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沒有科學依據?看了你就明白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沒有科學依據?看了你就明白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其實就是說從孩子3歲的言行舉止就能看出他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7歲的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那麼這句話又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經做了這樣的一份報告稱,通過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這一報告爲“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曾經引起世界性的轟動。但個人認爲每個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這句話並不是絕對的。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沒有科學依據?看了你就明白了

①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條大魚放進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裏,大魚餓了就游上去捕小魚,沒有一隻能逃得過它的捕捉。

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大魚,再放進水池裏。開始,當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大魚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魚的衝撞越來越少。

最後,它完全絕望了,直到人們把玻璃罩給拿開,備受打擊的大魚看到很多小魚在面前游來游去,也不願意再張張嘴,它就這樣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最終餓死。

我們教育孩子其實也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共同心願,但花開有期,有的孩子各方面素質發展的早,屬於“少年得志”的類型,但往往這種類型的孩子如果不能有一個平常的心態,沒有正確的引導,結局都趨向於平凡。而有的孩子智力發展起步晚,但智力發展越來越快,呈現加速度進步,後發先至,大器晚成,反而脫穎而出,一路領先,最終取得不菲的成績。

很多父母有口頭禪或者是謙詞,經常有意無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說自己孩子笨,什麼都不會等。殊不知,父母對孩子的用語和措辭,就像給孩子貼上了標籤,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孩子的年齡尚小,無法分辨家長更深一層的含義,他們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腦袋瓜子不行,很笨的。”“這孩子學習可費勁了。”整天被高頻率的負面暗示所淹沒,孩子怎麼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而作爲父母如果不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和看待孩子,不瞭解自己孩子的發展類型和個性特點,“天才”往往會毀在家長手中。

所以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相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家長要懂得鼓勵孩子、引導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爲準則,以此來給孩子做正面的言傳身教,做足準備工作,靜待花期到來。

②之前央視《面對面》有一期節目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鄒翃燕是一個單親母親,跟別人不同的是,她的孩子從小就是重度腦癱患者,而她卻把這樣一個”重度腦癱患者送進了哈佛!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醫生就對她說:”沒有搶救的價值了,救下來也是非癱即傻。“可是她看着孩子小小的身體全身發紫,雙眼緊閉,不哭也不鬧,是那麼的可愛又讓人心疼。

她抱着孩子一夜無眠,凌晨的時候,孩子終於有了一點反應,像小貓一樣哼唧了一下,隨後終於哭了出來。

醫生說:”能哭出來是好事,命保住了,但以後的路必定是艱辛而又漫長的。“

即便是這樣,鄒翃燕還是毅然決然的留下了孩子,哪怕是孩子的父親因此而離開了她,她說:”我覺得我就是要他活着,他是我的孩子,我得讓他活下去!“

腦癱患兒有三種情況,一種是運動神經受損,導致癱瘓;一種是智力受損,導致癡呆;第三種則是兩者兼具。

而丁丁,正是運動神經受損的腦癱患兒,要想讓他像普通孩子一樣,得比常人付出更加刻苦的努力和艱難的嘗試。

醫學認爲,對於運動神經受損的腦癱兒來說,三到六歲是他運動機能修復的黃金期,所以,鄒翃燕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按摩,兩天一次,風雨無阻。

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爲手指不夠靈活,光學握筆和用筷子兩件事,就學了一年時間。上小學的時候,丁丁說:“媽媽從來不輔導我寫作業。”從小學開始,媽媽送給他一本《新華字典》,有不認識的字,媽媽就說“自己查字典去”。這無形當中,鍛鍊了他自己的獨立學習的能力。

三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家長給孩子出題,做完檢查、打分。鄒翃燕鼓勵丁丁自己出題,自己做,然後統統不檢查全部打100分。有一次丁丁回來悶悶不樂的對媽媽說:“媽媽,我有兩道題明明做錯了你還打了100分,我被老師批評了。”鄒翃燕淡定的說:“我以後還是不檢查就打100分。你的動作比別的同學慢,更要保證正確率呀。”從此以後,丁丁每做一道題,就儘量做仔細,養成了認真核對的好習慣,從此正確率也越來越高。

鄒翃燕說:“我從事了三十多年的師範教育工作,我覺得我在工作上非常用心,雖然家裏有個需要付出更多時間、更多精力的孩子,但我對我的學生,我覺得還是全心全意的。而正是這種投入和追求,使我的兒子看到什麼叫努力,什麼叫奮鬥,爲什麼要努力。所以我們其實是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我沒有放鬆對他的要求,也沒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我如果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可能孩子不會那麼信任我。”

所以說,一個人從小的智慧不能決定他一生的道路,而決定他以後是否能走得更好的最大智慧,就是是否能正視事實、接受現實,是否能努力的強大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現實。

而丁丁曾這樣評價他的母親:媽媽是石板下的一棵草,生命力極其旺盛,只要有一線希望,一點點陽光雨露,它就能探出頭,就能生長!

③記得初中的時候,班裏有個同學學習特別好,是學校保送到重點高中的不二人選。在那個成績決定一切的年代,學校其他的活動都是走過場的。有一次學校舉行演講活動,參加的都是老師指定的那些所謂的“好學生”,其中也有這個被保送的孩子。

印象裏非常清晰的是,她站在演講臺上,面對下全校的學生,雙腿發顫,拿着演講稿仍然結結巴巴的勉強把一篇稿子唸完,紅着臉下了臺。結果公佈演講成績的時候,她居然還得了一等獎,臺下一陣譁然。

後來雖然她如願以償被保送到了我們那最好的高中,可是最終令我們大跌眼鏡的是,高考那年,她並沒有如老師所料考上清華或者北大,而是隻考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學,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平平淡淡的工作,如今早已淹沒在人潮中。

反而是當初並不被老師看好的幾個成績中等的孩子,後來高考的時候厚積薄發考上了北京的很不錯的大學,畢業之後留在那裏工作。

所以,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長跑,一開始的領先並不能決定最終的勝利,反而會因爲過早用盡全力而導致氣力全失最終失敗,最好的狀態是平穩起步,蓄勢待發,等快到終點的時候一舉衝刺,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人的一生就如同四季,少兒時代就是人生的“春天”,父母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的時候纔能有好的結果。當然,父母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結果。這大概纔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的核心意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