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親愛滴你有幾分把握?

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親愛滴你有幾分把握?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最近,我媽不知什麼時候學會了用微信,興沖沖的跑來加我好友。雖然我心裏有點兒猶豫,臉上卻不敢表露出來,我知道,要是拒絕了母上大人,立刻就會遭受一頓狂轟濫炸:你爲什麼不加我好友?!難道你有什麼事是連媽媽都不能知道的?!你是不是有什麼想瞞着我?!巴拉巴拉若干……

於是,爲了“世界和平”,我加了我媽好友。

沒想到,我的微信生活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比如,當我隨便發點感嘆時:

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親愛滴你有幾分把握?

隨便感嘆的代價就是,先花半小時給我媽解釋這事跟我無關,再花半小時跟我媽保證我絕對不會喝酒,以後要把重心放在相夫教子上,絕不去關心別人搶男朋友這種無聊的事,更不能發這類信息引起夫妻間不必要的誤會。

又比如,有一天,我看到一張小貓圖片,覺得好萌,女兒一定喜歡,於是隨手發到朋友圈:

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親愛滴你有幾分把握? 第2張

結果,我媽的電話就打來了,問:你不在家帶娃,在哪鬼混呢?

我:在家啊。

媽:瞎扯!你肯定沒在家!

我:你怎麼知道啊……

媽:我看見你發照片了,那不是你養的貓!

……

好吧,這些我都可以忍。最讓我忍無可忍的是,母上大人連我的頭像也不放過啊。原本,身爲“宮迷”的我,頭像是宮崎駿漫畫《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我媽看見後大爲光火,大半夜打來電話:閨女,你那頭像是個什麼鬼?!趕緊換了,聽見沒!奇形怪狀的東西不吉利,對運勢不好……

於是,我換上一個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文藝女青年頭像,心想這次應該可以過關了吧,結果,沒多久,我媽的電話就來了:閨女,這是誰啊,我看了半天,也不像你啊,表情怎麼這麼悲傷?你說你怎麼老喜歡那些不健康的東西啊,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被老闆批評了還是跟同事鬧矛盾了?我跟你說,最近我看電視說現在年輕人好多得什麼抑鬱症的……

我只得求饒:好好,媽,你別說了,我立即馬上換頭像!

最後,換成了一副牡丹簇擁圖,我媽終於滿意了,專門打電話來表揚:這個不錯,紅火!富貴!

慢慢的,我再也不敢在晚上十點後發微信,我媽看見一定會逼問爲啥那麼晚還不睡覺。

美食照片得再三斟酌後發,要儘量避開我媽心目中的垃圾食品。

自從發了一次“我想撞牆”的信息,被我媽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能隨意損傷”的角度批駁得無言以對後,帶點兒情緒的感言我也不敢發了。

終於有一天,猶豫再三後,我默默的使用分組功能,屏蔽了我媽。

2

如我這樣的體驗,你有過嗎?

滿以爲自己是個例,在內心接受了一番道德譴責後,忍不住去詢問身邊朋友。沒想到,大家都好不到哪兒去。

我一朋友,喜歡戶外旅遊,前段時間,開着越野車去了西藏,每天在微信上曬圖,被他爸媽看見了,幾十個電話打過來:你去那麼危險的地方幹什麼?!還自駕!你看你發的那山路,多窄啊,那樣的路能開車嗎?趕緊回來!你說你要有這個閒心和時間,還不如把工作搞好……

朋友一琢磨,乾脆不再曬圖,這下好了,更多電話打了過來:你怎麼不發圖了?!你不發圖,我們都不知道你去哪兒了,怎麼樣了,你得讓我們隨時掌握你的動態啊……

看來,我的遭遇並非偶然現象啊。原本,微信可以成爲父母和子女之間連接情感的橋樑,可對一些父母而言,卻變成了360度無死角掌握孩子生活動態的便捷工具。也許,這就是大家最終選擇默默的使用分組功能屏蔽父母的原因?

3

然而,屏蔽也阻止不了我媽那排山倒海的控制慾啊,很快,我媽就發飆了:

閨女,你是不是把我屏蔽了?

我裝傻:沒有啊……

我媽:你別跟我裝!你要是沒屏蔽我,怎麼你同學能看見你發的微信,我看不見?!

我同學?我媽是怎麼找到我同學的?我真是不得不膜拜她的神通廣大。

我媽:我告訴你,你趕緊給我加上啊,要不……否則……

這位同學,你敢不敢站出來,我保證不拉黑你。

結果,我不得不對我媽解除屏蔽。不過,從這以後,微信上那個我就變了,從一名逗比青年變成了三觀皆正的社會主義好青年。

我偶爾發發合照,表明我是合羣的。偶爾發發健康美食,表明自己十分注重保養。偶爾發發工作照,表明自己一直在奮鬥。偶爾發發戶外活動照,表明自己沒有宅在家中發黴,絕無抑鬱傾向。

可是,有一天,朋友忽然問:親,最近怎麼感覺微信上的你跟現實中的你差別那麼大呀?

我能說是因爲加了我媽好友麼?

