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一個被逼吃飯的小孩,內心竟在承受着這些陰影!

一個被逼吃飯的小孩,內心竟在承受着這些陰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位操心的媽媽說:我家孩子好像天生就挑食。從會說話開始,就一直不吃水果。只要聽到水果的名字就不碰。有時候也是偶爾強迫性吃一點。各種招術都用盡了也沒辦法給他別過來!

我不相信有天生就討厭食物的小孩。但是一些操心勞累的好父母們顯然信。他們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有不信任和極大的焦慮感。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個媽媽話裏的矛盾:“孩子天生挑食”,但是孩子“不吃水果”卻是從“會說話開始”的。這個小孩“天生挑食”的論斷顯然不成立。

很可能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水果的名字本身,對孩子來說,代表了一種被轉移的情感。

所以確切說,孩子不是抗拒蘋果,抗拒的是蘋果曾給他帶去的某種很不舒服的情緒、感受。

我猜測,很可能是在孩子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父母有太多講究。

比如孩子剛開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食物、探索食物的時候,想要去直接拿水果、玩水果的時候,大人趕緊大聲阻止道:不行,不能這樣拿,這樣非常髒的……。

於是孩子就吸收到了大人的太多負面情緒。水果,也就和負性情緒成功聯繫到了一起。

任何東西和負面情緒達成鏈接,孩子都會本能地迴避。

一個被逼吃飯的小孩,內心竟在承受着這些陰影!

沒有天生挑食的孩子

也曾有一位媽媽問:

我的孩子吃飯總愛嘔吐怎麼辦?

瞭解過後發現,孩子並非每次吃飯都會嘔吐。只有在媽媽追着或者逼着餵飯的時候,孩子纔會吐。

爲什麼孩子表示不吃了,媽媽還要繼續強迫喂?因爲孩子個子低於同齡孩子,媽媽爲此非常焦慮。她一直都在擔心孩子營養不夠以後長不高。

可以理解這位媽媽。

在孩子1歲以前,大人們比較小寶寶們,主要就是看長的白不白胖不胖,結實不結實等。如果有人說,你家孩子怎麼這麼瘦、這麼小,幾乎等同於一個貶義詞。

在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家心裏,孩子瘦小意味着糟糕,意味着大人的照顧能力弱,當然也意味着大人是不夠好的。

這樣一來,他們會很受打擊。他們太想當一個好父母了。於是“你媽覺得你沒吃飽”的典型故事就誕生了。

然而,人的身體最誠實。

從心理學角度說,這個懂得嘔吐的孩子極爲聰明,他在通過嘔吐表達抗拒,希望和媽媽劃分清楚界限。

再形象一些說,媽媽對孩子的“愛”太多太濃密了,孩子要把一部分的媽媽吐出來。

成年人其實也會有這樣的體會。

當我們對某件事、某個人產生厭惡感的時候,比如當我們說到“想起某某某就噁心”的時候,其實是在擔心某人某事對自己產生的入侵感、威脅感,通過胃部的類似嘔吐的反應,來幫助我們釐清界限。

所以,那些擔心孩子吃不飽的父母們,一定要學會適度收回自己的過分擔憂,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

當我們越能夠用自然、溫和的態度對待吃飯的時候,孩子也才能把吃飯看成是順其自然的事,而不是用來和父母、和外界做鬥爭的工具。

一個被逼吃飯的小孩,內心竟在承受着這些陰影! 第2張

孩子挑的不是食物,而是父母的對待

其實,這種爭鬥不僅限於吃飯。

孩子的很多抗拒行爲,都來自於關係中自我空間和界限被入侵的憤怒,以及來自自我感受和個人意志被壓迫、被抑制的痛苦。

譬如,一位媽媽問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我家是3歲的小男孩,不肯穿有釦子和拉鍊的衣服。怎麼勸都不肯。所以我只好避開不買帶扣子和拉鍊的衣服。我以前給他買過一件有釦子和拉鍊的衣服,覺得很好看,他不穿,我硬是強迫他穿上的,應該跟這個有關係吧?我現在也沒再強迫他了,爲什麼還是這樣呢?

孩子的情緒,跟釦子和拉鍊有關係嗎?其實沒有。那種衣服只是剛好成爲了某個情緒的投注和象徵物。

孩子的情緒更多是在表達:我原本很信任你呀,媽媽。可是你卻那麼對待我。我很傷心,也很憤怒。你的確之前成功了一次(逼我穿我不喜歡的衣服),但我現在要討回來,絕不可能讓你再成功。

於是,母子間意志力爭鬥的張力,全部給了衣服。所以,實際上需要解決的,是關係問題,而不是衣服。

一個被逼吃飯的小孩,內心竟在承受着這些陰影! 第3張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是一切教養的基礎

對於這些已經受到影響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個,把主權還給小孩。吃飯也好,其他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也好。如果孩子仍然有心結,或許大人發自心底的說一句“對不起,我沒尊重你的意願,以後我會尊重你,不再勉強你”,這個關係裏頭的憤怒、緊張就會得到消解。

第二個,父母需要把自己的內疚、自責或者因爲孩子的抗拒產生的焦慮,嘗試着停下來。因爲如果父母陷在內疚、自責以及擔心焦慮的情緒裏頭出不來,這種擔憂會無形中“催眠”孩子,孩子也會很配合地,繼續待在受傷的情緒裏。

總之,重要的永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背後,沒有被看見的情緒會一直需要被表達,沒有被看見的小孩,也會努力尋求被看見。

重要的是,作爲父母,你們看見那個真實存在的孩子了嗎?

若父母不去覺察,只關注問題本身,那麼這些問題只會持續下去,甚至越演越烈。到時候,被毀掉的就不只是吃飯、穿衣這些小事,毀掉的可能是孩子的整個生活,乃至人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