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霜降手抄報圖片

霜降手抄報圖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霜降的基本介紹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着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爲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節氣概述

霜降爲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進入此節氣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爲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爲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爲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爲“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爲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是水氣凝成的,水氣怎樣凝成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爲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有《霜降》詩云:“時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採收忙。”

霜降手抄報圖片

手抄報二:霜降節氣養生

養生重點

在我國的北方,每逢霜降時節,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溫度降低時遇到地面上的物體,就會附着於其表面凝結成霜。清晨在太陽出來前,我們時常能看到包裹在乾枯樹枝上的霧凇,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們,冬天快要到來了。而在我國南方地區,此節氣後正進入了秋收秋種的大忙時段。

“霜降見霜, 米穀滿倉”的農諺正反映出了勞動人民對這個節氣的重視。

七十二候中關於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獸”,是說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爲過冬儲備食物;“二候草木黃落”,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蟲鹹俯”,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此時節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人類也應該把“秋凍”放在一邊,爲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蘿蔔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於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爲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霜葉紅於二月花”。霜降過後,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儘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養生知識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閩臺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一些地方要吃紅柿,認爲這樣可以禦寒,能補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

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在公曆10月23日或24日,太陽位於黃經210°時爲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爲霜矣。”此時氣溫降至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結成白色結晶體,稱爲霜。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呈現一片深秋景象,爲欣賞楓葉的好時機。《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三國吳韋昭注:“謂霜降之後,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爲寒備也。”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論節氣,還不到霜降,這裏已經下了好幾場霜。”

霜降手抄報圖片 第2張


手抄報三:各地風俗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

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祭旗纛

《周禮》中記載,大司馬(統管全國軍事的官職)凡是出師的時候,都很重視旗鼓的作用,要對旗纛進行祭祀,稱之爲軍牙六纛之神。(牙旗,是主帥在軍隊中位置的標識。纛,是浦頭,古代馬頭上的一種札飾,是皇帝乘輿的標記性裝飾。天子有六軍,因而稱六斌。)

習戰射

箱是殺伐的象徵。古人爲了順應秋天的嚴峻肅殺,都在這個月操練戰陣,進行圍獵。正如《春秋感精符》所記載:“季秋霜始降,鷹隼擊,王者順天行誅,以成肅殺之威。”

自從漢代以來,就在季秋之月講習武事,操演比試射技,以進行賞罰,已沿襲成爲慣例。賈思勰(齊民要術》還將其列爲農家九月中的事宜,“繕五兵,習戰射,以備寒凍窮厄之寇”。

賞菊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有一種小範圍的菊花會,是富貴人舉辦的,不必出家門的。在霜降前就採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廣廈中,前軒後輕,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長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後喝酒賞菊,賦詩潑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舉行菊花會。

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民間認爲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事實上,由於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此時節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鮮美,且營養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因而就形成霜降時節吃柿子的習俗。霜降時節,正值柿子成熟之時,在我國有些地方則有霜降時節吃柿子的習俗。此時天氣轉寒,人們認爲吃柿子不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還能補筋骨,非常適合霜降時節食用。如在福建閩南地區,有俗話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人們認爲此時節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人們同樣非常重視,各地還有祛兇、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東煙臺等一些地方,霜降這一天人們要去西郊迎霜;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裏面放入乾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爲“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闢兇迎祥。

掃墓

古時候,霜降時節人們還要去掃墓。據《清通禮》記載:“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擴荃,屆期素服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如今,霜降掃墓的風俗已少見。但霜降時節的十月初一“寒衣節”,在民間仍較爲盛行。寒衣節,也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鬼節”等,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爲三大“鬼節”。爲避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寒衣節這天晚上,人們要在門外焚燒夾有棉花的五色(紅、黃、藍、白、黑)紙,並且把餃子倒在一個灰圈內,意思是天氣冷了,給先人們送去禦寒的衣物。寒衣節寄託着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悲憫之情,也是親人們爲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進補

此外,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爲先“補重陽”後“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俗話說吃啥補啥,據說吃煲羊頭有助於“頭風”等疾病的治療。醫書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補藥煲羊肉,可以輔療肺病、瘧疾的記載。迎霜兔肉就是經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這時候的兔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

霜降手抄報圖片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