微信上的我,其實已經不再是我,而是我媽期望中的女兒。這個乖女兒不會晚睡,不會有爸媽看不懂的奇怪愛好,她每天好好學習、認真工作。看着這樣的女兒,我媽纔會因爲一切還在掌控中而安心。

回想自己的成長曆程,有無數次,爲了讓爸媽安心,我努力扮成了他們想要的樣子,他們所期望的樣子好像已經刻到了我心裏,不知不覺中,就會下意識的呈現給他們這種模樣。

好奇怪啊,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爲什麼我們卻連一個完整真實的自己,都不敢讓他們看到呢?

4

沒想到,最後還是我女兒給出了答案。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發現女兒不太對勁。平日放學後就鑽進玩具房的她,今兒破天荒沒呆在玩具房,神神祕祕的躲在臥室裏,不知道在幹什麼。

從臥室出來,跟我打招呼的神情也不太自然,咦,怎麼回事?我警覺的仔細觀察她,忽然發現她的衣服好像變了樣,我記得早上走的時候穿着一條紅黑格連衣裙,怎麼變成藍色連衣裙?

好一番盤問後,她才從實招來,原來是放學後去鑽籬笆,連衣裙被籬笆上的鐵絲給鉤破了。

我:爲啥不直接告訴媽媽,還自己偷偷換了衣服想矇混過關?

女兒:不敢說啊。要是你發現我裙子破了,肯定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如果我說是被籬笆上的鐵絲鉤破的,你肯定會罵死我!

女兒學我的口吻繼續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我有沒有告訴你,學校後門的籬笆不能爬,那上面有帶刺的鐵絲,萬一鉤住的不是衣服是你的臉怎麼辦?萬一籬笆對面有狗怎麼辦?要是被咬到就慘啦,小花仙都救不了你……

我:……

女兒:我要是隨便編個理由,撒個謊,萬一你不信,麻煩就更大啦!你一定會追查到底,說不定還會問老師,是不是跟同學打架時弄破的呀,總之,不告訴你,不就什麼事兒都沒了!

我愣住了。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變成了和我媽一樣的人呢?

如果女兒會發微信,今天,她會發這樣一條信息:弄破了衣服沒什麼關係,玩得開心就好啊!也許,還會配上一張破洞連衣裙的照片。但她一定會設置爲媽媽不可見。

對於孩子,父母有一種由閱歷優越感衍生出的控制慾。

在我媽眼裏,我永遠都是個需要她管教的孩子,她爲我劃定人生軌跡,下意識的渴望我按照這個既定軌跡成長。可是,長大後的孩子怎麼可能永不越界,於是,當我離開她劃定的區域時,只好不讓她看見。

現在,我不也正在將這種控制慾作用到我女兒身上嗎?她和我一樣,在邁出我爲她劃定的界限時,選擇了不讓我知道。

我想,這就是孩子不敢讓父母看到真實的自己,選擇默默屏蔽的根本原因吧。

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親愛滴你有幾分把握? 第3張

但在上週我加班回到家,感覺有些難受,一量體溫,好像是發燒了,躺在牀上,迷迷糊糊中發了一條信息:發燒到39度,難受啊!

第二天早上一看,朋友們是多麼瞭解我啊,回覆如下:

是不是燒到沒法上班了啊?哈哈!

終於找到不帶娃的正當理由了? ( ^_^ )

腦袋燒壞了沒?要不要把銀行卡密碼先告訴我,我幫你保管着!

別裝啦,趕緊給我來上班,一堆事兒呢!

……

忽然發現一條畫風不對的回覆,是我媽發的:

閨女,你怎麼了?是不是感冒了?39度還不得燒壞了,趕緊去醫院啊。記得多喝點水,找找家裏有沒有退燒藥先吃一顆吧,現在天氣涼了,叫你換長袖睡衣,你是不是沒換?你從小睡覺就不踏實,老愛蹬被子,這肯定是着涼了……

我媽眼睛不好,編輯一條信息得費老大勁,要不是心裏着急,她絕不會發這麼長的信息。這一刻,我的鼻子忽然有點兒酸,好想抱抱媽媽。

我明白,在媽媽的過度關注背後,藏着父母對孩子的愛,因爲愛孩子,所以害怕孩子受傷,每天爲他提心吊膽,因爲愛孩子,所以害怕失去孩子,想要了解他的一切。

可如果媽媽給我的只是愛,而不是以愛爲名的束縛,如果媽媽給我的只是關心,而不是以關心爲名的干涉,那該多好啊!

我的女兒想要的,應該也是一個這樣的媽媽吧,能用陽光一樣溫暖的愛包圍着她,又能給她足夠自由的媽媽。

仔細想想,其實不就是一個度的問題嗎?存在於愛和控制之間的度。愛孩子,但不去試圖控制孩子,因爲愛能給孩子帶來幸福,控制卻只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有人說,孩子最渴望來自父母的愛,其實不是恆久的佔有,而是得體的退出,也就是這樣的含義吧!

愛如同手裏的沙,握得越緊,留下的越少。親愛的,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你有幾分把握呢?

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着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泰戈爾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