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親自把孩子帶大

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親自把孩子帶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次,我跟朋友去了一個飯局。有個看起極美的女人,時尚,幹練,精明,朋友給我介紹:“這是我們最閃亮的美女富婆,Linda。”Linda笑了笑說:“別聽他說,這滿屋子的人沒有比我更窮的,我都不去算,到底欠了銀行多少錢!”嬌嗔的玩笑話,透出來的卻是滿滿的優越感。

有一次,我跟朋友去了一個飯局。有個看起極美的女人,時尚,幹練,精明,朋友給我介紹:“這是我們最閃亮的美女富婆,Linda。”Linda笑了笑說:“別聽他說,這滿屋子的人沒有比我更窮的,我都不去算,到底欠了銀行多少錢!”嬌嗔的玩笑話,透出來的卻是滿滿的優越感。

我們聊了一會兒。真的看不出來,Linda居然是個5歲孩子的母親。不過孩子一直在婆婆家。

我問她:“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都買了,爲什麼不把孩子接回來?”

Linda說:“我們的工作都太忙了,接回來,實在沒有人帶。公婆在三線城市,公公是退休的公務員,房子大,過得悠閒。孩子從小就在那裏長大,有很多朋友,放假的時候,公婆有時候帶孩子過來,但是北方人不適應上海……”

她一反剛纔談工作時的幹練,說的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說服力。爲了說服我們,更是爲了說服自己,她最後加重了語氣說:“婆婆退休前是小學老師,很有經驗。孩子跟着她,比跟着我強。”

初次見面,作爲一個成年人我懂得應該互留餘地。我把到了嘴邊的話,生生的嚥了下去,點頭說:“你真有福氣。”結束了話題。其實我想說是:“讓老人給你看孩子,有什麼談成功的權利?”

當我們說某個女人命好的的時候,我們總會這麼說:

“她真的是有福氣,老公有錢對她也好,孩子有婆婆給看着,上班不上班,她都很輕鬆。”

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親自把孩子帶大

三千年了,原來最好命的女人還是一個生育的工具,有幸遇到一個肯愛惜的主人,使用完畢,主人把你收進一個漂亮的盒子裏。

我不知道聽過多少女人這麼說:

孩子不是我想生的,他們逼我生的!

我自己都是孩子,我養不了孩子!

我現在必須去努力拼搏,都是爲了孩子的明天!

……

最理直氣壯地理由莫過於是:“她不給我看孩子,我不給她養老!”連這點人情道義都拎不清的婆婆,天理難容。

三千年,整個世界都變了,可是我們家長制的社會觀念沒有變:孩子是家族的財產。父母的責任只是“生”,養孩子是整個家族的共同責任。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也保持着類似的傳統,阿拉伯國家,非洲諸國,印度等等。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社會現象,如果畫出圖來,應該基本與世界社會發展程度吻合。

然而同樣家族觀念崇高無上的日本、韓國、香港、臺灣,居然沒有延承傳統,變節成西方的樣子。養孩子變成了父母自己的責任,老人能幫則幫,前提是不能影響我的生活。

其實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經濟推動了社會結構組成。人不再隸屬於家族,而是隸屬於國家。龐大的家族被簡化壓縮成了只有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家族的責任被大大的削弱,變成了單純的情感扣結。而人變成了對社會有責任和義務兼有的納稅人,每一代人只需要,也只能夠爲自己負責。

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親自把孩子帶大 第2張

我記得有一年春天,櫻花開了的時候,我們幾家人一起去公園野餐。我們旁邊有一家人,四個大人抱着一個幾個月的孩子。

孩子一直都是外婆抱着,吃飯也是外婆抱着喂,年輕的父母僅僅是站在旁邊圍觀。

中間媽媽要過勺子,試圖喂孩子。孩子頭一歪,不要吃。爸爸和外婆都立刻制止媽媽的出格表現,而媽媽自己也趕快就驚慌失措的把勺子又還給了外婆。

我朋友叫我看,我瞄了一眼,“這有什麼好看?”

我朋友說:“既然你已經選擇成爲父母,就這麼放棄了自己作爲父母的權利,難道不遺憾嗎?”

我忙着給兩個妞兒,剝雞蛋皮,往麪包上塗肉醬,兩個手都不夠用地說:“有人給你帶孩子,多輕鬆啊,我也想只在沒事兒的時候,逗着孩子玩玩兒。”

這話遭到了我在場的朋友們強烈反對:

“養孩子不就是爲了養自己的孩子嗎?讓別人養你的孩子,把孩子養成別人的樣子,就算這個人是你親近的家人,那你也不再是孩子的親媽,而只是個後來的養母啊?”

