳躍了,就像一個套用的填空題,“媽媽,_____是什麼?”

我們可以嘗試在共讀的時候,這樣來引導孩子:

用手指指着整頁的內容,告訴孩子, “這一頁講的是什麼?”
用手指聚焦到細節部分,告訴孩子, “我觀察到了什麼?”
和孩子進行討論, “這兩個地方,你從中瞭解到了什麼知識?”

完成這一步,並不代表問題討論結束了,我們還可以幫助孩子“整理”思維討論的過程,這裏可以藉助思維導圖來引導孩子總結和思考。我之前分享過的思維導圖,大家都可以運用起來了。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7張

△ 這是我之前整理的思維導圖的模板合集,大家可以後臺回覆“思維導圖”獲取

關於提問的重要性,我想拿愛因斯坦老前輩來舉例子了,他很早之前就總結過:如果我有一個小時解開一個命運攸關的問題,那我會用55分鐘去確定應該提出怎樣的問題。

學會提問對孩子來說,同樣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思維鍛鍊方式,能夠讓孩子習慣性地深入理解一件事兒,發現更多的要解決的問題,激發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時對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幫助。像Joshua所在的學校,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會藉助一些活動來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了。

和“愛提問”的孩子相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8張

每個孩子最初都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他們本身就是最好的問題製造者,我們不用擔心孩子沒有問題可以問,但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孩子這份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爲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提問空間;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引導他們思考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我相信,在學習提問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能學到比我們想象中多太多的東西,這就是好奇心和有效思考碰撞出來的驚喜。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