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耳朵旁邊的“隧道”是怎麼回事?

寶寶耳朵旁邊的“隧道”是怎麼回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的小寶寶出生後,父母就會發現他(她)的耳朵前有一個小眼。老人都說這叫“耳倉”,還說“前倉有米,後倉有糠,耳朵棱上有衣裳”,是富貴的象徵呢!可是很多爸爸媽媽卻不知道,這個“小眼”外觀看是個小口,其實內部是一條向皮膚深處延伸的,九曲十八彎的“隧道”,醫學稱其爲“先天性耳前瘻管”。

爲啥耳道旁邊會長這麼一個“隧道”?

寶寶在出生前的幾個月,樣子長得和魚有點相像,因爲這時候的胚胎頭部兩側有像魚鰓一樣的結構,叫鰓裂。隨着人胚在娘肚子裏逐漸地長大,這些魚鰓樣的結構就漸漸地閉合起來直至消失,以至於出生以後不會看出痕跡。但總有一部分寶寶的鰓裂會不完全閉合,所以出生後就遺留下來一些皮膚孔道。

可別小瞧這個小小的孔道,由於這些小孔管道呈樹枝樣彎延迂曲,可能有分枝並伸入肉中,管的深度可從數毫米到數釐米,有的可伸到外耳道深部或耳後乳突部。而且管腔內皮膚具有人體別處皮膚的一切特徵,有上皮,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所以,管腔內經常會積聚一些脫落上皮和其他一些角化物。這些脫落上皮會阻塞管口導致引流不暢,一旦遇水潮溼就容易引起發炎腫脹。如果管腔此時仍然引流不暢,膿液無法排出,就會聚集皮下膨脹形成囊腫或膿腫。

寶寶耳朵旁邊的“隧道”是怎麼回事?

“隧道”的危害是什麼?會影響聽力嗎?

因爲是在耳朵附近,平時經常會冒出一些髒東西。很多家長都會比較緊張,害怕會影響耳朵的聽力。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雖然這個“隧道”深藏在皮膚下,卻侷限在外耳附近,並不會進入中耳和內耳。從“隧道”口冒出來的是一些油脂、脫落上皮,就是流進耳道里也不會對耳朵造成危害。

有耳前瘻管的寶寶,平時除僅感到局部刺癢外,一般無其它症狀,有時輕輕壓擠小眼周圍常有少許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似牙膏從管口溢出來。不過一旦繼發感染,寶寶的耳朵局部則會發生紅腫、熱痛、化膿,膿腫破潰後很難癒合,或時愈時破反覆發生,長出肉芽,即使形成疤痕也仍會再次感染髮炎,使寶寶深受痛苦。

寶寶耳朵旁邊的“隧道”是怎麼回事? 第2張

分泌物千萬 不要擠!不要擠!不要擠!

先天性耳前瘻管這個“隧道”內壁與外面的皮膚類似,會分泌油脂,攢得多了,就會從“隧道”口冒出來,很多家長喜歡去擠,希望能把裏面的髒東西擠乾淨。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一來,那是正常的新陳代謝產物,天天都會有新鮮的生成,不可能徹底擠乾淨;二來,從皮膚外是無法判斷隧道走形的,你擠壓的位置如果正好是在“隧道”中間,一些髒東西可能會被擠到深處反而出不來。平時如果在“隧道”口看見有分泌物,用棉籤擦去就可以了,儘量不去擠壓爲好。醫生還告訴小編,因爲耳倉跟耳朵連接,所以有髒東西進去了就會感染髮炎,爸爸媽媽平時不要經常觸碰寶寶的耳倉,以免手上有細菌,造成寶寶耳倉發炎。寶寶洗澡洗頭髮的時候,也要注意耳倉這個位置,儘量不要沾到水。

寶寶耳朵旁邊的“隧道”是怎麼回事? 第3張

耳倉發炎怎麼辦?

大部分寶寶的耳前瘻管在一生中不會出現嚴重的感染,有的寶寶的耳倉只是隔三差五地流些髒東西出來,不需要特殊治療。

而少數寶寶會頻繁出現化膿性感染,嚴重時會在耳前形成一個膿腫,造成劇烈疼痛。在感染的早期,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炎症發展,一旦形成膿腫,不管是口服還是外用藥膏很難透過皮膚起效。需要切開“隧道”表面的皮膚,把膿液放出來。反覆出現感染的,最終需要在感染的間隔期通過手術切除的方式“斬草除根”,徹底消滅挖出瘻管,填平“隧道”。

耳倉就像大樹根一樣會隨着年齡的增長它也會長,就是瘻管會長長!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耳倉總是發炎,千萬不要私自塗抹各種藥膏,還是儘早看醫生吧!

小編有話說

有的寶寶的耳倉位置比較偏僻,難於發現,比如長在外耳道里,需要藉助手電才能看見。爸爸媽媽們可以給寶寶兩隻耳朵細細檢查下,有沒有耳倉的存在,若是有,注意保護好寶寶耳倉,避免發炎,去醫院檢查下會更安心~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