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主要是因爲在順產時,醫生爲了幫助胎兒能夠快速娩出有時候會進行側切手術,另外也有一些產婦因爲用力過猛產生了撕裂傷。產婦也要注意產後飲食安排,避免產後便祕的發生,如果有排便困難的問題的話,那麼傷口有可能會因爲過…

原標題: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雖然說,順產分娩不會開刀動手術,但是不得不說,在順產分娩時也有可能會出現“傷口”,甚至還會需要縫合。這主要是因爲在順產時,醫生爲了幫助胎兒能夠快速娩出有時候會進行側切手術,另外也有一些產婦因爲用力過猛產生了撕裂傷。而順產分娩時出現的傷口大小也着實影響着產婦產後恢復的生活體驗。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閨蜜倆同一天生娃,一個側切一個撕裂,產後體驗大不同

小梅和桃子是一對閨蜜,兩個人差不多同時懷孕,而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兩個人居然前後腳生娃。小妹和桃子的身體條件差不多,分娩方式的選擇上都選擇了勇敢的順產。

不過在出了產房後,閨蜜倆的情況卻又有些不同。原來小梅在順產分娩的時候被醫生側切了,而桃子則因爲自己用力過猛發生了撕裂。閨蜜倆被安排到了同一個病房,兩個人調侃道,“沒成想不開刀的順產居然也留下傷口了!”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第2張

雖然姐妹倆說說笑笑,但是在產後恢復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側切的小梅在產後一個月內都有傷口痛感,而且日常行動也十分不便。而發生撕裂的桃子過了沒幾天便能夠活動自如了,兩個星期以後就完全沒有生活上的不便了。

對此小梅很是感慨地說道,“都是順產,我卻在牀上躺了一個月,這人和人的差距也太大了!早知道這樣的話,我就也盡力自己生好了!”而桃子卻說,“醫生說我這是一級撕裂,如果撕裂傷嚴重的話,可是會有併發症的呢!”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第3張

同樣是順產,爲什麼有的產婦會被醫生側切?而有的產婦則會發生撕裂傷呢?其實這和產婦自身的身體條件有關,醫生會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手術操作,確保產婦和胎兒的健康安全。

產婦側切還是撕裂和自身的哪些影響因素有關?

如果胎兒過大的話,那麼胎頭通過產道就會非常困難,爲了能夠給胎兒擴大分娩的通道,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側切。如果沒有到需要側切的程度的話,醫生會鼓勵產婦用力,相對而言,一級撕裂傷恢復的會更快一些。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第4張

如果產婦軟產道缺乏彈性的話,產婦在分娩時也有可能會被側切或者是發生撕裂傷。爲了避免產婦發生三級以上的撕裂傷,醫生會對產婦進行側切。因爲二級撕裂傷就已經需要縫合了,而二級以上的撕裂傷不僅癒合困難,而且還有可能發生併發症。

產婦對於宮縮陣痛的忍受能力也會作爲醫生選擇側切的判斷因素之一。如果產婦忍受能力強的話,那麼他們可以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指導和用力,這也使得胎兒分娩的速度更快。但是如果產婦忍受能力差的話,那麼處於慌亂之中的產婦很有可能無法更好地用力,進而延長了產程。此時,爲了保證產婦和胎兒的健康,醫生會詢問產婦是否同意側切,孕婦有選擇權,但是醫生也會根據迫切程度進行相應處理。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第5張

在順產有傷口產生時,產婦們在產後護理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雖然說有撕裂傷或者是有側切的產婦在產後3到7天內就可以出院了,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她們的傷口已經癒合。事實上,側切以及二級撕裂傷都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夠實現傷口癒合,產婦才能夠行動自如。所以在此期間,產婦的家人們有必要用心護理,讓產婦身上的傷口痛可以有所緩減,傷口快點癒合。

在產後產婦會不斷的有惡露排出,這時候注意傷口處的清潔也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排出來的惡露沒有被及時清理乾淨的話,那麼,沾染到了傷口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細菌滋生以及發生傷口感染。

產婦是側切與撕裂,與產婦自身這一情況有關,醫生也是這麼判斷 第6張

產婦也要注意產後飲食安排,避免產後便祕的發生,如果有排便困難的問題的話,那麼傷口有可能會因爲過於用力而發生撕裂。在排便時,產婦們也要注意,儘量不要過於用力,做好力度的調整,避免造成傷口裂開。如果發生傷口裂開的話,那麼產婦還需要再次入院進行傷口縫合。

雖然說順產分娩不像剖腹產那樣需要動刀手術,但是如果發生側切或者撕裂的話,產婦的產後恢復也確實會受到一些痛苦折磨。不過醫生判斷是否進行側切手術也是根據產婦和胎兒的情況綜合評判做出的決定,所以產婦不要對側切產生牴觸情緒,畢竟在分娩時,大人和孩子的安危纔是最重要的。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