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庭教育 父愛不可缺席

家庭教育 父愛不可缺席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象聚焦:

家庭教育 父愛不可缺席

父親不知孩子上中學還是小學

在很多中國孩子的印象中,父親是個模糊的影子——早晨眼睛沒睜開,爸爸就出門工作了,夜晚已經進入夢鄉,爸爸還沒回來。學校的各類活動中更是鮮見爸爸的影子。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影星成龍坦誠自己對作爲父親,對兒子的成長教育“操心”不多。他回憶,有一次好不容易有空去學校接兒子放學,在校門口左等右等不見人影,打電話問兒子,才發現兒子早就上中學了,自己卻是在小學門口等。

事實上,身邊也不乏如此“粗心大意”的父親。說到父親在成長路上的缺席,去年剛大學畢業的沈凌對記者說,“我就是個典型例子,我爸從來不管我,家長會幾乎從來沒去過。只有一次去了,還忘了我是幾年級幾班的。”

前不久,上海的一所小學在全校推行一項特別的“爸爸教育”,明確規定活動的參與者只能是每名學生的爸爸。校方表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們注意到,小學階段普遍存在父親教育“缺席”的狀況。在很多爸爸看來,賺錢養家,給孩子買玩具,就是爸爸的作用。但在更多孩子的眼裏,其實,爸爸的陪伴比爸爸的玩具更重要。

“忙碌”讓父親缺席?

近日,瘋狂英語創辦人李陽的離婚案正在審理中,從視頻中可看到:當李陽滔滔不絕辯解時,他的妻子忍不住質問他究竟對家庭、孩子付出過多少?爲什麼幾個月都不回家看女兒?面對李陽所謂“太忙”,其實很“愛”孩子的辯解,她禁不住問:“大女兒今天下午學校剛好有活動,你可以來嗎?”李陽支吾稱下午已有安排……

生活中不乏李陽這樣在家庭中處於缺席位置的父親。“忙”永遠是他們沒時間陪伴孩子的“正當”理由。廣州市慧苑心理諮詢首席心理諮詢師張功和認爲,不少中國家庭中,父親的缺席和“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關係密切。“在傳統中國家庭中,男性主要負責賺錢、養家,維持家庭開支,女性則負責照顧家庭內部事務。”張功和表示。這種模式當然有合理性,但是如果父親經常處於缺席的狀態,則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和其他環境因素相比,“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無疑更大。”張功和說,“一個結構完整、教育合理、氣氛和諧的家庭有助於培養出品格健全的孩子。”在他看來,比起對孩子的教育成長不管不問的父親,以“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而爲人所知的“狼爸”蕭百佑也許更值得讚許。

懦弱、逞強皆源自缺席的父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表示,父親的教養態度及方式對孩子尤其是男孩的個性、學習成績、性別角色的形成等,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若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極易導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在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張功和發現父親缺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男人通常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缺乏陽剛之氣,一種則是表面上好強、勇敢,實則外強中乾。這兩個極端其實都體現了一種安全感的缺失。

張功和告訴本報記者,很多以“忙碌”爲藉口缺席的父親,也許在孩子小的時候避免了教養的麻煩,但是未來也許要面對更大的麻煩。

專家視點:

父愛應跟上現實發展的步伐

導演李安的電影《喜宴》、《推手》、《飲食男女》被稱爲父親三部曲,其中郎雄扮演的父親形象深入人心,代表着最傳統最典型的中國父親。他們含蓄、厚重,感情不外露,然而對孩子的愛卻是沉甸甸的。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對於子女教養而言,這樣威嚴而充滿距離感的父親形象已然不夠。

張功和解釋說,今天的孩子和過去幾代人的成長環境不同。過去很多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且是熟人社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父親,還會從兄弟、叔叔伯伯、鄰里鄰居等親戚朋友身上獲得來自男性的影響。相比之下,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同伴影響缺失。而且,很多人都是離開生長地在異地打拼,組建家庭,缺乏過去人與人之間的血緣和地緣聯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影響缺失,對孩子影響最深的男性角色更多來自父親。可以說,對孩子的成長而言,今天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比以往更加關鍵。因此,對今天的父親而言,“不能光沿用傳統,而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父親的角色上付出更多努力。”張功和說。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