她把我說了一愣,停下來想想,有點道理。

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親自把孩子帶大 第3張

我曾經和很多人討論過這麼一個問題:“爲什麼在中國,沒有老人就養不了孩子?”

外國福利到底有多好呀?

奶粉錢,補助金,國家託兒所,幼兒園,醫療保險都是國家包。在國內,我不去工作,奶粉都買不起,老人不給看孩子,我的工資還沒有保姆費高。

外國生活到底有多粗糙?

紙尿褲,喝奶粉,吃罐頭,孩子就在地上爬。我可以接受這種狀況,可是我後面有四個在挑剔!

外國女人到底有多強壯?

又高又壯,比男人還粗,要知道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的食物鏈的可不在同一個級別,我可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

別拿中國和外國比,不符合國情!

一卡車的理,全是心酸淚。可是我總覺得那個地方不對勁。

我剛剛當媽媽的時候,我記得有一個澳洲的媽媽因爲無法忍受孩子太粘人,而掐死了18月的女兒。這個新聞當時在法國引起小範圍的轟動。

也許這個媽媽本身是一個精神脆弱的人,可是如果能夠有人幫她分擔一些工作,讓她有時間喘息,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

要知道,政府可以給錢,可是累還要自己受着;孩子養得再糙,也是吃喝拉撒,樣樣不少。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孩子比別的地方更好養,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那些遠遠的看起來優雅的喝咖啡的歐洲媽媽們,回到家關上門,誰沒有過抓狂的歇斯底里,絕望的頓足捶胸?

養孩子有點像是磨鑽石,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把鑽石磨的晶瑩璀璨,但是磨得過程既不輕鬆也不愜意,更不優雅美麗。

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親自把孩子帶大 第4張

現在我家的阿姨每天工作七小時,週一到週六。阿姨去接她們放學,帶她們出去玩,洗澡吃晚飯,陪着她們做遊戲。實事求是地說,每天孩子們和阿姨在一起的時間,比我多。

我家那兩個長着天使面孔的小鬼頭向來都是:爸爸的話一定聽,媽媽的話基本聽,阿姨的話有選擇性的聽,外公外婆沒有發言權,要聽我們的。

因爲孩子們的心中非常清楚,阿姨只是爸爸媽媽派來照顧自己 ,阿姨只是執行者,不是管理者。

這纔是最關鍵的問題:在孩子的心中,誰是真正的管理者?

養孩子是這樣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大工程,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母親自己根本基本上無法獨立完成。

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根據自身情況有自己的解決方案。在西方,政府建立了各種機制體系,來分擔母親的工作和壓力。在國內,託兒所也許太貴,阿姨可能不放心,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老人目前最實惠最理想的選擇。

但重要的是,在組織看孩子這項偉大的工作中,誰纔是那個白紙黑字,鐵板釘釘的“項目負責人”?

在國內,絕大數母親,缺少的不是陪伴孩子的時間,而是根本就放棄了管理孩子的權利。在孩子們的心中,奶奶或者外婆纔是管着自己的人,爸爸媽媽的話完全不用聽,因爲不管用。

我見也過太多女人,有了孩子之後,活得灑脫,猶如單身。無論是工作出差,應酬吃飯;還是朋友聚會,閨蜜出遊,咖啡聚餐,出差旅遊,拎包就走,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美其名曰:女性獨立。獨立到放棄了自己當母親的權利。

養孩子好像變成了一場各取所需的交易。

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親自把孩子帶大 第5張

老人們填滿了無聊的晚年生活,確立了自己在家族中的貢獻值,有力的把握住對自己子女生活的控制。

年輕人推卸掉了自己的責任,減低了孩子對自己生活產生的困擾,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現階段的生活舒適度。

事實上,我們越來越不幸福,越來越孤單,越來越無法接受別人的缺點,無法和別人相處。我們頻繁的換工作,頻繁的換伴侶,中國已經有超過兩個億的單身適齡男女,這不是偶然,這是一個會焦慮的社會問題。

比起那些高額天價的智力開發補習課程,一個正常良好的生活環境,安全穩固的感情環境,有效的鼓勵和約束,有限量的寵愛和懲罰……,才更能讓孩子形成自己的優良的人生性格和習慣。

因爲精力,因爲體力,因爲年紀,而這些都不是老人家可以給予。

我一直覺得,養孩子就是種莊稼。

種子種下去之後,如何耕耘,纔是決定收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不要沾沾自喜的,省了眼前那一點金錢,時間和精力,事實上,等孩子大了之後,今天所有的偷的懶,省的錢,消磨的時間,都會加倍,加兩倍的還回去。沒有例外。

生孩子是自己的權利,養孩子更是自己的權利。

再忙,再累,再窮,再苦,我們可以放棄全世界,我們都不可以放棄自己身爲父母的權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