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如何治療寶寶秋季腹瀉?如何預防?

如何治療寶寶秋季腹瀉?如何預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正常的大便次數、性狀及顏色,根據年齡有所不同:小嬰兒每天3到10次大便,幼兒及兒童每次一到兩次大便,這都屬於正常範圍。因此腹瀉的判斷,取決於與正常大便相比,大便次數增多或性狀改變即爲腹瀉。兒童出現3次或3次以上稀水便即爲腹瀉,如果出現水樣便或粘液便,應引起注意。

今天與大家分享關於孩子秋季腹瀉的常見問題。

如何治療寶寶秋季腹瀉?如何預防?

什麼是秋季腹瀉?

兒童正常的大便次數、性狀及顏色,根據年齡有所不同:小嬰兒每天3到10次大便,幼兒及兒童每次一到兩次大便,這都屬於正常範圍。因此腹瀉的判斷,取決於與正常大便相比,大便次數增多或性狀改變即爲腹瀉。兒童出現3次或3次以上稀水便即爲腹瀉,如果出現水樣便或粘液便,應引起注意。

急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爲病毒感染。其它原因包括細菌感染、抗生素的副作用以及胃腸道以外的感染等。

輪狀病毒是造成寶寶腹瀉最常見的病毒,多見於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在溫帶地區,輪狀病毒感染高峯發生在涼爽的季節。

輪狀病毒一般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以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潛伏期約1到3天。感染後的1到3天,大量的病毒自糞便排出。

輪狀病毒感染的常見症狀包括嘔吐、非血性的水樣便和發熱等,病程大概3到8天。

出現腹瀉後,沒有脫水的兒童,建議繼續規律飲食,除非醫生建議,否則不需要停止母乳餵養。大多數輕度腹瀉的患兒可以正常飲食,包括配方奶和牛奶。但是,不要喝煮沸的牛奶,水分的蒸發會使剩下的濃縮部分鹽和礦物質含量較多;不要喝高糖飲料、含鹽量高的飲料或者低鹽的飲品;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不易消化應該回避;沒有必要只吃流食,這可能引起飢餓性腹瀉,導致腹瀉的病程延長。

推薦繼續食用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小麥、土豆、麪包,也可以繼續食用瘦肉、酸奶、水果和蔬菜。

護理重點:預防脫水

腹瀉患兒伴有輕度脫水很常見,症狀體徵表現爲口腔粘膜稍幹,皮膚彈性還可以,稍微有點口渴,肢端溫度正常;6小時內只有一次尿。

中度脫水的體徵包括口腔粘膜很乾燥,皮膚彈性差,哭時淚少或者無淚;前囟眼窩凹陷,肢端的溫度比較低,尿少——比如嬰兒4個小時沒有更換尿布,或者年長兒6個小時沒有尿。

口服補液療法雖然不能治癒腹瀉,但是可以治療腹瀉伴隨的脫水。口服補液溶液中包括有嘔吐腹瀉所丟失的糖和電解質的成分,家長可以諮詢醫生,選擇合適的口服補液鹽,比如口服補液鹽3。

米湯、果汁或者其它飲料不能用於腹瀉患兒的液體治療,也不推薦家長在家自行配製口服補液鹽的配方。

如果孩子沒有脫水的表現,繼續正常飲食並且多補充些液體預防脫水,可以少量多餐,避免噁心嘔吐。如果能吃口服補液鹽,孩子願意喝多少就給多少,直到腹瀉停止。參考的量爲每次稀便後6個月以下嬰兒每次喝50毫升口服補液鹽,6個月到2歲的寶寶每次喝100毫升口服補液鹽,2到10歲的兒童喝150毫升口服補液鹽,大於10歲的兒童願意喝多少給多少,直到腹瀉停止。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增加哺乳時間和次數;如果是吃配方奶的寶寶,應該至少每三小時喂一次奶。

如果出現了輕度脫水,患兒的補液總量可以按50毫升每公斤、少量多次地在4小時內補入。如果孩子因爲嘔吐拒絕接受口服補液鹽,或者出現中重度的脫水,應該及時就醫。

如何治療寶寶秋季腹瀉?如何預防? 第2張

如何治療腹瀉?

抗生素及抗腹瀉的藥物通常都沒有必要。極少數情況下,如果有細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不僅不能治療腹瀉,而且可能引起副作用及抗生素耐藥。益生菌可以幫助縮短病程12到30個小時,可以合理的使用。

WHO提出補鋅治療,可以降低腹瀉的病程和嚴重程度,以及脫水的危險。連續補鋅10到14天,可以完全補足腹瀉期間丟失的鋅,而且降低在2到3個月內再次腹瀉的危險。(關於補鋅的相關知識,可點擊文後左下角閱讀原文,查閱姚躍醫生的科普文章《兒童腹瀉到底該不該補鋅?》)

如何預防腹瀉?

腹瀉容易在家庭和朋友之間造成傳播,飯前、便後、更換尿布後要勤洗手。排泄物和尿布應該及時地無菌隔離和處理;更換尿片的地方需要和飲食區分開;腹瀉的患兒應該在家隔離,直到腹瀉痊癒;要喝乾淨的水,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地保護兒童,避免輪狀病毒腸炎的感染。

如果出現下列情況,建議立即就醫:

年齡小於6個月或是體重小於8公斤;

三個月內的嬰兒體溫高於38度,或是三個月到三歲的寶寶體溫高於39度;

有濃血便或嘔吐血性物;

頻繁且大量的水樣便,腹瀉或嘔吐持續時間大於7天,嚴重的脫水,心率不齊、多器官功能損害;

數小時內無法進食任何食物或者液體;

6到8小時內無尿,腹痛很明顯,精神很萎靡,反應遲鈍;

免疫功能缺陷或者正在化療的小朋友。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