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媽媽管理孩子,請丟掉你的馴獸思維

媽媽管理孩子,請丟掉你的馴獸思維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的媽媽管理孩子,很喜歡採用馴獸思維,意思就是跟孩子約法三章,做到了給予獎勵,做不到給予懲罰,其實這樣子管理孩子的思維是完全不正確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媽媽管理孩子,請丟掉你的馴獸思維

有的家長喜歡和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孩子達到某個目標,就給予獎勵,達不到,則施與懲罰。這看上去一本正經,但其實頗具喜感,因爲“約法”所規定孩子應做到的,譬如做作業、做家務、少玩遊戲等,往往是他本應做到的,如果做到了,與約法並沒有幾毛錢關係;如果做不到,你就是獎一座金山,還是做不到。“約法三章”在軍隊和組織裏是鐵血管理,在家庭,則多半帶有玩笑性質,或者只是在約法時“打打雞血”而已。

要知道,物質上的獎懲對孩子的激勵作用其實很小。記得兒子在小升初那年告訴我,一個同學的媽媽許諾說,那個同學如果畢業考試平均分過了90,就給他買一個遊戲機。結果他超過了90分,得到了遊戲機。兒子很羨慕,說自己平均分也90多了,可我什麼都沒給他買。我說,你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在班上受人尊敬,對學習也更有信心,還考上了好學校,在人生道路上邁出了很好的一步,這些,如果拿一部遊戲機和你換,你願意嗎?當然不願意!

任何獎勵都比不上自己從這件事本身所得到的,用物質收買孩子,效果非常可疑。物質激勵是一種非常膚淺的激勵機制,所提供的動力是非常有限的。且不說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即使缺,也絕不是什麼生活必須品,從這個意義來說,任何物質獎勵都可有可無,一旦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他寧肯放棄。所以,某些看起來生了效的物質激勵,實際上只是巧合,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內在動力。

譬如學習,物質刺激只能激起短暫的興奮,學習卻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在這項曠日持久的活動中,物質刺激的興奮感會很快失效,學習也就很快回歸常態,該怎樣還是怎樣。學習成績並非可以隨意提高,再大的懸賞,沒有能力的支撐,目標也無法達到。在獎勵面前,孩子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實在達不到,也只有放棄。放棄得多了,不僅鬥志沒有激起,反而產生挫敗感,越發不自信,越發沒有上進心。

從來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靠物質獎出來的,相反,物質的刺激說不定會起反作用。這種刺激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如此的印象——學習是一件苦差事,而不是一種享受,學習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才需要物質補償。這就把整個事情搞顛倒了!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只有讓孩子真正懂得了學習本身的價值和意義,能從學習本身得到樂趣,學習纔是可持續的。學習是這樣,工作、生活都是這樣,孩子終會長大,終將去面對自己的人生,一個人,如果總在爲別人的獎懲而生活,與奴隸有什麼兩樣?

獎懲不是真正可以滋養人內心的東西。我們這些成年人,在物質的世界浸潤太深,堅信有錢能使鬼推磨,於是把孩子變成推磨的鬼,但如此一來,他即便獲得了錢,其精神的成長,也不是趨向於偉岸。

曾經看過一個馴狗的電視片,狗因爲貪圖人的獎賞,害怕人的懲罰,終於改變天性,成爲人希望它成爲的樣子。人其實也像狗,人也貪圖獎勵,恐懼懲罰,也被別人的威逼利誘所塑造。對狗來說,誰掌握食物,誰就是主人。食物是工具,狗服從於工具,狗不是自己的主人。

人的自我意識比狗強,馴人比馴狗要難一些。因而,作爲馴服人的工具,就不只是食物,還有精神的、物質的,各種各樣,或隱或顯。它們或並不以工具的面目出現,讓人難以判斷,難以提防,但後果都是一樣——讓你做不成自己!

家長如果把賞罰當成塑造孩子、管理孩子的手段,就猶如馬戲團的馴獸師,你按我的要求做了,給你一個獎賞,不做,就是鞭子!這樣建立起來的,只有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而不是人性的培植和智慧的開啓。這種所謂的塑造和管理,更像是一種統治術,而非教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